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向外求安,自古学人之通病

憨山大师  2022/10/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向外求安,自古学人之通病

学人不知向上一路,但求增益知见。殊不知知见立知,即无明本。此不知本有而向外驰求,更欲增益其明矣。苟明其明则明亦不立,何益之有?故曰为学日益。凡言学者,则向他家屋里求安乐窝,纵然求得,毕竟非属己有。既非己有,则乐非真乐;乐既非真,又何从而安之耶?向外求安,自古学人之通病,非特今也!

明益禅人请益,将谓无益而欲明之耶,有益而欲明之耶?若言无益,无益则不必矣;若言有益,既有益矣,又何必明之耶?试看明从何明,益从何益。若求明其明,则失本明;若更求多益,则返成无益。

凡求益者,如人食已饱,而更贪其味,则伤食而病成矣。若能随食而吐,可勿药而愈。若护病忌医,终成痞滞。凡病此者,虽卢、扁不能治,何也?

以贪食不吐,一病也;养病讳疾,二病也;病成忌医,三病也;或从而恶药,四病也;或求速效,不信治本之方;即疑医弃药,五病也;或更从庸医误服毒药,而至损生者,此不治之科也!学人自弃本明,而向外驰求,增益知见,大都若此,伤哉!

吾少每读医师喻,未尝不三复圣训。窃见近世学者,初为沙弥,即能诵此,老不知宗,竟致虚生浪死者无限,此不明之过也;亦有求明而误以不明强自为明者,诚不达本之咎耳。

佛言,“息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学人苟能息心达本,明不必外求,益不必多增,自性具足,曾何亏欠?明益禅人果能知此,顿将从前所求多处,一齐吐却,如伤食人中无宿滞,则元气自复。学人刬却知见,可称无事道人矣。试子细捡点从前满腹馊酸,作何气味!参!参!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憨山大师文章列表

出声念佛,每易发火,得默念否

达本问:出声念佛,每易发火,得默念否? 菩萨曰:汝一...

知足是内在的觉醒

常念知足。就是内在的觉醒,知道万法因缘生,不妄求,...

白隐禅师的「只手之声」

有一位沙弥南利,每天看着师兄们早晚都到禅堂里参禅,...

六根的见闻觉知,全是自己的东西

我们一生当中,你六根的见闻嗅尝觉知,全部是你自己的...

去除无明的习气

人从无始以来,常因无明和习气而使得自己意乱情迷、颠...

心念尽是贪爱,是长不出智慧来的

我们总爱想过去的事,过去都已经没有了,还要回忆,把...

【推荐】每个人都活在自己心中的影相里

鬼傍生人天,各随其所应;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

主人公在哪里

一日,祖钦禅师问原妙禅师:日间清醒时,还作得主么?...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六德贤妻与五好丈夫

六德贤妻 佛陀在《玉耶女经》上面有一段开示说,世间妻...

楞严咒护身符,可以随时都佩戴吗

佛教的咒语确实是有加持力的,楞严咒也是寺院每天早课...

怎样让家人尽快断掉肉食

问: 我从现实生活中、新闻中、书刊网络文章中看到了...

一位出家僧人写给父亲的信

尊敬的父亲大人慈鉴: 出家两年余未亲闻您的慈音,12月...

【佛教词典】摩邓女解形中六事经

(经名)一卷,失译人名。佛为摩登女分解身中眼等六处...

【佛教词典】受施随事兴念法

子题:为断一切恶进初匙、为修一切善进中匙、为度一切...

纯素有助于减少老年癡呆症的风险

持纯素有各种为你好的理由,比如,减少患心脏病、癌症...

八十八佛的忏悔意义与方法

在我们的修学当中,拜忏是一个很重要的功课。我们在修...

汉传显宗有没有系统的修行次第

问: 现在的藏传佛教很兴盛,修行很有次第。汉传显宗...

契理契机,找到适合自己的法门

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想给...

免费结缘和「无财不养道」冲突吗

问: 寺院的佛书佛盘为啥免费结缘?真的分文不取吗?...

为什么有的聪明人坎坷终身

印光大师文钞原文: 聪明人,均属矜夸,暴露,尖酸,刻...

地藏菩萨的第一大愿

地藏经的第一品《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品就是第一大...

送终的方式和禁忌

每个人都有死亡一天,怎么去处理死亡是个大问题。奉行...

懂得低头

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一生功绩卓绝,这与他的一...

「十念皆生我国愿」该如何理解

阿弥陀佛所发的第十八愿就是十念皆生我国愿。有时候会...

虚云老和尚的勤奋和严谨

虚云老和尚的一生,可以说非常勤奋、非常节俭、非常慈...

若当时不随喜,何有今日之事

万法一体,人我同源,经云:自作十善,教他作十善,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