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行之秘诀--一向专志

大安法师  2015/09/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行之秘诀--一向专志

“一向专志”是有成就的菩萨之修行秘诀。大乘经典讲阿鞞跋致——不退转菩萨,他有个特点就是常行一法,就是恒常地修行一种法门。

以一法总摄一切的善法,这就是阿鞞跋致菩萨修行的特点。那么相比较凡夫众生,正好相反。凡夫喜欢多元化,喜欢搞很多,心就很散乱。今天张三,明天李四。今天修这个,明天修那个,这正是凡夫众生的一个特点,很难成就。

所以这个“一向专志”,不仅是出世间的佛法,就是修习世间的某个学问,或者做成某个事业,也得要有一向专致的特点,不能搞杂了。每个人都有宿世的一个好乐、特长,要抓住特点去做,才能成功,不能漫天“撒胡椒面”。

有很多企业家也谈他成功的秘诀:就是专门做他擅长的事情;但有的企业家,赚了钱之后就不知所以,到处投资。对不熟悉的地方也投资,搞得越来越大,最后不可收拾。把所有的钱都亏进去了,就失败了。所以要一向专志,不要分散。

我们中国有部上古时候的书,叫《阴符经》。《阴符经》实际上是一部兵书——讲怎么打仗的;但它同时又是一部道书——修道的书。它里面有这样几句话,很有哲理:“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大家听了可能不知道在讲什么,解释一下。“瞽者”就是瞎眼的人——瞎子。如果一个人眼睛瞎了,那么他耳根的听力马上就会提升,功能也就会增加,

战国时期有个叫师旷的大音乐家。音乐家是需要耳的听力来辨别微细的五音——宫、商、角、徵、羽是不是协调、和谐。师旷为了使耳的听力更为增上,他故意把自己眼睛熏瞎了。等熏瞎之后,他耳根的听力真的马上成倍地增上。甚至得到了神妙的功能作用,就是他听一个人的声音,就能够知道他的命运;听一个国家的主流音乐,就能判断这个国家的兴衰。这叫“瞽者善听”。

“聋者善视”,当耳朵听不到的时候——聋了,眼睛的视力就会加大——明察秋毫。这是我们平时都能感觉到的。

好,那就用这个现象来表达一种哲理,表达什么呢?就是我们不能分散。“绝利一源”,绝就是杜绝一切利益上的引诱——把所有的心力集中在一点上。绝利一源,这样用师十倍。

“用师十倍”就是产生的功能作用增加了十倍。如果会打仗的,可能他就把这引申为“集中兵力打歼灭战”。虽然一分散,不如对方的兵力多,但如果把所有兵力都集中起来攻一个点,就会打胜仗。其他点再个个击破。最后就形成兵力的一种从劣势转为优势的情况。

然后“三反昼夜”,在一昼夜当中精益求精,又在这一点上不断地加大。那功能作用就会呈几何级地增加了一万倍——“用师万倍”。

所以无论是上古的古圣先贤教诲我们的,还是阿弥陀佛因地时完成四十八大愿建立净土,都是要一向专志。我们看经典,就要落实在自己的行动当中,也要做到一向专志。

《佛说无量寿经》中讲三辈往生,就把 “一向专志”表达出来了: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为什么要一向专念?由于阿弥陀佛完成大愿,完成净土,他是一向专志;现在我们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要相应,我们也要一向专念,要专修。

善导大师他为什么讲五种专修,是符合净土法门理念的:读诵——读诵净土经典;礼拜——礼拜阿弥陀佛;称念——称念阿弥陀佛名号;观想——观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供养——供养西方三圣。

五种专修就是表达“一向专志”,就是跟西方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产生一个密切的关联。

这样你的心力已经倾向那个地方,临命终时无论怎么样你都会去!因为你的心理定势——惯性的力量——就是种子的串习,都指向了西方极乐世界,不会到其它地方去。所以绝对不能散修其他。

阿弥陀佛因地做菩萨时,“一向专志庄严妙土”这种一向专志,不是他一生,而是无量劫生生世世都是一向专志的。

这就正好跟前面世自在王佛给法藏比丘的一个开示相呼应,说你要建立一个殊胜、超胜十方的刹土,这个可以啊,能实现哪!就好像一个人要舀大海的水,只要多生多劫都去舀,终究能把大海的水舀干,见到大海底部的妙宝。你看世自在王佛也是谈“至心精进”的问题,至心也就是一向专志。

所以我们无论修净土法门,还是做世间事业,要把“一向专志”作为我们做事的一个最高原则。我们无论在世间看那些成功者,还是修道看那些成就者,就会发现:其实人和人之间禀赋的差异不是很大。决定成败的一个关键,就是意志力问题、专心致志的问题。

孟子讲弈秋教两个学生,一个学生专心致志学下棋成了国手;另外一个学生一边学下棋,一边猜测有天鹅飞过来,就想像:“我能不能把它打下来,做个菜吃。”他老是分心,就被淘汰下去了。

孔子在森林里见的那个老人能够抓知了,竹竿一上去就把它抓下来,像探囊中之物一样。能够达到这个神妙,也就是“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道家也讲九转丹成,丹成要九次的反复。所以我们看这些经典、一些重要的文句,我们要看清楚它的方法论的原则。

我们要做到用志不分——一向专志,念佛的神效才能上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净宗修学的基础

希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应当修持净业三福。一者,...

转粗重为轻安

三善十一者:言轻安者,远离粗重,调畅身心,堪任为性...

【推荐】幸运不是偶然的,而是改变自己得来的

如果你感觉你的世界不对,那只是因为你自己不对;你感...

慧律法师《道,就在你心中》

有一天,我心里感到非常烦闷,就去见广钦老和尚。顶礼...

接纳无常、无我和苦,始是大人用心

开始用禅宗的功夫,有几样道理是必须要明白的。修行人...

圣严法师《感谢抱怨的人》

无论是在家庭里或是在工作场合中,我们常常都会听到抱...

【推荐】道证法师:六度总修?六度总休?

上广下钦老和尚有一句开示,很耐得我们去体会。他说:...

大安法师:修苦行和往生没有直接关系

修苦行和往生没有直接关系,但有间接关系,这是因为往...

【注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信心铭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每天念佛和看经的时间应如何分配

问: 每天念佛和看经的时间应如何分配? 大安法师答:...

净土宗的祖师们对戒律是非常重视的

念佛求生一法,虽然仰靠阿弥陀佛的愿力,但是中国净土...

十念往生者,都是宿世善业强

一切法都是从心想生,临终能够遇善知识,十声往生,这...

念佛和教育孩子哪个优先

问: 念佛和辅导孩子学习,在时间安排上,有没有先后...

【佛教词典】出世果

(术语)涅槃也。金刚三昧经一曰:令彼众生获得出世果...

【佛教词典】摩诃僧祇律

梵名 Mahāsavghavinaya。凡四十卷。东晋佛陀跋陀罗与...

玄奘大师译《大般若经》及圆寂事

东国重于般若,前代虽翻不能周备,众人更请委翻。然般...

自性无对立,凡夫妄分别

非浊者,云有则不受一尘。非清者,云无则不舍一法。无...

化解夫妻冲突和矛盾的技巧

夫妻之间经常有些小冲突和矛盾,这再正常不过了,关键...

禅定对修福也是非常重要

禅定的功夫对修福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自性具足着一...

念佛所见之境,不可欢喜怖畏

念佛所见之境,恶境不可怖畏,但摄心正念,其境即消。...

【推荐】用三三四把佛号摄住

当我们开始观察名号的功德,而产生信心;也观察净土的...

念佛至诚恳切的心发不出来怎么办

问: 法师好。念佛至诚恳切的心不会发,不知道心在哪里...

在身心世界中找到一个不变的理体

我们的本来面目有两个相貌:第一个是不变性,第二个是...

星云大师《佛教的主观与客观》

第一篇 十八界--心物结合的世间 壹前言 佛陀将宇宙万...

「鬼子母」的由来

佛教中有一位母亲神,造像、画作中的她身体丰腴,面容...

从佛经中看前世记忆消失之谜

《佛说见正经》白话译文: 一天,佛和弟子们在罗阅只城...

念六字大明咒之功德

《莲花藏经》云:若持圣观音之明咒,能获得财富、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