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凡夫靠自力修行,在生死关头最难得力

净界法师  2020/07/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凡夫靠自力修行,在生死关头最难得力

我们再看一段:丁三的临终加持。这个地方讲到净土宗的功德力,前面两段讲到因地的修学,这个地方讲到赞叹净土宗的果地功德。我们有两段,先看第一段:

复次“是利”,约命终时,心不颠倒而言。盖秽土自力修行,生死关头,最难得力,无论顽修、狂慧么罗无功,即悟门深远,操履潜确之人;倘分毫习气未除,未免随强偏坠,永明祖师所谓:“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诚可寒心者也!初果昧于出胎、菩萨昏于隔阴者里,岂容强作主宰,侥幸颟顸。

好,“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这个“利”,是说明净土宗最为重要的功德利益。其实净土宗的利益,它不在于平常说我们念佛,消灾、免难、增福报,这个都是它的一个附属的花报,净土宗真实的果地功德,是在临命终的时候,仰仗弥陀摄受,能够心不颠倒,而往生净土,是从临终这一块来说的。

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在三界流转当中,娑婆世界的自力修行,生死关头,最难得力。其实我们修净土宗的人跟修禅修的人,平时也没有什么太大差别,他修他的,我们修我们的,有时候他还看不起我们。他说:你们这些人哪,只知道到净土去,娑婆世界也不管,但是,临命终的时候,就不一样了。

因为临命终的时候,假设你不仰仗佛力,无论“顽修、狂慧,么罗无功”了。说这种人啊,是顽修的,有行无解的,或者是有解无行的,总而言之,这个人是含糊笼统盲修瞎练的,根本用功没有上路的。

那么这一部分就不谈了,因为这个人根本就是搞不清楚状况的,即便你解门是悟门深远,即便你平常的行门功课又做得很深,只要你的烦恼习气有一分一毫没有断除,未免随业力强的这一块而产生牵引,而堕落。

这就是永明大师所说的:“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诚可寒心者也”。所以说“初果尚且昧于出胎,菩萨尚且有隔阴之迷”,临命终的时候,哪是我们能够强做主宰,含糊笼统地能够把它蒙骗过去呢?

临命终的时候,它有一个问题,我们平常大概只要处理烦恼的问题就够了,临命终的问题就比较复杂,因为他多了一个业力的问题。临命终时算总帐,因为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我们平常感觉不出它的存在,它虽然偶尔丢一些烦恼给你,丢一丢外境给你,但是你感觉不出存在。

但是我们看唯识学上说,阿赖耶识到了临终的时候那不一样了,去后来先做主翁,它那个强大的吸铁,它现出中阴身的时候,它用强大的业力吸你呀。临命终的时候,你就知道第八识的可怕了,除非你断烦恼。

那净土宗为什么不怕第八识呢?因为净土宗他调伏烦恼——我只要不随妄转,我只要让阿弥陀佛进来,阿弥陀佛就有办法把我带走,那是用佛力来抗拒业力。但是你没有修他力法门的人,你完全凭你自己的本事。

我们临终的人可以做到调伏烦恼,但是你要断除业力,几乎不可能,除非你是圣人。阿赖耶识啊,你调伏烦恼,那你顶多往生善处了。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到临终的时候,当阿赖耶识现前的时候,谁都跑不掉。

阿赖耶识,你研究唯识你会很奇怪,阿赖耶识平常它隐藏的,所以你只看到第六意识跟前五识在活动,但临终的时候,它就现前了,它就是大魔王啊!它现出一个中阴身,然后用中阴身来吸你过去,十人九蹉路——十个人有九个人跑不掉的,跑掉那个人是阿罗汉,十人九蹉路,对啊,阿罗汉,他无生嘛。

那我们怎么跑掉的呢?我们是把身心放空,让弥陀进来,是弥陀带我们先走,所以我们临命终的人没有经过死亡,没有经过中阴身,是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就把我们带走了。所以我们是在阿赖耶识现前之前,阿弥陀佛赶紧先一步把我们带走了,阿赖耶识还没有现前,阿赖耶识现前你就完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劝人往生西方也等于成就自己

劝进行者,念佛消灾。一个净业行人,当自己走向信愿持...

你能观照的心,也是唯心所现的一个因缘

若已了知彼义无者,蛇觉虽灭,绳觉犹在。 我们前面以无...

为什么要念「南无阿弥陀佛」

我在前面的博文 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 中提到: 南...

阿弥陀佛的无条件救度之心

往生就非常纯粹的三个条件:只要你信、愿、持名。而且...

为了这一大事因缘——往生西方

今天我们《莫到老来方修道》,要讲到关于第二个大的部...

什么是加持,加持是如何发生效用的

问: 什么是加持?什么是气场?加持是怎么发生效用的?...

净界法师:何谓「一心不乱」

问: 《阿弥陀经》提到,持名念佛必需做到一心不乱,...

释迦牟尼佛为何要教我们念阿弥陀佛呢

有人问: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不说念释迦牟尼佛,...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长夏须养脾胃,如何调理有秘方

中国人以农立国,讲究吃饭。其实一个人身体真正需要做...

八种世间法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出跃经》...

【推荐】感应道交的重点在哪里呢

比方说你念阿弥陀佛圣号,你创造一个音声:念从心起,...

你快乐吗

你快乐吗?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佛教词典】食前后至他家戒嘱授

亦名:受他请须嘱授 子题:常请、交往 资持记释云:“...

【佛教词典】持钵油喩

【持钵油喩】 p0849   瑜伽三十二卷五页云:世尊依此...

如是我闻

我们在每部经典的开头,都看到这样四个字:如是我闻。...

念念不忘,心心不懈,即此便是修行之要

身为大患之本,众苦所聚,六道生死,先要识此生死苦因...

起心动念一举一动,全部都是佛法

我们往往搞错了,以为所谓修行就是说我每天抽一个小时...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究竟的平等心

修行这条路要坚持走下去,确实有很多困难、很多障碍。...

忧波毱多尊者的教化

有位族姓子出家学佛,修习禅定,证悟四禅,却以为自己...

净土诸祖师对「信」的阐述

净土法门以仰仗弥陀愿力往生安养为本质内涵,所以深信...

星云大师《尊重异己》

世间上的万事万物,只要有两个以上,就不会有绝对相同...

雷阳公问地府官吏

族叔祖雷阳公说,从前有个人遇见阴曹地府的官吏,便乘...

一天24小时的使用法

每个人一天都有二十四小时,但是有的人不善于规划、安...

极乐也是梦幻泡影,是否就不值得求往生

《金刚经》里面讲一切法如梦幻泡影。理上的确是这么个...

才发一念,池内便生莲花一朵

问:今发愿但可云当生,何名今生? 答:此亦二义:一约...

无用与无明

一般人皆以无用为耻,而我却认为无用正是大用。 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