佛弟子文库

阿弥陀佛名具万德,名召万德

大安法师  2017/08/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阿弥陀佛名具万德,名召万德

阿弥陀佛的名号具足万德,佛的果地上的功德都在名号当中具足。名具万德、名召万德。

名为假名,但什么叫召?召就是呼唤的意思,把它呼唤出来,这叫召。德是实德,实相的德能。这假名很重要,因为我们众生,特别是人道的众生,都是符号的生命体,一定要有假名,如果没有假名,我们就没有办法交流。众生都是符号的动物。假名当中安立真实的德能。昙鸾大师讲这是“实相身”。实相身就是实相当中具足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善法、一切功德,同时又是救度众生的身。所以阿弥陀佛为了拯救众生,就把他无量劫积功累德的所有的德能都凝聚在名号里面。所以从一般佛的功德来说,佛都证到了十力、四种无畏、十八不共法,等等。那从阿弥陀佛这里来看,他是无量,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光明、无量的善巧、无量的神通、无量的慈悲、无量的辩才……都在这个名号当中。

以这个假名传达到众生,让众生去念。具足信愿的心态,就以阿弥陀佛的假名来呼唤这个名号当中的实德。这个假名和实德之间就产生了一个非常密切的关联,全体的实德就成了这个假名,假名之外无实德,就好像全体的水都成了这块冰,冰外无水。怎么去把握阿弥陀佛的法、报、化三身的功德?包括阿弥陀佛的十二光的功德、无量光明的功德,怎么把握?抓住这个名号,就把握了佛的所有的功德。这就叫方便中第一方便。要么我们跟佛的境界、跟佛的功德相差得太远了。那我们跟佛的功德、佛心、佛光产生关联的唯一的一个渠道就是这个名号,就是这个中介。《观经》也说,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好,一一好放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阿弥陀佛无量的光明,可以普照一切众生。但是只能跟一类众生产生关联,就是念阿弥陀佛名号的时候,这束光跟你产生了关联。这束光就紧紧地对这个念佛的行人摄取不舍。这就是名号和光明的同源性。阿弥陀佛光明遍一切处,但怎么样地让这个光明传达到众生的身心当中呢?就是靠名号。

由此,净土宗很多祖师都在赞叹念佛的功德,赞叹执持名号的功德。比如说念佛是径中之又径。径,就是距离短,捷径,捷径修行。跟通途的八万四千法门相比,念佛法门属于径路修行。因为余门学道,万里迢遥——通途的八万四千法门修行,那是要断一分惑,证一分真,路途遥远,非常辛苦。但是念阿弥陀佛名号往生净土,古德一概称为是径路。念佛法门当中又有多种,有观想念佛、观像念佛、实相念佛、持名念佛,还有修其他的万行回向往生。一般意义上的念佛法门跟通途相比,是捷径;但在念佛的几种法门当中,以持名念佛跟观想、观像、实相来相比,那就是径路当中的径路。这就叫径中之又径。

为什么持名是径中之又径呢?莲池大师又有一个比喻:鹤冲鹏举,骥骤龙飞,不疾不行,而速而至,径中径矣。一般的鸟飞不到的地方,雄鹰能够飞得到;雄鹰飞不到的地方,鹤能飞到。比喻通途的修行,就像那个鹰能飞的地方,但鹤能飞到鹰飞不到的地方,这就比喻念佛法门。所以,“鹤冲”它已经超过一般的鸟,但是它不如“鹏举”。鹏举,就是大鹏金翅鸟……《庄子》讲的那个鲲鹏,扶摇而上九万里,大鹏金翅鸟能去的地方,鹤根本就去不了。这个鹏举就比喻持名。骥骤龙飞。骥,就是千里马。一般的马每天最多不过一百里,但千里马有追风逐电之能哪,一天可以跑一千里。那一般的马比喻通途修行,千里马代表念佛法门。但是这个千里马,虽然超过一般的马,但是它够不上神龙。神龙变化飞腾,见首不见尾,神龙就代表持名。那这样,持名念佛就是不可思议了,已经不是通途的法门所能比拟。

把持名念佛称为鹏举,称为龙飞?不需要快走就已经很有速度,不需要步行就已经,达到目的地,径中之又径。这叫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这里来自什么?——感应道交。我们信愿称名的,为能感之机;应就是来自于这个具足万德的名号。你一感,名号的相应的功德就给你加持,这就是名具万德,名召万德,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

念佛就是香光庄严。表明由果地觉恩赐到因地的念佛行人的一个特点。香是五分法身之香,光是般若智慧的光明。众生都是业障深重,举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虽然本具法身之香和智慧之光,但透不出来。这个名号是五分法身的功德、般若智慧的光明的结晶,透过名号的果地上的功德——带起我们本具的香光。我们全摄名号的香光为自己的香光,天天在有香的地方熏,熏久了,我们也有香了。靠名号功德的转换,让我们业力凡夫具有着名号内在的功德,它是很神妙的转换。

有个比喻,叫“移花赚蝶至,买石得云饶”。蝴蝶很好,翩翩起舞,五彩斑斓。怎么能让它过来?必须要有花。但我们现在又没有花,如果把花代表菩萨因地的万行,我们又没有这种因地万行的功德,自然蝴蝶不来。但有一个善巧,自己也栽种来不及,把花移过来。这就等于信愿称名,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把佛的功德转换过来,等于把花移过来了,蝴蝶就来了。想要有云,有云必须要有石头,石山。自己没有石头,你把石头买过来,堆成了石山,这个云就来了。有云,它就有雨。这些都离不开阿弥陀佛果地上名号的万德。

经典当中把念名号的转换,有种种比喻。《观佛三昧海经》,就是释迦牟尼佛向他的父亲净饭王传授念佛法门,念佛能够改伊兰臭为栴檀香。伊兰是一种很臭的树木,牛头栴檀是一个很香的香木。有一个四十由旬的伊兰林,都是恶臭之味了。就像那个腐烂的尸体那样的臭味。这棵树长的是很红的花,看那个花,都是很漂亮,很灿烂,但是如果食用这个花,就会精神癫狂,直到死亡。用这个来比喻众生的贪瞋痴三毒烦恼。所以对这个伊兰林,怎么去改变它?就是要给它种植牛头栴檀,生在这个树林里面。但是这个牛头栴檀在地下的时候,大家不知道,以为这个山都是伊兰林,没有栴檀。时节因缘成熟,特别是月满的时候,这个栴檀木从地下长出来了,形成了栴檀树了,栴檀树的香气非常浓郁,它就能够盖过伊兰臭恶之气。所以佛告父王:“念佛之心亦复如是。”念佛之心就是牛头栴檀香出来了,没有这个念佛心,都是伊兰林的臭气。

又一个比喻。说一个穷人偷了国王的一个宝印,走了,那国王就派六头黑象去追。追,这个穷人就爬上树,那个象就用鼻子绞那个树。最后穷人没有办法,急中生智,就把那个王印吞到肚子里面去了。那这个树也被那个黑象给它绞倒了。这个穷人自然从高树上掉下来,身子都散架子了,但是那颗王印还在放光。所以佛比喻:住念佛者,心即不坏——就好像那个放光的王印。佛用种种的比喻来说这个名号的不可思议的功德。

天亲菩萨也讲极乐世界二十九种庄严,跟名号之间有广略相即的关系。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广则弥纶法界,收可以收在一法句,一法句就是清净句,清净句就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个清净句就是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无量光是真实智慧,无量寿是无为法身。所以在四种念佛当中,执持名号是最为殊胜的,而且它含摄着前面三种念佛的实质内涵。比如观像念佛,阿弥陀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就在名号里面;观想念佛,西方极乐世界无尽的依正庄严也在名号里面;实相念佛,这句名号本身就是实相。“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念佛就是在念心,心佛是不二的,是一如的。一心念佛就在修禅,得一心不乱,就已然是达摩直指之禅了。己身已在含元殿,何必觅人问长安?自己已经在长安的核心的含元殿里了,还要去问别人,长安在什么地方呢?

对名号具万德我们要有一个信解,知道名号是不可思议的一个结晶。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阎王也怕阿弥陀佛

再说这位黄太太,又告诉大家一则阿弥陀佛的伟大,连阎...

她曾四次见到虚云长老,晚年一心一意求生净土

人们都称她是老菩萨 我第一次来东林寺时,在天王殿后面...

如何让佛号更加坚定呢

你的佛号跟你的心理的水平是有关系的。你心理的素质不...

昌臻法师《修念佛法门有密切关系的问题》

万修万人去。这个话是净土宗的祖师永明法师提出来的。...

念佛人不要只重数目而不重质量

净土宗目前念佛的人,最大的问题点就是只重数目而不重...

戒杀放生和吃素有何利益

问: 为什么在佛祖的说法中,极力提倡戒杀放生和持素...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菩萨一生补处愿

最后看第二十二愿 菩萨一生补处愿:设我得佛,他方佛土...

现生延年转寿的原理

现生延年的原理 我们念佛主要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目的...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蒙光触身获益愿

第三十三 蒙光触身获益愿: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

如何去认知多善根多福德

什么样的人才能往生呢?在净土法门如何去认知多善根多...

汝能修净土,安隐无惊疑

请看第八段:往西方得安稳。这是对多年修行的人,让他...

要了解我们自己的念头

我们说修道是什么?修道就是修心,就是修我们的念头,...

【佛教词典】中道

(术语)法相以唯识为中道,三论以八不为中道,天台以...

【佛教词典】周陀

(人名)?uddhipanthaka又作K?udrapanthaka,比丘名。...

肥胖多病的原因

舍卫城有一位富翁,因为过分肥胖,导致通身是病。有一...

恶果源于内心的失衡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一方面,物质极大丰富,技术突飞...

动物死亡时是否也要经历四大分离之苦

问: 昆虫之类的小动物在死亡时是否也要经历四大分离...

这不是证圣,若作圣解即受群魔

我们每天坐禅,每天念佛。障多众生念佛观:业障深重,...

以金做马桶夜壶,太不知自重

原文: 真性在未证前,随恶缘则成烦恼,而仍不变。随善...

万修万人去是有前提的

佛于往劫,发大誓愿,摄受众生,如母忆子。众生果能如...

60岁法师17年献血累计8200毫升

8月8日上午,身着僧服的光孝寺首座释戒成法师神清气爽...

【佛学漫画】《法华经》故事之化城宝处的譬喻

不管前途有任何考验与危险,都要信心坚定地向前迈进。...

人间佛教的人情味

法师与小食客 慈惠、慈嘉二位法师留日期间,一天相约...

佛教移民学

一、移民佛国回老家 佛陀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三界...

如何辨别菩提心的邪正真伪

菩萨是印度语「菩提萨埵」的简称,菩提译为「觉」,萨...

先超越妄想,才有办法放下主宰

一个有志气的修行人,一定追求临终的感应道交。临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