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乘佛法「大」在哪儿

弘恩法师  2018/07/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大乘佛法「大」在哪儿

智悲光尊者说过:一个凡夫众生,如果施主、吃穿等样样俱全,在佛法没有成就之前,魔法已经成就了。

所谓的魔法,魔就是障碍、磨难的意思。

我们众生其实都是在追求磨难,不是在追求解脱。因为我们追求的东西,都是把自己束缚起来的——追求财、追求名、追求家庭的幸福和安乐。当然,追求这些不为过,问题是我们贪心太大,好了还想好,多了还想多,无休止地去追求,不知道停下来,一生只是为了名闻利养而忙,这样名闻利养就成了我们的束缚、我们的磨难。

所以,修行人的眼光、观念与智慧,跟世间人是完全不同的。修行人真的能有一种超越的眼光,看透世俗的虚假、看透世俗的不足,从而能够很轻易地放舍对世俗的挂碍。

世间人就做不到,因为他就活在世俗里面,他就是为了名闻利养而活,这是很可怜的。

仲敦巴尊者也经常喃喃自语地提醒自己:我是希求解脱者,莫为名闻利养缚。我想这句话,大家应该经常念念,我们也都是希求解脱者,也都不要为名闻利养所束缚。

碰到什么事情,我们应该迅速地、从容地、华丽地转身,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都是解脱的障碍,都是生死的束缚,没有了更好。

没有了更好——我们要有这种面对人生的勇气。什么东西有了,那就好好地用,利用它自利利他,而不贪着。没有了呢?没有了更好。我们应该有这种勇气,无畏的勇气。什么东西,没有了更好。钱,没有了更好,没有了,你老老实实出家修行去,自会有人供养。

现在人的观念就是,缺一点就不好,他怎么能修行呢,怎么能放下呢?真正的修行就意味着,面对我们世俗的名闻利养,就用这种很简单的心态去面对——没有更好。

对自己所爱的人,没你更好,有你也很好。有你,善待就好了,有你就是缘啊,有缘就要善待。有你很好,没你更好,这样,两不挂碍。

学佛,说白了就是一种意气、一种心境,一种超然的意气、一种淡然的心境,对什么事情都不放在心上。该尽的责任自己尽到,该遇到的困难自己努力克服掉,在坚韧中用一种洒落的心胸做人做事。

你有这种胸怀和勇气才好学佛,没有这种胸怀和意气,就会整天哀哀怨怨、苦苦恼恼、颠颠倒倒,一点小事就绕不出来、转不过去,这怎么学佛,与道不相应。

其实我们学习大乘佛法,大在哪里?心大。

什么事情都看得开、看得破、想得通,遇到什么时候都能够从容地转身,不为世俗的名闻利养所挂碍、所束缚,就是用这种心境去学佛。

这才是一个学佛人最该有的心态和观念,没有这种观念和心态,你学什么法门都得不到利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罗刹相争 比丘证果

摩偷罗国有一位男子,向父母表明自己想要发心出家,随...

离开尘欲,求生极乐

修行就是要离开尘欲,要发菩提心。觉明妙行菩萨进一步...

「舍」这个字是很难的

舍这一个字是很难的,不管是善法,或者是什么东西,我...

化妆的比丘尼

佛陀时代,一位沙门在山中修苦行,一天,忽然看见山间...

不断「放下」的时候,你跟「真如」就越来越近

楞严经中,虚空藏菩萨说,他在因地以观察虚空无边,观...

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著,于法无所住

咱们拜佛也好,礼忏、念经也好,一天当中上殿过堂的,...

扩大心量与改命的方法

1. 吃亏: 吃亏是福。吃亏就是赚看不到的大便宜,经常...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住」应作何理解

问: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中的住作何理解?是否可以理解为...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他去养老院之前,留下了这一封信

我要去养老院了!非不得已,我是不会去养老院的。但是...

我慢是修行的大障碍,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已

对于慢,凡夫总认为我们的生命体、五蕴身心中有一个我...

参禅无秘诀,只要生死切

今之参禅不灵验者,第一无古人真实志气,第二不把生死...

改变你的磁场

人的磁场是看不见的,但这种力量是巨大的,就像万有引...

【佛教词典】分喻

凡譬喻仅藉以比况其法部分之义,而未能显喻其法之全貌...

【佛教词典】自恣缘起

子题:共住受哑法、受哑法偷兰、不得受不语法、不语法...

为什么一定要念佛呢

佛法的最要问题,就是了生死。若论了生死这桩大事,很...

法藏菩萨成佛以来已经十劫

【经文】 阿难白佛,法藏菩萨,为已成佛而取灭度,为未...

为了我们的健康请尽量素食

1976年,美国成立由参议员乔治麦高文主持的营养与人类...

一切善法,欲为其本

以微少善根,成就广大功德,故名方便。 说我们这一念的...

独步楞严的圆瑛法师

圆瑛法师,俗姓吴,出家後法名宏悟,字圆瑛,号韬光,...

佛门里面为何有「三多」

明清以来,世间人对于佛教或佛法产生了种种的误解,现...

最高尚的事情

很久以前,有一位年老的国王,他决定不久之后就将王位...

人贵有自知之明

春秋时期,在齐国有一位被公认的美男子,别人都叫他徐...

极乐世界是大乘菩萨的法界

第十五是大义门功德,大义门就是大乘门。极乐世界是大...

一个人的福报,靠攀缘拉关系来改变是很难的

蟾宫折桂,金榜题名,是很多未谙出世解脱法之人所追求...

圣严法师:大人应该怎么帮助小孩

问: 原本我们以为小孩子是天真、无忧无虑的,但其实...

在宗门下得了好处的人,那不是学来的

宗门下讲规矩,讲用功,达到悟处。为什么这么说呢?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