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六和敬的意义

圣严法师  2012/08/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六和敬」是佛教僧团的生活原则,也就是让彼此能够和乐相处的观念,基本原则一共有六个项目,分别是︰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见和同解、利和同均,以及戒和同修。

第一项是「身和同住」,就是与大众能身心健康和谐地同住在一起,身体行为上不发生肢体冲突。

第二项是「口和无诤」,也就是彼此能够沟通、协调、勉励、互助,而不产生冲突。彼此不要用语言来互相交战、刺激别人,因为言语的争战是很可怕的,言语暴力会带给别人严重的创伤,一句话可能伤人一辈子。

第三项是「意和同悦」。由于志同道合,大家的心都是和乐的。「悦」指的是「喜悦」,不论是别人所看到、听到的,或是我所看到、听到的,心里面产生的反应都是欢喜的,例如当我们同在观赏一朵花时,别人看了觉得欢喜,我看了也觉得欢喜,任何一个人的心,都是同样保持着和谐喜悦。

第四项是「见和同解」。「解」指的是见解的解,也就是看法、想法。看法可以大同,可以小异,小异之中又可以有大同,大同之中又不妨有小异,可以让人发表自己的意见,自己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但是到了最后,就是相互觉得彼此的意见都是合理的,别人的意见是对的,自己的意见也是对的,或是彼此协调,寻找一个折衷点、一个交集点,有共同点时就不需要再争论了。见解既是相同的,便是见和同解。

第五项是「利和同均」。如果人人都不再只求自利,能够考虑到自己的利益就是他人的利益,他人的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所以我们和他们之间的利益便是互通、相同的。那么对他人有利,其实也就等于对自己有利,当自己得利时,一定也对他人有利,彼此之间自然就不会发生利害冲突。如果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资源能共有、共享,相处自然和谐。

第六项是「戒和同修」。「戒」指的是规则、戒律的意思。戒律是生活的共同规范、规约与守则,既然大家生活在同一个团体里,便要遵守共同的生活规范,彼此之间是和谐相处。我们通常在社会交际上,至少都会属于某一个团体,包括一个家庭、一个学校也是一个小团体,共修会也是一个团体,任何三个以上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就是一个团体。团体应该有共同生活的规范,并且共同遵守。

以上这六个项目就是六和敬,是释迦牟尼佛为出家弟子制定的僧团生活准则,依据此六和敬,出家弟子很容易便能够达成团体和谐相处、精进修行的目标。而这些项目如果运用在我们的日常团体生活中,包括职场、家庭等,相信一样能达成相同的效果。

无论是在政府机构或是公司行号,都可以将六合敬的原则运用在生活里,虽然说你有你的原则,他有他的原则;你有你的规范,他有他的规范,但是原则应该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把六和敬的观念,推广到一个团体里面,或者推广到职场里面,大家的相处气氛就会更加和谐。

工作自在语:

如果我们能够把六和敬的观念,推广到一个团体里面,或者推广到职场里面,大家的相处气氛就会更加和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怎样才能到佛学院上学?都有哪些课程?

提起校园生活,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说起佛学院的校园生...

难当的和尚 难得的清净信

我们不要把这修行信心看的很简单了,非常的重要,不可...

世间有两个字始终无人知道

有施主看了戒嗔的文章说,想出家当和尚,其实很早就有...

在家人如何体验出家生活

我们都敬佩出家师父能够放下万缘,舍家离欲,出家修行...

沙弥的十戒

沙弥的生活轨范,共有十条守则,名为沙弥十戒,是从五...

略谈菩萨戒中的「说四众过」问题

菩萨戒也称大乘戒、佛性戒、一心戒、心地戒、方等戒、...

这色身是要来受这娑婆劫的

九十岁老和尚在客堂对一群出家众开示:在胎、卵、湿、...

人一忙起来就会糊涂,过去的习气种子就会起现行

前面第一段讲的是凡夫众生求取世间的声名,到最后声名...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如何在生气时还能心存慈悲心

主持人: 佛教经常教导人们要慈悲,面对烦恼时要自我...

要包容不要包庇

包容别人不容易,需要有耐心,因为当我们受到打击或是...

圣严法师的学思历程

或许诸位老师、同学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学校请了一位和...

知福惜福才能做心灵环保

除了少数的人,恐怕连环保这个名词与观念,都还没有建...

【佛教词典】三世间

众生世间、国土世间、五阴世间。众生世间又名假名世间...

【佛教词典】三缚

(术语)谓贪瞋痴之烦恼系缚。俱舍论二十一曰:缚有三...

中国佛教慈善事业的理论依据

中国佛教能够经得起二千多年的历史考验,并成为中华文...

解脱成佛的路上,要以持戒为舟航

有人说,受了戒就有了束缚,而且还有犯戒的危险,犯戒...

本焕长老:修行,功夫,开悟

佛法是平等的,不论你年纪大小,动步早就早回家。当年...

佛法就在魔法中

「阿难,有此四魔,八万四千诸烦恼门,而诸众生为之疲...

大乘佛法「大」在哪儿

智悲光尊者说过:一个凡夫众生,如果施主、吃穿等样样...

南亭和尚《地藏菩萨本迹因缘》

各位听众!农历的七月,月大三十,月小二十九。这七月...

遇到逆缘应先检讨反省自己

当新的一天开始的时候,我们心里应该充满喜悦。 尽管昨...

印光大师《净土问题84个开示》

1.佛为什么要说净土法门 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

把心带回家

刚开始修学佛法,我们当然攀缘外境了,我们攀缘佛菩萨...

【推荐】一切都顺利,其实祸根就种下了

我们归依佛、归依法了,就要观想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

省庵大师谈做善事与念佛的关系

与茅静远居士书 前三月下旬返自四明,过访居士,适遇他...

【佛学漫画】法界第一高人

阿弥陀佛可不止身高不可计量,寿命和光明也不可限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