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014/02/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行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修行人每天都在与自己的宿生恶习作拉锯战,自觉力、省察力稍一薄弱,道心就退转了。好比在逆流中,掌舵的稍一松手,船就被大水冲荡得不知所向。而印光大师的偈语:“真为生死,发菩提心,老实念佛,求生净土”,给修净业的人指出“了生死”的捷径。

求消灾免难,健康长寿和求世间福报,都是学佛的副产品,只要认真持戒、念佛,必定能得到。学佛的目标是真正为了脱生死这件大事,如同海上度船,先要将总目标确定下来,才不会盲目地行驶。修行也是如此,盲目苦行连自利的功能都没有,更妄谈利他的功效。接下来第二句“发菩提心”,谈到利他的愿行,更是大乘学佛人的动力,也是念佛法门的关键。

如果唯求自己往生,不管别人。将念佛法门修成小乘法。阿弥陀佛不为名利,舍己为人,度化众生。巨大的动力来源于菩提心。菩提心是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的心,也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印光大师对菩提心作了一个譬喻:“此心一发,如器受电,如药加硫。其力甚大,而且迅速。其消业障,增福慧,非平常福德善根之所能比喻也。”可见,菩提心的威力巨大,所积集的善根福德迅速广大,不是人天小福德可以相比拟。念佛求生净土的愿望背后,实以“上求佛道,见佛闻法;乘愿再来,普度有缘”为终极目标,往生净土好比去深造,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说:“什么叫做多善根?莫过于发菩提心,只要发了菩提心,就超过你历劫修行的功德。”

但作为一个末法时代的生死凡夫,一个自已的生死大事还未办成的人,如何去度化众生,好比自己还沉溺大海中,如何去救他人出脱苦海。因此,净土行人要发广大菩提心,虽行似小乘,而此心深广,念佛回向的范围亦广大。第三,由自利“真为生死”与利他的“发菩提心”结合起来,我们才会“老实念佛”。老实念佛可用下面三条对照:

1、不怀疑:净土法门易行难信,易行指三岁儿童都能念;难信指阿罗汉还不信。因此,我们要信释迦佛决无妄语;信弥陀佛决无虚愿;信那些往生事迹是真人真事。信念佛是因,往生是果。

2、不夹杂:所谓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有人认为提倡“一句佛号,一部经”,是不是不需要“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呢?其实,“深入经藏”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博览群书”,而是要“解如来真实义”,方能“智慧如海”;修学佛法不同于研究世间学问,要广学多闻,往往一经通,一切经通,佛法是“心地法门”,所谓一句佛号,包括三藏十二部。与世间向外驰求、分门别类的科学完全不同。但上述解释并不排斥博览群经,这与每个人的根性,和各自修学的因缘不同有关,不要误解了祖师的开示。

3、不间断:俗话说“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就是间断。我们要想今生了生死,出轮回,不下番死功夫是不行的。我们的执取妄想的习气很严重,超出我们的想象,更何况凡夫并未悟到真性,若在临终前没有培植一个强大的“念佛往生”的正念,多数只能跟着妄念轮转。要做到“不间断”,刚开始应该制订一个定课,每天必须保证一个念佛的量,好比一个人一日三餐,不可过饱,不可过饥,这就是定时定量,我们在没有养成念佛的习惯前,打妄想从无始劫来是我们凡夫最习惯的事情。

至于行、住、坐、卧,随缘默念,是辅助功夫。四、“求生净土”是了生死,最容易、最可靠的方法,佛说一切法门,都可以了生死。但在修行的难易上,有很大差别。印祖说,一切法门皆仗自力了生死。念佛法门,兼仗佛力了生死。”有些人说自己本来是佛,何须念佛?心净则国土净,何必再求生净土呢?从理体上,众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境由心生,心净土净,关键是凡夫的心清净不了,从事相上讲,凡夫妄想纷飞,与清净的佛相差天渊之别。因此印祖开示说仗佛力往生比下一辈子我们靠自己投生为人还要容易,关键是自己相不相信,愿不愿意。

根据印祖的四句偈,我们确定了“真为生死”的目标,乘上了“求生西方”的弥陀大愿船,加足了“发菩提心”的燃料,接下来就要看我们是否“老实念佛”,在我们无始劫的业力汪洋中,逆水行舟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

目录 : 序言 第一难,贫穷布施难 第二难,富贵学道难...

四种毫无意义的修行

冈波巴大师在《胜道宝鬘论》中用十四个比喻来说明什么...

净土宗与诸宗所不共的特色

近代高僧说,身为有情众生,每个人都想要离苦得乐。虽...

末法众生修行的三个重大科目

圆瑛大师是我们中国近代非常卓越的宗教领袖,他三十六...

念佛法门的关键在哪里

佛陀宣说神咒以后,佛陀没有亲自去救阿难尊者,佛陀命...

一生念佛很精进,为何不能确信自己今生能往生

问: 尊敬的大安法师,在您讲的《净土资粮--信愿行》中...

持名念佛是为径路中的径路

十、复明径路修行径中之径者,此有二义:一者,余门学...

观寿命无常是成就净业的根本

有师兄问我:如果总想着未来的死亡,是不是与活在当下...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起嗔怒心会引起的三种过患

第一是心远离安乐。一个经常生起嗔恨心的人,他的意识...

持戒的人能圆融一些吗

问: 关于荤腥的问题,这一阶段都在困扰我。我婆婆也是...

当我老了,希望儿女们不要嫌弃我

孩子,当我老了,希望做儿女的不要嫌弃我,现在需要你...

对治生死业障的三个重点

整部《阿含经》就讲两件事情:第一个,什么是我们解脱...

【佛教词典】所信之事理因果

大乘之人,信世间种种差别之现相,其本体一如平等,无...

【佛教词典】胜解作意

【胜解作意】 p1103 瑜伽十一卷十五页云:胜解作意者:...

太虚大师谈梦的意义

梦的意义 佛学上说梦是什么东西?佛学谓一切众生有八种...

念佛时常见佛像放光,这个该怎么处理

问: 念佛时常见佛像有放光现象怎么处理? 大安法师答...

吾道一以贯之

一般慈善家在做善业的时候,第一个他没有我空、法空的...

每天我们可能都跟佛陀擦肩而过

我很喜欢提一个故事,一个我们在印度朝圣的时候所发生...

弘一大师《药师如来法门》

药师如来法门一斑 今天所讲,就是探契时机的药师如来...

在禅定中看到的三件怪事

过去有一个高僧证得了神通,有一次出门,在禅定中看到...

放下,究竟是要放下什么

1、放下争论对错 有许多人不能认识到自己也是犯错的,...

人生有七件事千万不能做

几乎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总有数不清的不...

破除灭结,圆破识阴

丑五、圆破识阴超命浊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

善恶业因 果报自召

昔日,佛接受频婆娑罗王供养,住于杖林塔,为频婆娑罗...

娑婆世界是钱上之蛇,极乐世界是蛇上之钱

念佛行人最难的就是厌离和欣求,为什么最难呢?娑婆世...

妄想本来是空的,清净本来是有的

我们经常忘掉我们心是清净的,所以一下子就被妄想牵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