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行人为什么要少语止语

2011/12/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真正做到“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使自己能尽最大的努力修好十善业,积累往生的福德资粮。

同时可以防止辛苦修积来的一点福报从说话之中流失掉,也可避免因口过而招来的麻烦和灾祸,在较大的程度上断绝了菩提道上的业因业缘。

二、能够避免犯破六和敬,破坏正法道场的重罪。

谚语有谓“人平不语,水平不流”,易经上也说“吉人寡语”。凡夫喜欢杂心闲话,其实是由于内心里贪嗔痴慢的烦恼习气太重,不说话就难受,总要找话题来消遣消遣,太喜欢说话的人确实是心不在道。而且可以说明他几乎还没有觉悟,还没有真正生起了生死出三界之心。

如果是真正的修道人,心里常存惭愧,一定会珍惜光阴,把精力用在听经、讲经、看书、念佛、拜佛。

凡夫说出来的话既然是由烦恼习气所引发,就难免对他人的害处远远大于好处,而且又缺乏真诚恭敬心。言谈当中不知不觉就会误导人、伤害人,于是由许多的小磨擦而演变成大磨擦,终于破坏了彼此之间的和谐,于是就在犯了破六和敬的罪过,而自己往往还不知不觉。既然破了六和敬,当然也破坏了正法道场,干扰了他人的正常修学,制造了恶劣的修学气氛,这个罪过当然不轻。

三、能够提升自己的忍辱功夫

凡夫烦恼习气很重,遇到不称心如意的事情就会发牢骚,看人不顺眼就想去纠正人、批评人。

譬如见人说话太大声,就想去制止他,见人关门动作粗鲁,发出巨大的声响,又想去纠正他,见人小便后不冲水,就想去批评他。

止语就可以避免这些过失,逼着自己样样都要忍耐,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慢慢地就会做到“不见他人过,只见自己过”,逐渐就会懂得“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人心”,心渐渐不再被外境所转了。

四、能够提升自己的诚敬心,能够得到佛菩萨更大的加持

诚敬心多一分则多消一分罪,多增一分福慧,多得佛菩萨的一分加持。止语是佛菩萨之所欢喜,是依教奉行的表现,比起不修止语,对佛法、对护法、对众生、对道业的诚敬心是大大地提升了许多。

五、能够提升自己的警觉心。

因为止语,受到别人的干扰会比较小,于是就有更多的精神照顾自己的起心动念,烦恼习气生起之时能比较迅速地察觉,并且令其息灭,久而久之,烦恼习气就会被控制住。同时也常常比较容易觉察出自己的毛病和过失,也能较快地改正过来。

能够比较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清净心。

不跟人说话时间久了,人家也不会找自己说话,不用常常应付人,受到的影响就小,就有更多的时间听经、读经、看书,凡事不闻不问,心里没有忧虑牵挂,心常能保持空灵,心就愈来愈清净,心愈清净就愈有智慧。

六、能够更好地学习随缘度日。

因为止语,人不得不老实,不得不放下种种的要求和意见,凡事合自己的意思很好,不合自己的意思也很好,有也好,没有也好,得也好,失也好,渐渐地就学会了随缘度日,同时也不断学习在一切顺逆善恶境缘中保持心平气和,久而久之,烦恼就能伏住了。

七、能够放下种种恩怨。

与人多说,谈得投机则生感情,谈得不投机则免不了产生磨擦,就很容易与人结下怨仇,这些恩怨就会对往生造成很大的障碍。

常常找人说话,有时无意中也会得罪人,如果特别喜欢和某人说话,另一个人也许会想怎么就不跟我说话,是不是看不起我,所以也产生让人生烦恼的过失。同时也使自己失去了平等心,不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一切人。

八、能够增长谦卑、恭敬的心。

因为不再发表意见了,人家也不会再问您这样那样的问题,贡高我慢、自以为是的烦恼习气渐渐就会淡了下来,人人都不再对您多加关心,时间久了,就会感到自己是微不足道之人,谦卑、恭敬的心不知不觉也渐渐地增长起来了。

不提供机会让人与自己谈话,也减少了别人造业的机会,同时也能防止有人烦恼起现行而找借口来障碍自己的正常修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法的修学要先修心再修相

诈跟诳的共同点─都是创造一个假相来欺骗别人。我们一...

初学净土法门从哪儿入手

问: 法师,对于初学者,尤其是想修净土的人请您给一...

虚云老和尚:在忙中修行

《楞严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谓一切圣贤,能转...

《地藏经》传授给我们的修行方法

《地藏经》上所传授给我们的修行的法门:当我们出生了...

如何从讲话中知道这个人的福报

我们今天在抉择一个生命体,不管你遇到一个男人或者一...

一门深入和广学多闻两不碍

许多学佛的人把一门深入和广学多闻对立起来,认为一门...

【推荐】圣严法师《怎样才能成功》

人如果活在希望中,就能够产生活力;如果活在绝望中,...

面上无嗔供养具,口里无嗔吐妙香

无著文喜禅师是唐代著名禅师,他七岁出家,参访善知识...

永嘉证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我们见到各种景象是怎么有的呢

这个色尘是一个外处;见,眼根中的见,是一个内处。见...

【推荐】洪应明《菜根谭》上集

一、栖守道德  毋依权贵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

一切法门中,莫若念佛求生净土

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则莫若念佛...

如本法师:三界轮回淫为本

圆觉经云: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诸位同...

【佛教词典】破地狱

以佛力、法力脱离地狱之苦,称为破地狱。为破地狱所唱...

【佛教词典】二百五十戒

(术语)比丘之具足戒也。分八段:一、四波罗夷。二、...

【推荐】一切轮回的根本就是我们的业力

通过十二因缘流转门,我们了解了生命轮回的真相。那要...

「无」为入禅的方便法门

讲到话头禅,事实上话头禅并不是一个发明,而是很多唐...

妙境法师:四护法门

经论中有法门名为四护:一、命护 二、力护 三、心护 四...

人生难得当精勤

有一个小孩听到佛经上说:盲龟值浮木孔,其事甚难。他...

我们应当如何正确理解和求加持

什么叫加持?加持就是说,加是加被,持是任持。加被是...

出家人的戒刀

好,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大家吉祥。 今天道场白华庵,跟...

坐在床上念佛是否会不恭敬

问: 早晚我坐床上念佛是否会不恭敬?因早上三点起来...

念佛时间被占用了,利生事业是否要往生后再来做

问: 每天念佛的时间被发心做事占用了,而且有空念佛时...

佛陀的三十二相从何而来

有很多人都听说过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行好。是说佛...

在生活中修要能够「轻现世重后世」

在生活之中修,就是指生活要有重心。重心是什么?解脱...

人心就像一个容器

装的快乐多了,郁闷自然就少; 装的简单多了,纠结自...

我们的内心是怎样创造十法界的

这个假观是天台宗非常重要的特色。它根据《法华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