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将世出世间法圆融

大安法师  2020/02/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何将世出世间法圆融

问:印祖一再说:念佛人当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不敦伦笃行,纵念佛亦无往生之份。南阳慧忠国师说:“佛法大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三岁小儿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如何将世、出世间法圆融?有求必应,真能达到吗?请开示。

大安法师答:确实念佛行人要敦伦尽分。“敦伦”就是:刚才讲的五伦关系,各有自己的道德、义务,你一定要去作。“尽分”就是:你的社会身份——你在什么位置上,你就行什么位置上的事。君子,思不出其位。这些都要去作。那么这就是我们净业三福的第一福。

那“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我们去作,“三岁小孩都能说,八十老翁行不得”。这句话是鸟窠禅师说的——对白居易说的。这句话呢,小孩子都能说得出来;但是八十老翁要真正作到这两句话,还是作不到的。

因为诸恶的范围包含的内容太多了。我们的杀、盗、淫、妄、酒,这还是粗一点的;那细微的,你光偷盗这里面的恶,都有很多很多的类别,很微细。

就是这个戒律——止持的戒,我们最多持一些比较粗一点的;那到了细一点的,我们都没办法持,甚至你都察觉不到。甚至你作了,你还以为你作了善行,你都察觉不到。所以“诸恶莫作”,实际上想作到究竟清净,是作不到的。

“众善奉行”,善行也有无量无边的善行,你想去把它圆满,也是很难作得到的。所以八十老翁行不得,是有道理的。“行不得”,不是说他不能作。这两句话,什么人都能随分随力的去作,但是要把它作得圆满是很难的。如果你把这两句话作得圆满了,那你也就成佛了:唯佛才能圆满。

这个“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是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那种略说戒的四句话。那原来的比丘道德、善根深厚,这四句话就是他戒律的总纲,他用这四句话就能断烦恼。那以后烦恼越来越重,这四句话还让他理解不了,然后就开始细分为戒条。二百五十条戒、三百八十四条戒,这样过来的。

所以我们随分随力的去作,首先你从三皈、五戒开始,十善业道开始,怎么使身、口、意三业偏向善的一面,避免恶的一面。作不到的地方,你都一揽子交阿弥陀佛给我们包干。我们就带业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把这几句话完全的圆满。南无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佛学漫画】是何因缘,一家八口,相继出家,同往净土

是何因缘,一家八口,相继出家,同往净土...

如何得到阿弥陀佛无量光的护佑

阿弥陀佛的光明遍一切处,阿弥陀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圆瑛法师《劝修念佛法门》

念佛发起因缘第一 念佛即是修行第二 念佛最为稳当第三...

念佛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我们念佛的最大障碍,是把它想得太难了,好像生极乐世...

凡夫靠自力修行,在生死关头最难得力

我们再看一段:丁三的临终加持。这个地方讲到净土宗的...

临终开示的技巧

还有一件事要提醒大家的:我们常常会劝临终人万缘放下...

净土行人要通达净土的教理

一、印光大师劝人要通达净土教理(除了老年人最好一心念...

信忍、悟忍、喜忍

只要仰信佛的知见,把它转为自己的知见,我们也就大悟...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地藏十轮经...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佛陀世世生生随逐于众生心无暂舍

我造业时,佛则哀怜,方便教化,而我愚痴,不知信受。...

极乐净土去此不远

没有得念佛三昧的众生,带业往生的众生,他临终感应道...

学戒研教为何感受不到法喜

问: 弟子平时学戒、研教时,常感觉脑袋、眼睛很累,...

净土行人的深信之心

二者深心。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种:一者...

【佛教词典】印度

(地名)梵Sindhu=波斯Hindhu=希腊India(国名),I...

【佛教词典】意识助伴

【意识助伴】 p1208 瑜伽一卷十页云:彼助伴者:谓作意...

印光大师:不可赤体睡觉

学佛之人,夜间不可赤体睡,须穿衫裤。以心常如在佛前...

拜祖先用不用烧纸钱

问: 拜祖公到底用不用烧纸钱?请解答。 大安法师答:...

不要执著咒语的发音

关于咒的发音,无论你念得多么准,都是汉字发音,都不...

解脱色身的爱缚

男子,依佛法出家,仍为爱心所缚,常以苏油摩身,用汤...

以舍为得,妙用无穷

渔人在捕鱼,一只茑鸟飞下,叼走了一条鱼。有无数只乌...

圣严法师《有聚有散才能成长》

俗话说:「天若有情天亦老」,可见爱情、友情、亲情虽...

什么样的程度才能称为至心

这口称佛号,告诉他(下品下生者)要至心去念,令这个...

如此行去,何不得力之有

疑情不得力者。此用心人之大病,不易疗治也。何以故?...

吃素改变对生命和世界的态度

什么才是人?人的心里是仁义礼智信,那是人。人的心里...

【佛学漫画】逆袭

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

禅者悟道的境界和感受

有一学僧,非常恭敬地请问慧林慈受禅师道:禅者悟道时...

具此三心者,必生彼国

上品上生者: 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