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既然理即是佛,我们与佛又有何区别

虚云老和尚  2018/07/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既然理即是佛,我们与佛又有何区别

《楞严经》说:“理则顿悟,乘悟并销; 事非顿除,因次第尽。”理者是理性,即人人本心,本来平等之性。天台宗的六即是圆教菩萨的行位:

一、理即。是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无佛,性相常住也。凡夫唯于理性与佛均,故云理即。

二、名字即。闻说一实菩提之道,于名字中通达了解,知一切法皆为佛法,一切皆可成佛。

三、观行即。心观明了,理慧相应,所行如所言,所言如所行。

四、相似即。始入别教所立之十信位,发类似真无漏之观行。

五、分证即。始断一分无明而见佛性,开宝藏,显真如,名为发心住。此后九住乃至等分破四十一品无觉四十一位,明,分见法性。

六、究竟即。破第四十二品元品无明,发究竟圆满之觉智,即妙觉也。理即虽说众生即佛,佛性人人具足,但不是一步可即。古德几十年劳苦修行,于理虽已顿悟,还要渐除习气。因清净本性染了习气就不是佛,习气去了就是佛。

既然理即佛了,我们与佛有何分别呢? 自己每天想佛是一个人,我也是一个人,何以他那么尊贵,人人敬仰,我们则业识茫茫,作不得主? 自己也不相信自己,怎能使人相信呢? 我们与佛不同,其中差别就是我们一天所作所为,都是为自己,佛就不是这样。《金光明经》上说:于大讲堂众会之中,有七宝塔,从地涌出。尔时世尊,即礼拜此塔。菩提树神白佛言:何因缘故,礼拜此塔?

佛言:善天女! 我本修行菩萨道时,我身舍利,安止是塔。因由有是身,令我早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欲为大众断疑网故,说是舍利往昔因缘: 阿难,过去之世,有王名曰摩诃罗陀,时有三子,见有一虎,适产七日,而有七子,围绕周匝,饥饿穷悴,身体羸损,命将欲绝。第三王子,作是念言: 我今舍身,时已到矣。是时王子,勇猛堪任,作是大愿,愿自放身,卧饿虎前。而以干竹,刺头出血,于高山上,投身虎前。是虎尔时,见血流出,污王子身。即便舐血啖食其肉,唯留余骨。尔时大王摩诃罗陀,及其妃后,悲号涕泣。悉皆脱身服御瓔珞,与诸大众往竹林中,收其舍利。即于此处,起七宝塔,是名礼塔往昔因缘。

你看,这不是佛的行为和我们不同之处吗? 舍身饲虎,不知有我,我相既除,怎能不成佛呢? 我惭愧得很,跑了几十年,还未痛切加鞭,放不下。不讲别的,只看二六时中,遇境逢缘,看打得开打不开。年少时在外挂单,不以为然,至今才知错过了。在教下听经,听到讲得好的就生欢喜,愿跟他学。听讲小座,讲得不如法的,就看不起人,生贡高心,这就是习气毛病。在坐香门头混节令,和尚上堂说法,班首小参,秉拂讲开示,好的天天望他讲,不好的不感听,自己心里就生障碍。其实他讲得好,我又学不到行不到,他好与不好,与我何干? 讲人长短的习气难除,上客堂里间春谷子,说哪里过冬,哪里过夏,哪里茶饭如何如何,哪里的僧值如何如何,维那和尚如何如何。说这些无聊话,讲修行就是假的了。

名利两字的关口也难过,常州天宁寺一年发两次犒劳钱,平常普佛,每堂每人赚钱十二文,他扣下二文,只发十文。拜大悲忏每堂每人六十文,他扣下十文,只发五十文。七月期头,正月期头。凡常住的人,一律平等发犒劳钱,就有人说多说少的,这是利关过不得。一到八月十五日大请职,别人请在前头,请不到我或请小了,也放不下,这是名关过不得。既说修行,还有这些名利思想,修的是什么行呢? 事要渐除,就是要除这些事。遇着境界,放不下的也要放下。眉毛一动,就犯了祖师规矩。听善知识说过了,就勿失觉照。凡事要向道上会,道就是理,理者心也。心是什么? 心就是佛,佛者,不增不减,不青不黄,不长不短,如《金刚经》所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透得这些理路,即和佛一般,以理治事,什么事放不下? 以此理一照就放下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烦恼是非从何处来呢? 要想修行,过不去的也要过去。会取法性如如,各人打起精神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虚云老和尚文章列表

真如缘起的三种问难

《大乘起信论》的真如缘起,特别是在唐朝有三种问难,...

烦恼活动的时候,为何提佛号没有用

其实妄想、执着是长时间被我们忽略了。我们一般在修行...

为什么布施会有福报

我们布施为什么会有福报?这个福报是从什么地方来?诸...

你执着什么,就对治什么

咱们经常讲无我。无我它有两种,一种是人无我,一种是...

【推荐】佛是教我们开发佛性,而不是强调个性

有一些人虽然学佛很久,但是时常都还强调自己的个性是...

委曲求全算不算无我

我有一个朋友,某天受到家人一致地指责,他为了顾全家...

【推荐】应该怎样观察我们的色身

我们的生命是没有开始的,要是说生命有开始,那生命就...

读《金刚经》一年,却看不破情字怎么办

问: 大师您好,我读《金刚经》近一年了,外貌变的愈...

永嘉证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少吃肉的七个秘诀

想为地球尽点心力吗?从少吃肉开始吧! 「吃素救地球...

不可乐于听闻而怠于实修

问: 师父慈悲,弟子学佛以来,一直很好乐听经闻法。对...

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佛曰:忧生于执著,患生于执著。 凡无执著心,亦无所...

自从学佛后跟人格格不入....

一个居士说:自从学佛后,似乎跟人处处格格不入了,因...

【佛教词典】未来识

【未来识】 p0489 集异门论十一卷十一页云:云何未来识...

【佛教词典】四取

欲取、见取、戒取、我语取。欲取是贪欲取著色声香味触...

四十八大愿——(第40愿)随意见诸佛国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

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五个好处

念佛,乃种植善根福德因缘,其功德不可思议。今天能来...

大乘佛法皆说空与不空两方面

常人因佛经中说五蕴皆空无常苦空等,因疑佛法只一味说...

保胎之要重在节欲

作父母的谁都希望子女健康、聪明。要作到这一点,除后...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解释

只有长寿而没有富贵,日子也是很难挨过的。为什么有人...

地藏菩萨的弘誓大愿

长者子为相好庄严发愿 地藏菩萨在久远不可说劫之前,转...

六和敬的意义

「六和敬」是佛教僧团的生活原则,也就是让彼此能够和...

你一生中最后悔的是什么

比利时有一本杂志,把全国60岁以上的老人作为调查对象...

信念的强大力量

信念的力量非常重要,信念就是一粒种子。人这一生关键...

佛的不思议德相

【所谓无量功德之相。常无断绝。随众生根。自然相应。...

不学弟子规,往生净土就会落空吗

问: 现在有人说《弟子规》就是佛的戒律,不学《弟子...

破灶堕和尚

有一个灵性附在一个破灶上,以灶为身,使灶显灵。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