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自性无对立,凡夫妄分别

大安法师  2020/02/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自性无对立,凡夫妄分别

非浊者,云有则不受一尘。非清者,云无则不舍一法。无背者,纵之则无所从去。无向者,迎之则无所从来。言即此灵明湛寂者,不可以清浊向背求也。举清浊向背,意该善恶、圣凡、有无、生灭、增减、一异等。

好,先看这几句。表达这种心性的情形都很难正面给出一个定义,所以常常用一种否定性的语句来表达。

“非浊非清”,“浊”就是“有”的意思,具足一切法,就叫有。

这个心性当中是“非有”,那为什么叫非有呢?非有、非浊就是不染一尘的意思。

这个自性,离开一切法的差别之相,所以“非浊”。

说它是有,主要是从假谛、俗谛的层面,从缘起法的角度,说心性是有。但有的当下,它不受一尘。

“不受一尘”就是它是真谛。所以既然是不立一尘,它就是非有,非有就没有浊,何浊之有?

这里就用这样的表达形式,既不能说心性是有,也不能说它是无。

说有呢,它不受一尘,就叫非有、非浊;但你也不能说它是无,即是“非清”,就是你不能执著认为它是无。

为什么呢?“云无,则不舍一法”。“无”就是“空”,不立一尘才叫空,但是我们自性具足一切功德、具足大智慧光明遍照法界、具足一切法。

它不是断空,不是顽空,所以你不能说它是空,“空则不舍一法”,就是这个意思。

正因为我们自性具足一切法就叫如来藏,所以不舍一法就叫非空。

我们再来看“无背者,纵之则无所从去”这句话。

“无背”就是没有背离,舍这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就叫背。如果有这种情况才能说有背,但实际上,想放纵心性出去,是无所从去,没有一个去来的东西。

因为一切法——一切空间、一切世界都是在我们自性里面,没有说从这里到那里有一个主客体空间的东西,在现象上有从南到北,但是在自性的本体方面没有东南西北,所以佛才说西方净土就在当处,阿弥陀佛去此不远。

等证到了念佛三昧,不离跬步,当下地面就涌出四色的莲华,不出庭院就有七重行树围绕。

你想纵、想背,想去什么地方,到哪儿去呀?当下就是啊,所以就叫“无背”。

“无向”就是我们的心性非从远处来,无处可迎。如果你真有迎的话,它就有一个地方可以来,才可以叫做向。但实际上,它是无形无住啊,就是“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最后就是说,我们自性的那种灵觉光明和湛然寂静的心体,没有来去,没有背向,不可以用空有、向背去求。

标举这个“清浊、向背”,实际上也就包含着其他的“善和恶、圣和凡、有和无、生和灭、增和减、一和异”呀。在这样一个对待的法里面,去求灵明湛寂的心体,也是不可得的。

比如“善恶”、“凡圣”,孟子讲性善论,但你看幽溪尊者传灯就写了个“性恶论”。讲性善、性恶,你都不能说他错。

孟子是从事造的这一边来说性善,那天台祖师从理具的这一边来说有性恶,这两者它都能够成立的。

但是在湛寂的心体当中,是离开了善恶的。善不能成立,恶就没有它存在的余地,这就是宗门祖师的“廓然无圣”。

梁武帝总觉得有圣凡,达摩祖师则廓然无圣,截断你圣凡的对待之心。

所以这些“善恶、圣凡、有无、生灭、增减、一异”,都是我们凡夫分别出来的。

凡夫分别出来的这些言说,都是名相上的假立,是妄念所施设出来的,没有实际的东西,本质上是不可得的。以上是谈这个问题。

注释:

廓然无圣:廓然,指大悟之境地。此大悟之境界无凡圣之区别,既不舍凡,亦不求圣,称为廓然无圣。此词的缘起为菩提达摩与梁武帝所作之问答。或称此一公案为圣谛第一义、达摩廓然。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要走出你的妄想,才可以感应道交

从净土宗的角度来说,我们要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必须...

何谓「无生法忍」

这个无生法忍我们也解释一下。在古德的注解当中也提到...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十方诸佛是在果地上圆满了菩提心,我们业力凡夫是在烦...

既然理即是佛,我们与佛又有何区别

《楞严经》说:理则顿悟,乘悟并销; 事非顿除,因次第...

「水观」应该怎么修呢

观于身中水性无夺,初从涕唾,如是穷尽津液精血,大小...

不断忆念你的清净本性

在整个修学当中,我们透过佛法的修学,开始内观,开始...

为何开始信净土,知识学多了,反而起疑

问: 弟子修学净土法门有一段时间了,刚开始很相信,可...

这世上谁能靠得住

亲人能靠得住? 兄弟姊妹之间为争夺遗产反目成仇,打...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往生论注

...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阿弥陀佛像为何总是站着的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像总是站着的...

如何从佛法的角度理解乐舞问题

问: 戒律中常见对歌舞的限制,如八关斋戒中,不歌舞倡...

什么叫做无分别智

问: 一切经典是佛证到的诸法实相,用言语流露出来的...

四十八大愿——(第12愿)光明遍照十方

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

【佛教词典】鞞瑟氏罗居士

(菩萨)华严经五十三善知识之第二十六。...

【佛教词典】释迦牟尼

佛名,华译为能仁寂默,是开创佛教的教主,本是古印度...

念佛有大光明,护念行人不遭魔事

护持多障行人不遭堕落者,末世修行,多诸障难,一亏正...

观音菩萨近代显化的一段真实圣迹

台湾有一个海洋学院毕业的人,初始不信佛教,但福德因...

佛学常见辞汇(四画)

【心】 指无形的精神作用,也就是佛教所说的八个识:...

病来哪得心无苦,梦里焉知身在床

病来哪得心无苦,梦里焉知身在床 进一步用生病来看,病...

「随缘不攀缘」和「积极争取」的区别

问: 我们在社会工作学习中,应该如何区分随缘不攀缘...

大安法师:吃素的循序渐进

印祖对于不能吃全素的念佛行人也很慈悲。也确实有很多...

印光大师:祭祖用素

食肉一事,大是怪事,但以习行即久,不知其非,凡以为...

菩萨的修学分成三个阶段

我们可以把菩萨的修学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见山是山...

如果总担心自己不能往生,是否会真的往生不了

问: 《印祖文钞》说往生全仗信愿真切,若先有怕不能往...

化解和对治瞋心的方法

瞋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负面心理,通常所说的生气、憎...

灵山只在汝心头

忆念三宝的修行非常重要。我们时刻忆念什么,心就会和...

《八敬法》是佛法中很特别的地方

前几天,有几位女众想出家,我说你要想出家就得把《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