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法的修学要先修心再修相

净界法师  2015/02/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法的修学要先修心再修相

诈跟诳的共同点─都是创造一个假相来欺骗别人。我们一般的修学有两个重点:

第一个:就是内心的真实功德。

第二个:是你外表的相状。

佛教徒─他是先成就真实的功德,再现出因缘假相出来,所以佛教的修学是由内而外的,你一定有菩提心,才有资格去修学六波罗蜜的法门。

但是外道不同,外道他的修学,是只有修假相。

诸位看看经典,尤其是《阿含经》,当你被外道的咒术所障碍了,你持佛教的咒语肯定可以破坏它,因为外道的咒语,它没有真实的功德,它是一个假相,它完全是颠倒想,它是依止禅定的力量创造出来而已。而佛教的咒语,它是从内心的真实义的功德而发动了这个语言文字相,它这个假相有真实义在里面。

所以为什么外道的神通,跟佛弟子的神通一接触的时候,马上就被破坏掉了?因为它没有真实义的功德。

我们讲一个小故事,诸位可以体会一下: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带着目犍连尊者到忉利天去说法,到了忉利天,帝释看到目犍连尊者很欢喜啊,他心里想说:诶…舍利弗尊者怎么没有来呢?他们两个是左右的大弟子啊。他的想法是希望舍利弗也能够过来,当然大智慧的佛陀知道他的心意,就跟目犍连尊者说:你赶快叫你师兄舍利弗尊者赶快过来。目犍连尊者是神通第一的,他的神通变化特别的精妙,他马上一飞步就到了舍利弗的寮房,那时候舍利弗尊者正在缝袈裟。

目犍连尊者说:师兄啊!师父要你赶快到天上去,他有事找你。舍利弗尊者说:好,我知道了,你先去吧,我袈裟缝好,马上过去。目犍连尊者心很急,就说:师父要你赶快过去…你还不去!他说:你再不去啊,我用我神通力,把你整个寮房抬过去。舍利弗尊者抬头看一下他说:你要有本事把这个针从地上拔起来,你再来动我的身体吧!就把这个针插在地上,结果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他就是没办法动摇这一根针,没办法!目犍连尊者只好先回去,当他到了忉利天的时候,舍利弗尊者已经早就到了。

我们看目犍连尊者的神通跟舍利弗的神通──

当我们看到假相,看到这个神通:可以把花变成一只老鼠,老鼠变成一只兔子,其实那是一个假相,那是心念的想像力丰富。但是真正神通跟神通接触的时候,是显现他内心真实的功德,就是他的止观的力量。我们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得出来,目犍连尊者的禅定力、智慧力是比不上舍利弗尊者的。

所以我们受戒的时候,为什么要缘境发心呢?为什么要得戒体呢?诸位你会注意到─佛教任何的功德,都是先有体才有相。

我小时候学过外道法门,我发觉:外道做什么事情,都只是注意事相,没有重视心理的准备。你看我们持戒,你没有得戒体,是谈不上戒行、戒相…谈不上的,你没有真实的发心,不可能持戒的。诸位看止观的书籍──不管是《小止观》也好、《摩诃止观》也好,他不是告诉你马上就要修止观,第一个它先告诉你:真正发心!

你为什么修止观?把心态调整好。

所以:你会发觉我们修学佛法,为什么我们花的时间比外道的时间长?

那当然!外道都是在修假相而已,那是空壳子的东西。但是佛弟子他很重视你的心态,一定要跟内心的菩提心、清净心相应,一旦让佛弟子修成以后,那个功德就是坚固不可破坏。

所以你看外道法很容易修,因为他就在修假相而已。

诈跟诳─就是修假相,它是向外攀缘,跟佛教的真实义的功德不相应。佛弟子所有的假相,都是由内发出来的!

佛法的修学──诸位要知道:先修心再修相,它是由内而外的,外道只是修假相而已,这一点不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星云大师《如何了生脱死》

人类虽有生命,身体却不能永生,身体必定会有死,死和...

净土法门具体怎么修法

净土本可无修,修是因为众生迷失真心才不得不有种种法...

【推荐】除了念佛外,调伏烦恼也是非常重要

我们净土宗的修行人,穷尽一生地努力修学,主要的目标...

念佛的七大误区

一、坚决不许打饿七 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有一...

佛法的修行,要有这九种心

一、信心,要信三宝、信因果,信法的不可思议。 二、因...

一天至少要有1小时独处空闲

《广论》云:住所缘境心不散乱,善心一境性。 这个部分...

改造贫穷为富贵的方法

1、忏悔自己过去身体、语言和心念上所造偷盗的罪业。...

礼佛拜佛时应该如何观想

礼佛、拜佛,是佛弟子最基本的修行功夫。我们在礼敬诸...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推荐】佛陀的金玉良言

诸行无常: 世间万象,没有任何事物是长久永恒不变的...

现代人为何活得这么累

如果把社会中的人,按工作性质进行划分,大致可以分成...

在道场里要懂礼仪守规矩

在道场里要尊重三宝,要懂礼仪,要守规矩。站有个站的...

为什么出家人都姓释

为什么出家人都姓释? 这是从东晋时代,有一位叫道安...

【佛教词典】毗舍也

(杂语)Vi?i?ya,又作毗沙耶。译曰境界,国。大日经疏...

【佛教词典】来病

于一切法计来者,略说有十二辈,云何十二。   一、于...

圣严法师:不再为情所困

「情」是什么?「情」就是感情,可以分成亲情、爱情、...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普贤菩萨强调,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法供就是用法来作...

刺激消费不如鼓励耕读传家

现代的经济学家很多观点都是有问题的,凯恩斯说以消费...

人格不成,佛格怎么能成呢

能为世间贤人善人,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只有按照佛陀...

节俭惜福,念恩报恩

修行的机缘不容易得到,大家共同聚会共同修行,所谓十...

选择不同,命运就跟着不同

眼见逃荒的人越来越多,王老六背起自己的全部财产一袋...

慧律法师:老实念佛制心一处

如果有人问我:法师,我今年七十几岁了,随时可能会死...

【推荐】从净土宗的角度,要培养对弥陀皈依的心念

若先受尽不善业果而修善者,与上相违,当知如是补特伽...

极乐世界万修万人去

一切是来自于阿弥陀佛的力量,不是靠自己修行的力量,...

悟而未证,绝不能了生脱死

原文: 世之学佛者,率以开悟为志事。不知悟而未证,尚...

佛的愿力不可思议,所以往生是很自然的事情

又《法鼓经》说:若人临终,不能作念,但知彼方有佛,...

生重前行,死归净土

前面谈到的全是我们自身的事,你不要像看热闹一样,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