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我们要坚固往生的愿力

大安法师  2015/08/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我们要坚固往生的愿力

我们要坚固往生的愿力,要知道在临命终时,愿力牵引令我们往生的重要性。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每个人都必然面临着死亡问题。世间各种福报有种种差异,唯死亡一事都是平等的,没有谁能逃脱这一关。

我们不了解佛教,不了解生命的真相,常常是醉生梦死,不知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现在我们得到难得之人身,闻到难闻难信之佛法,就得要对生从何来死向何去有一个认知和一个把握。

平时奉行断灭见的人,他到临命终时,那种恐惧,那种挣扎,他在潜意识里面还是相信有一个去处的。只是他平时对死亡没有做准备,此时手忙脚乱,两眼一抹黑,不知道去什么地方,他有恐惧感。

而人在生死关头,起作用的有两种力量:一种是心力。当我们四大即将分离的时候,神识很贪生怕死,不想离开这个世间,但是又必须要走。他那种死亡的感觉,那种无奈是非常痛苦的,不想走又必须要走,这就像生龟脱壳,那个龟,活生生地把它的壳扒下来、剥下来那样的感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念头非常多,阿赖耶识多生多劫的种子都蹦出来了,就好像各种力量在那儿竞争。谁的力量最大、最重,就会忽然蹦出来,神识就跟着这个最重的力量而走。

另一种是业力。我们在这个世间,各种行为造作都会留下一种力量、一种信息,这信息会在阿赖耶识里播下种子,它有一种不会消失的能量,就是业的力量。

那么在这些业力当中,有善的、恶的、不善不恶的业力,在临命终时也都蹦出来了。这时候,就像人欠债,很多人都来讨债,但你欠最重的那个债,它的力量最强,你就被这个欠债最多最重的力量牵着走去投生。

所以我们要认知这两种力量,它迟早是要会面,是要报的。

这时候要知道心的力量更大,也就是临命终时最后一念的力量更大。

当生命即将离开肉体的时候,那最后一念叫大心啊!你一念是善的力量,哪怕你一辈子造了很多恶,这时候都能够比你一辈子造的恶还要猛利;反之,你一辈子都行善,但你这最后一念非常恶,那这一念的恶都会抵消你一辈子的善。

所以临命终时,亡者最后的念头一定要护念好,不能让他生瞋恨心。

有一个国王叫阿耆达国王,他是个佛教徒,一辈子修五戒的优婆塞。临命终时,他的佣人帮他赶脸上的苍蝇,用扇子扇的时候,不小心,可能太疲劳了,扇子掉在这个国王的脸上,这国王马上生起一念瞋恨之心。一念瞋恨之心,正好就临命终了,带着这一念瞋恨之心,变成了一条大蟒蛇了,毒性啊!

为什么最后的心力会超过他的业力呢?因为我们的业性,善恶业它本无自性,它是完全靠我们的念头----心去造作的。我们的行为动机,就是我们的念头。这个念头、心能够造作种种业,也能够转种种业,这就是佛教常讲的“心能造业,心能转业”。

所以临命终时,在这个生死关头,哪个念头的力量最重,那个业力就最强,它就能牵引我们投生到什么地方去。

既然我们知道了心力和业力的关系:心能造业,心能转业。那么如果我们用殷重的心来修念佛往生净土的净业呢?念佛发愿往生就是发大菩提心,大菩提心就是重心,非常深邃、广阔的心,以这个心,念这句万德洪名,这样的净业,就是心重业强。

能念的心重,所念的佛号所导致净业的力量也最强。那么所要发愿、所指向的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惟此唯大的目标,唯一的一个目标.不求人天福报,不求二乘果位。

为什么我们要常常讲这些?实际上都是让我们的心重业强不断地强化。平时就这样做,到临命终时,他一定会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不会生到其他的三界六道,甚至他方净土去的。

十方世界不仅只有西方极乐世界一个净土,有着无量无边微尘数的净土。但我们指向的是西方极乐世界,由于它跟我们最有缘分,在这个华藏世界海里面,在十三层世界里面,它也跟我们离得最近,隔壁邻居。

从求生净土来看,就像一颗大树,它平常就向西面歪,就有种向西的趋势。势已经产生了,所以这棵树,到你要锯它的时候,让它倒,它一定会向西边倒,不会向其他的方向倒;一堵墙也是这样的,你砌这堵墙,向西倾斜、倾斜、倾斜……这个墙要倒也一定向西边倒,不会倒向其他地方去。

这样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念佛,每天回向,都是回向西方极乐世界。目标一定要专一,不能今天回向这个,明天回向那个,这是成就我们的心重业强。那么到临命终时,我们平时的愿心就导引我们的神识往西方极乐世界去。

所以这桩事情要平时就去做,形成一种向西的心理定势,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呢,在临命终时由于心力最强,所以临终助念就显得非常重要。临终助念就是成就病人、亡者的心念安住在佛号当中,不让他的心念被其它的妄想杂念所转移。

以这样的正念、佛号,又加上助念人在那儿恳请感通弥陀愿力的加持,那就决定可以往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净土问题回答

1、请问法师可以呼吸念佛吗? 答:当然,你念佛的时候...

做种种功德都要回向往生西方

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善功...

净宗十二祖-彻悟大师

1.生平 彻悟大师(公元17411810年),讳际醒,一字讷堂,...

为什么净土法门那么重视信愿

信、愿是理观,持名是一种事修,但在实际念佛时,这三...

仅贪求极乐世界的享受,是否会障碍往生

问: 《大宝积经》说,时一比丘,闻佛赞扬不动如来佛刹...

【推荐】为什么我们平时要念佛

有的人一听到别人跟他说 阿弥陀佛,他就说:不好意思啦...

比丘命终之后趣向何处

往昔,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佛陀告诉比丘...

临终能否捐赠器官

所谓菩萨一切悉舍,吾人临终是否可将色身各器官,捐赠...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凡夫能去极乐全靠这句万德洪名

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如大冶洪炉;吾人多生罪业,如空中...

众经之王《华严经》的不思议功德

如果我们跟全圆的华严经比较就会发现无量寿经也全体具...

如何找到出世与入世的平衡点

问: 末学如何来找到解行并重,世界法物质的累加与出...

念的每一声佛号都是在行称赞如来的行愿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赞...

【佛教词典】至教量

(术语)因明用语,三量之一,又曰圣教量,正教量,声...

【佛教词典】嵩山居中

(1277~1345)日本临济宗僧。远江人,俗姓源。延庆二...

圣严法师:佛教徒应以怎样的态度来赚钱?

有人问起,做生意不能说实话,所谓老王卖瓜,自吹自夸...

念佛是看您的用心而不是资历

有人认为念佛一定要念很久之后,功夫才会够用,或是认...

修庙不是和尚的事儿

北宋年间,大慧宗杲禅师提倡参念佛是谁,为什么呢?念...

大安法师:念佛时怕冤亲债主接近怎么办

问: 冤亲债主与土地十方有什么区别?念多少声(六字...

声声木鱼的力量

大约二十一年前,本人有一天和一位朋友在苏州近郊登山...

圣严法师《如何解决情缘的问题》

1.断所有情缘 每个人在无始以来的轮回中,到底有多少...

聂光坚的往生故事

聂光坚,乃湖南聂云台居士之侄子。曾留学美国,天资聪...

星云大师智慧法语

1、有苦有乐的人生是充实的,有成有败的人生是合理的...

【推荐】难道您还没有玩够吗

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

成事不必在我,随喜一切功德

佛教兴衰在人事的和合。在《涅槃经》上说:魔王要是看...

诵持楞严咒者是植种大善根之人

楞严咒是佛顶光明聚集,化身如来所说的神咒,因而极具...

我们为什么会有忧愁恐惧

我们学佛的人就是要把世间人所迷了的、颠倒了的事给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