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破除灭结,圆破识阴

净界法师  2021/09/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破除灭结,圆破识阴

丑五、圆破识阴超命浊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这个地方正式地破除灭结,破除识阴。

“忽然”就是一刹那的时间。什么叫“忽然”呢?就是菩萨在那一念寂灭心中,他也是不生满足之想,在一念的寂灭心中他还是一样,“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他在这个寂灭的相状当中生起观照,观相元妄,观性元真,继续地回光返照,突然间一念的相应慧现前,就把这个无始无明的妄想给破坏了,而证入了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现前一念心性。

那么这一念心性是什么相貌呢?超越世间,超越出世间。

它超越世间有为的色受想行这四种阴——生灭法,也超越了出世间不生灭的识阴,菩萨的这种微细的法执。这个时候内心当中可以说是“十方圆明”,他能够洞察十方而现出了大圆镜智,把第八识转成了大圆镜智。

我们在前面常说要观察不生灭心,其实这个“不生灭心”真正的意思是什么,这个地方很清楚,它是远离生灭,也远离不生灭。大乘佛法讲“不生灭心”的意思不是不生灭。你要解释作不生灭那就完了,那这个东西是一个死板的东西,它就不是真空妙有了。你看,它是超越世间的生灭相,也超越出世间的不生灭相。所以我们讲《般若心经》,“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个不生不灭不是一句话,你要把它解释成一句话那就错认消息了。它的意思是两句话:不生,也不灭。

凡夫执着生,我们喜欢东西是生出来,有的东西嘛!我们看到东西生出来很高兴,消失我们觉得很痛苦,所以我们喜欢生。二乘人看到生很讨厌,他喜欢灭,他觉得生都是痛苦的,有为相都是痛苦的,二乘人好乐灭,喜欢那个寂灭相。菩萨是远离生相、远离灭相。所以“不生不灭”是作两句话解释的。不生不灭就是刚好跟这段经文相同。超越世间,也超越出世间,而产生一种洞察十方的大圆镜智现前。

这个大圆镜智有什么样的殊胜功德呢?这个地方讲出两种功德。

菩萨一念的大圆镜智的心中,第一个,它上相应于十方诸佛的本妙觉心。十方诸佛所证的如来藏妙真如性,与十方诸佛的体性是相同的,而产生一种大慈之力来与众生安乐。

这个地方“与佛如来”,“与佛”蕅益大师的解释是这样,他说我们一念心具足十法界的本性,有佛的本性,有菩萨种性,有各式各样的种性,有十法界的种性。十方圆明的这个菩萨,他那一念心在这十法界当中已经证得了等同佛界的体性,这十法界的佛性被他证得了,所以他依止佛性产生了大慈的与乐之力。

其次,“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他那一念大圆镜智的心也相应于一切六道众生,因为六道众生也本具如来藏妙真如性,只是被一切虚妄的相状所遮盖,所以“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与诸众生”这句话什么意思呢?菩萨同时证得十法界的佛性,也证得十法界当中那个九界的众生之性。前面,他依止佛的这个觉性去产生大慈力,这个地方他依止他所证的九法界的众生之性而产生大悲的拔苦的力量。他依止佛性产生与乐的功德,依止众生性而产生拔苦的力量,所以他整个十法界的体性全部证得,完全没有障碍。

我们凡夫是这样,在十法界的体性中,我们凡夫的活动范围大概就是在六凡法界。你看有时候你生到天上去,天的体性现前;有时候变人,人的体性现前;有时候变成一只蚂蚁,畜生的体性现前。在本具的十法界当中,我们的活动范围大概都在六凡法界。

而身为一个十方圆明的菩萨,他的心却能够自在地在十法界里面活动。他可以依止佛这一部分的法界,给众生无量无边的功德;他也可以依止众生九法界的体性来拔众生的痛苦。这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这个地方的阶位,古德对这一段的判教是圆教的初住,别教的初地。蕅益大师解释说,到这个十方圆明的菩萨,到这个地方为止,这个菩萨“六根互用,内外明彻,如净琉璃,内含宝月”。他六根相互作用,这个心好像一个清净光明的琉璃,里面放出一个慈悲的月亮的光明,一念清净心当中具足了大慈大悲的妙用。

这个地方是讲到,破除了六结以后,他的一念心有两种功德,上齐诸佛,也下应于十方六道的众生。

这个地方等于是把整个耳根圆通的修行,所谓的依教修证,说完了。

《楞严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佛性为何没有因果,它是如何产生染污的法

问: 弟子有一个问题纠结很久,万法都有因果,佛性为什...

自性的映现

莲池大师《自知录》上说:「怨天尤人最损福,一次减三...

不管遇到什么因缘,它就是回光返照这个明了的心性

我们佛教在止观当中的修学,因为修行人因地发心的不同...

极乐在现前一念心中全体具足,为何却感觉不到

问: 西方极乐世界在现前一念心中全体具足,可弟子却感...

如何将中道之理运用于实际修行中

十番显见的道理,就是在说明我们一个菩萨在行菩萨道的...

向外求安,自古学人之通病

学人不知向上一路,但求增益知见。殊不知知见立知,即...

不识自心,尽名邪行

洪州黄檗希运禅师。又云:但无一切心,即名无漏智。汝...

法性本来空寂,但是因果丝毫不爽

你的眼根去接触佛像的时候,产生一个识,一个明了性。...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五种修行心态错不得

佛教是个重实践,重自力的宗教。所谓个人吃饭个人饱,...

宏海法师:净土十疑论

(第一讲) 各位同修,请大家随着我合掌。 南无本师释...

心态决定思想

心态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

不悭财物长

恒思得慧根,恭敬得义理,无贪作事成,不悭财物长。(...

【佛教词典】须弥四层级

(名数)苏迷卢山有四层级,始自水际至尽第一层。相去...

【佛教词典】蓝宇

犹言伽蓝堂宇,即指佛寺。(参阅“伽蓝”2769) p6595...

如何判断妄想是善是恶

问: 请问法师,既然我们都是妄想妄念,我怎么知道哪...

如何善巧开导安慰临终之病人

今为一一条陈,庶不至临时无所适从耳。 第一、善巧开导...

乐观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具有乐观精神的人,在为人处世方面更容易获得成功。...

以何心称念观音菩萨可得感应

观世音菩萨是西方三圣中阿弥陀佛的二大胁侍菩萨之一,...

女童勇伏大蛇

古时候的人很迷信,例如从前在一个小地方常有大蟒蛇出...

助念生西须知

助念之要 各位大德莲友: 今日大家参加盛会,学人来此...

贪好女色 亡身减寿

明朝衢州徐生,才貌双全,不到二十岁即登进士,被选为...

你从什么地方来

无始生死根本,有人分别心就想:我今生是生死人,这生...

心法两空是真实相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法...

佛陀对弟子的态度

佛陀平常对于自己弟子的态度,不但慈爱、坦率,尤其难...

我问师父(宏海法师答疑)

问: 我有三个问题请问师父: 第一个,阿罗汉在有余涅...

布施的五大功德

过去佛陀与其五百位大比丘弟子,一起住在毘舍离的獼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