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著,于法无所住

梦参老和尚  2015/01/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著,于法无所住

咱们拜佛也好,礼忏、念经也好,一天当中上殿过堂的,里头夹着毒素。所谓毒素,就是还有贪瞋痴,起心动念,不清净的地方太多了。吃饭的时候,今天很合口味,不知不觉就多吃两口;那不好吃的,勉强哪,差不多就算了,这里面都有爱憎。有时候发脾气,不敢跟人家发,在心里发,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这个事明明不晓得,根本不会,在很多人面前,怕失掉面子,勉强装会;不会的却装会,不懂装懂。因为在没得到清净的梵行之前,你的三业不会清净的。虽然也接受法,接受佛,接受僧,也皈依三宝,但这里头有毒素;毒素就是不纯,里头夹杂着爱染、爱见。为什么经过很多劫数都不能成道?成分不纯,不是清净行。

如果你能够放下,这样观察,“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著,于法无所住”,过去已经过去了,不再思念。没有一个人不留恋过去的,因为做个梦,他会想起很多事,也许会想好几天;做个坏梦,也会恐惧好几天。为什么?过去的不能消灭掉。过去就过去了,还是不能截断;未来呢?没有一个人不会想未来的,将来我会怎么样等等,这也包括我们修道者在内。

一下想住住茅蓬,一下又想清净清净,人多了,烦乱修不成。那你就去住茅蓬去修吧! 一个人去修又害怕,三两个人又打闲岔,那怎么办呢? 就这样,反反复复,多生累劫都这样。大家共住吧,嫌着约束,一个人静住吧,又懈怠,又恐怖;一年又一年,一辈子又一辈子,无量劫就这么过来了。如果你执著,于法乐住,喜欢的,就专持哪一法,不喜欢的就排斥。这些执著,每个修道者都有,还不用说到不修道者。

《梵行品》是专门为出家人说的。为什么?去除你的执著,你执著的不得了,就不能够随缘,一随缘就变了。达到随缘不变,那你必须观,观身无所取,那身业就没有了;观修无所著是意业,意业也没有了。对于一切法无所住,无所住就不执著,一切法都不执著。佛说一切法,就是要你不执著;可是我们学哪一法就执著在哪一法上,不能梵行。梵行并不是说什么都不动,专门落于空寂,那成断灭了,不是那样的意思。

梵行清净是指什么? 是把你那个心洗干净。相信你这个心跟佛无二无别,那就非得用梵行,一切无著。当你面对持戒犯戒,修与不修,会有另一种看法。

以前有一位师父,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大徒弟,已经深入修行了,可是外表没有显现出来,外相就是睡大觉。另外一个小徒弟非常精明,看不起不聪明的师兄,“这个家伙,出家干什么?一天懒惰得要死!”不过他师父是知道的,非常重视大徒弟。这个小徒弟自以为很聪明,就很不满。

有一次他的师父就试验这个小徒弟,拿个夜壶,老年人夜间尿尿用品,那个夜壶是瓷的,他师父就让他小徒弟洗。洗一遍,他师父说不干净,再洗,洗两遍,还是不干净,再洗。洗了好多遍了,拿来总是不干净,他就没办法了,“师父,我洗不好了。”“你洗不好,找你师兄去洗。”

嘿,他就烦恼了,“我洗这么多遍都洗不好,他一天睡大觉,他会洗得好?我看他怎么洗?”他就拿那瓷的夜壶给他的师兄洗。他师兄在那膝盖上一顶,把这瓷夜壶翻过来了,再去洗,一洗就干净了,翻过来还不干净吗?这时候他才知道他的师兄是真正有德行的,真人不现相,现相就不是真人了。

你从外相看,你看不出来哪个好哪个坏,得从本质上看。你看这位师兄对什么事都糊里糊涂的,因为他什么都不执著。这个小徒弟很精灵的,就是因为他太执著了,他才精灵。懂得这个道理吗? 你以为他在睡大觉,其实是在观心呢!

不要在相上执著。看看自己的念头,一天都起什么念;念头要是什么都不执著,就是清净的。你要是看什么执著什么,一句话也放不下。看着一点事,牵涉你的放不下,那还可以,因为涉及你的自利。不干你的事,你也跟着搅乱,放不下,你说你不是糊里糊涂,麻烦吗?

这不只是说话,而是检查你的行为,身所做的,有时候都不是真切的,心所想的才是真切的。身口是被指挥者,它有个识,指挥它的是识,你把识降伏住了,虽然不行,还是得降伏这个心。识是被心所指挥的,心的层次太多了,共有四十二个。咱们现在从十住、十行开始,乃至于到十回向,十地,十一地;佛,不是那么容易成就的。

念诵《梵行品》,不用五分钟就可以念完了,要是去做,你要从凡夫地证到成佛。咱们讲的都是佛的境界、大菩萨的境界,一发心就成正觉了,这样的菩萨境界,能示现百劫作佛;可是我们的心,还没有完全梵行,唯佛与佛才能究竟梵行,不要把这个问题看简单了。

我们怎么办呢? 咱们从净行达到梵行,先修持文殊菩萨所教授的一百四十一愿,再达到法慧菩萨所说的,一切无所著,这个时候功德就大了。是什么功德呢? 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成佛,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读读《梵行品》就知道了。

要是我们做任何事都不执著,那就像一个痴呆似的,像傻子似的,其实并不傻。中国有句话,大智若愚,智能越大的,你看他像傻子一样。他就是傻,小事不注意,大事不糊涂;越大的事,清楚得很,小事他根本不在意,要这样去修行。

我们一天当中就执著穿衣、吃饭、人我关系,要是把心放在这个上头,怎么能修道呢?怎么能清净呢?贪瞋痴放下了,戒定慧才能生起;戒定慧能生起了,你才能够一切无著。这并不是不持戒,而是他持戒达到这种程度了,不持而持,不再作意了,他不会犯戒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信心铭》中的用功诀窍

三祖僧璨大师的《信心铭》,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观照自...

修行千万不能懒

又是一天了,今天是十二月初一,第三个七现在开始了。...

破除的是心中的执着,而不是破除相

我讲一个禅宗的公案,诸位体会一下。禅宗平常都是打坐...

持咒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咒最大的作用就是断除妄想,去除思虑。持咒,要注意三...

做事认真是执着吗?这种算随缘吗

问: 南无阿弥陀佛!法师慈悲!我们很多的佛子喜欢说随...

无你无我

有僧人问京兆兴善寺的惟宽禅师:道在什么地方? 惟宽...

【推荐】念诵太过熟溜或不利于修行

不如法的念诵,就好像从前的留声机(一种通过唱针在旋...

成就三法得道果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对比丘...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佛像如何开光才灵

你要礼佛前,一定先要发愿。第一个愿发菩提心,要成佛...

能听闻到地藏菩萨的这个因缘有多难

【未来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恶者。乃至不...

在家诵经而不护持寺院,已经在谤僧了

有人说,身布施的功德大,有的居士每天在寺院干活,但...

【推荐】修持地藏法门的功德利益汇集

一、地藏圣号 《地藏菩萨本愿经》经文: 【更能每日念...

【佛教词典】二归戒

(术语)归依于佛宝僧宝之戒法也。释氏要览上曰:五分...

【佛教词典】无为

【无为】 无造作之意。为‘有为’的对称。即非由因缘所...

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我们再看第二个传承:这个禅净双修的思想。最早提出把...

净土宗如何看待持戒

问: 净土宗如何看待持戒? 大安法师答: 大家都知道...

在寺院拜佛应注意以下几点

1、礼佛不必立于中间,唯须虔敬礼拜即可。当知佛具三...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如今,不少入了佛门的人,颇费心机地四处奔走、劳身伤...

贫妇供豆的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我们在道场白华庵...

佛法的修学要先修心再修相

诈跟诳的共同点─都是创造一个假相来欺骗别人。我们一...

无常大鬼常随身间

省庵大师的《劝发菩提心文念生死苦》中云:粪秽丛中,...

从心里恭敬理解出家人

理解出家人吧!当今许多人对佛教不甚了解,对僧人存在...

久坐对健康的伤害与吸烟相当

人人都知道吸烟伤身,犹如健康杀手,但可能很多人还没...

轮回中没有固定不变的角色

《亲友书》云:父转为子母为妻,怨仇众生转为亲,及其...

劫运下的悲惨世界

编者按:本文选自倓虚大师《影尘回忆录》第十八章之科...

【推荐】虚云老和尚《参禅的先决条件》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