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无常大鬼常随身间

贤一法师  2016/12/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无常大鬼常随身间

省庵大师的《劝发菩提心文·念生死苦》中云:“粪秽丛中,十月包藏难;脓血道里,一时倒下可怜!少也可知,东西莫辩;长而有识,贪欲便生。须臾而老病相寻,迅速而无常又至。”无常大鬼不与人期,冥冥而至。此时的人们正享受事业上的顺利成功,亲人的爱,家庭温暖的同时,试问谁又意识到无常的悄然而至呢?

无常的确很可怕,在世俗凡夫的眼中,那是割肉般的痛苦。就在我15岁的那年,我亲爱的母亲一夜之间离我而去,一觉睡去就再没醒来,前一天还给我买了一件漂亮的毛衣,而此时她却与我永别了。那几天我不吃不喝,整哭了3天没停过,那种痛无法比喻,直到接触佛教后才慢慢从那里面走了出来。

佛教的核心思想就是缘起性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有的,世俗的人们整日追求那名闻利养,为之辛苦;为之劳碌奔波,沉溺五欲不得自在。再把那前辈古人仔细看,你看那:霸王英雄死在那乌江地,彭祖高寿还是有死期,韩信功劳未央殇,风波亭前绞岳飞,君子固穷吕洞宾,严嵩在朝为宰相,金碗叫花被犬欺,自古良相今何在,文武庙内只见碑,大限来时断了三寸气,谁是房廊?谁是地?谁是儿女?谁是妻?无常一到事业家庭在哪里?我们世间拥有的一切在哪里?不必说这些,即便是与我们须臾不曾分离的色身也将灰飞烟灭,不知所踪了。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就时时靠近死亡,没有一刻停止过。人生是非常宝贵的,在无尽的生命旅程中,生而为人的机会并不多,我们不知当了多少次畜牲,也不知道在地狱挣扎了多久,长劫苦难才值遇殊胜难得的人身,但很多人不珍惜有限短暂的生命,而徒之浪费,实在可惜啊!我们明白了无常的长相随,为何不把有限的生命拿来好好修行呢?求生净土,跳出轮回,不再沉沦。

值遇胜法;佛菩萨悲心切切宣扬妙法,为了不让众生沉溺苦海,纵有地藏菩萨的“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值遇人生,也是我们今生拥有的唯一资本,而这笔资金必须正确的投资。不思修法过二十,想修想修又二十,不行不行十余载,此乃空耗一生转。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无常大鬼常随身间,我们要时时刻刻意识人生的短暂,才能发起精进勇猛之心,利用暇满人身修学佛法。修行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吧!不知今日脱鞋,明日还能不能穿上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不为明日而忧

刚才来了位信徒。 她带着小孩,有点忧心的样子。一见...

上求下化皆不离的妙法

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

看开生死,没你想得那么难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来时欢喜去时悲,合...

用这个宝贵的人身,让生命更有价值

这样我们如果放在这么一个长远的时空底下来看,我们原...

阿育王的百亿千金供养布施

佛灭度后,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是一位深信佛法的国王。有...

【推荐】人生只有一个结果,就是没有结果

我们一定要视之为身世无常,幻缘虚假,这是一种无常败...

星云大师《不要将歉疚带到棺材里去》

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经常勉励徒众应该...

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禅门有云:「无常迅速,生死事大。」生死是众生最大的...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如何转业力?如何忏悔消业

识得业力,不随业转 (因某寺院失火之因由,师父和大家...

如何理解对财神的供养和礼拜

「大吉祥天女神咒」,大吉祥天女咒出自大藏经化字函《...

如何判断修行有没有进步

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上说: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

生气了怎么办

一、生气是怎回事 我们每个人当事情能顺自己的心意时...

【佛教词典】逆喻

八种喻法之一。系以果推因,由末究本之譬喻法。如谓大...

【佛教词典】非鄙爱

【非鄙爱】 p0712   瑜伽八卷十五页云:不以余手触等...

六大进补的误区

误区一:用进补代替锻炼 医学家对人们提出忠告:生命...

憨山大师费闲歌

讲道容易体道难,杂念不除总是闲;世事尘劳常挂碍,深...

别把自己看的太重

一只骆驼,辛辛苦苦穿过了沙漠,一只苍蝇趴在骆驼背上...

极乐在现前一念心中全体具足,为何却感觉不到

问: 西方极乐世界在现前一念心中全体具足,可弟子却感...

如何才是人生的快乐根源

一、身心的健康。身心健康是快乐最重要的条件,西谚云...

【佛学漫画】一代高僧悟公上人

悟公上人的一生建刹安僧,培养僧才,化导群迷,接引众...

修行人为什么要少语止语

一、真正做到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使自己能尽最大的努...

生命的颠倒与真实

厌离娑婆的心,和欣求净土的心,可以是互动的,有时候...

割断欲望之绳

有一则故事:一个年轻人从家里到一座禅院去,在路上他...

显光老和尚:略述天台宗六即佛义

余四十年前,在苏州胥门外小日晖硚放生池(灵岩山下院...

善恶业因 果报自召

昔日,佛接受频婆娑罗王供养,住于杖林塔,为频婆娑罗...

求福报的因与缘

求福报的因与缘 其实我们怎样求福报,大家要知道。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