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上求下化皆不离的妙法

大安法师  2023/05/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上求下化皆不离的妙法

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

这样的一个高度,进一步地就推断出九法界众生离开净土一法,“上不能圆成佛道”,这个是说得非常的究竟。一切修行人都不是想要圆满成就佛果吗?那这一点,印祖告诉一切修行人,离开净土一法,是不能圆成佛道的。

《华严经》最后一卷,善财童子参访善知识,参一个善知识提升一个证位的阶位,已经参到了弥勒菩萨。最后又由文殊菩萨指点,让他最后参普贤菩萨。这个时候善财童子的证位已经是等觉菩萨了,按他自力修行,他也能够成佛。但是,普贤菩萨却以十大愿王令善财童子以及华藏海会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导归极乐世界。那这么一个举动就告诉一切菩萨们:圆成佛道的最好的归宿,就是到极乐世界去,能够快速地成佛,能够圆成大乘的佛果,能够作为法王的法王子。

《无量寿经》也告诉我们,有些菩萨想听闻净土法门,不可得,于是就有一亿数量的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什么?因为菩萨在修菩萨道的过程当中,他容易退转。自身的烦恼重,然后他想去度化众生,众生又刚强难化,面对刚强难化的众生,他有时候也会生退转之心。于是自利利他都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就容易退失菩提心。那菩提心的退失,他就永远没有成佛的希望。

甚至到了三贤位的菩萨乃至十地菩萨,如果离开了往生净土一法,离开佛的加持,都有种种的陷阱。大家看《华严经》,七地菩萨,他这时候已经证入到上无佛道可求,下无众生可度的空性,他就想取证。这一取证,那他就不会再往前走了,还离成佛有很大的距离了。这时候十方诸佛都会伸出手臂来摩顶加持,提醒他不要忘记他因地的菩萨大愿,还要进一步地,虽知上无诸佛可求,下无众生可度,还要炽然地去上求下化。这样才能够通过实现他的度众生的愿力,到达八地菩萨的位次。所以,修行的陷阱很多。

如果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一去就是阿鞞跋致,就永远没有退转的风险。所以,从种种的迹象来看,九法界众生离开净土往生一法,上不能圆成佛道,这句话是真实不虚的。

《法华经》与会的这些声闻弟子,可是在尘点劫又尘点劫以前,在大通智胜如来座下已经发了菩提心的这些人,然而这么长的时间,就退转了,退转到声闻位。在声闻位,他能够圆成佛道吗?那遥遥无期。那是三百由旬的化城,还有五百由旬的宝所。他在化城里面可能就不想出来了,这叫得少为足,以为到家了,增上慢。所以圆成佛道很不容易,一定要得诸佛的加持。那诸佛对这些菩萨的加持,就是透过净土往生一法,体现这种加持力。所以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

下面一句,十方诸佛他要教化众生,度脱众生,如果舍去了这个法,对下面的众生来说,不能实现平等普度。这句话也是非常精要的。十方诸佛出世的本怀就是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换句话说就是欲令众生了生脱死、圆成佛道。那要完成这桩大事因缘,就得要靠净土一法去体现。

那我们进一步思惟,十方诸佛如果不让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让他在这个世间生生世世地修道,生生世世地行菩萨道,能够实现普度吗?龙树菩萨谈的:没有证得无生法忍,想在这个世间度众生,无有是处。所以十方诸佛为了使所有的众生度脱两种生死之海,就得要特别指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法。不要在这个轮转的、生灭的六道,进进退退,进一退九,那是无量劫不得出头!

所以十方诸佛为什么要伸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不仅是赞叹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的两种稀有难得的事情,乃是同时在自己的刹土宣说净土一法,劝勉自己座下的声闻、菩萨弟子们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无量寿经》的下卷展开的极乐世界是整个法界的首都,他方世界无量的菩萨前来供养、赞叹、听法、得授记。那真是百川、江河、湖泊、溪流同归大海,极乐世界就是整个法界的汇归之处。所以十方诸佛就用这个净土一法,来实现平等普度一切众生的本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往生大事,败在懈怠

当你的懈怠放逸占了上风的时候,他的整个身心状态,这...

弥陀名号就是生死苦海的救生圈

这里特别要知道,靠自力和靠佛力的这种差异。通途法门...

父亲往生净土的故事

我们全家学佛修净土法门,缘起于父亲往生西方净土的真...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修行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修行人每天都在与自己的...

为何弥陀一身能接引百千万亿众生

原文: 或曰:阿弥陀佛,安居极乐。十方世界,无量无边...

不向阎君去报到,直生西方得解脱

年少者不可以因循!但年少的人常常容易因循。你只要成...

【推荐】只要能至心念佛,病没有不痊愈的

原文: 身乃招苦之本,厌乃得乐之基。宿因厚而现善浓,...

惟念自佛不算是净土法门

起佛号,这就是禅净双修--自他俱念。这三种念佛有什么...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感应上了就很容易,感应不上就很难

这就不是世间人的经验常识了。比如跑步,不快跑就已经...

「见诸相非相」应如何理解

问: 佛于《金刚经》中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的涵义

问: 请解说《观经》中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

大慈悲心是佛道的正因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者,平等大道也。平等道所以名...

【佛教词典】十二有支还灭门

【十二有支还灭门】 十二有支还灭门,是逆观十二因缘,...

【佛教词典】鸠摩罗设摩

(人名)Kumāra?arman,诗人名。玄应音义二十五曰:鸠...

【推荐】造寺供养舍利,非比丘正业

《僧祇律》记载这段迦叶尊者在佛陀圆寂之后,对比丘们...

佛教是逃避现实的避世宗教吗

曾经有一个去过非洲的人问我,佛教是否是逃避现实的避...

圣严法师《方向感》

建立生命的方向感是我这几年所积极提倡的一个观念,我...

「心净则国土净」与「厌离娑婆」有没有冲突

问: 请师父慈悲开示,心净则国土净,与厌离娑婆有没有...

放下屠刀就真的能立地成佛了吗

在日常生活和影视剧作品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话放下...

摄受二乘人回归净土

化导二乘执空不修净土者,良以乍得我空,即生耽滞,闻...

择正业而活命

第一是选择远离杀业的事业。 远离杀业,就是不杀生,不...

「刚柔进退」的处世智慧

中国有许多很好的处世格言,如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

贪著名闻利养,世世随业流转受生死苦

往昔无数劫时,有一人行大布施,供养外道梵志无数千人...

磨炼心志二十四字

磨炼心志二十四字,离苦得乐超越生死: 别不平、莫抱怨...

12条小故事

1、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

关于僧人还俗问题三则

告青年苾刍(比丘)之还俗者 近年以事变纷乘,居各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