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弥陀名号就是生死苦海的救生圈

大安法师  2020/06/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弥陀名号就是生死苦海的救生圈

这里特别要知道,靠自力和靠佛力的这种差异。通途法门的特点都要靠自力:持戒得禅定,开智慧破烦恼贼,见惑、思惑一品一品断,直到断尽见思惑出分段生死,断尽尘沙、无明惑出变易生死。这个就像蚂蚁爬高山,要自己去爬,非常之难!

如果说在晋、唐之际修行人根机猛利,还能靠自力持戒、禅定、断惑证真、了脱生死的话,那到了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人了。

莲池大师在明末的时候常常悲伤的感叹:“想找一个初果圣人,不可得!”莲池大师在明末的时候都是这种感叹,那到了现在,不要说找一个证初果的人,可能想找几个开悟的人都很难。众生现在的道力非常微弱,法弱魔强,通身的业力,举心动念都是烦恼,都是妄念。这一点是绝对不能自欺欺人的。

我们有时候去体验一下:你去闭关一下,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你闭十天或者二十一天,你就透过这样的佛号来看看,反照自己的内心,才知道我们内心是多么黑暗的,那样的背景当中多少贪、瞋、痴、慢、疑的念头。

那是真的,妄念就像急流水,整个的把我们真如佛性遮盖得严严实实。所以起作用的都是业力,烦恼、妄念想要断,太难太难了!而靠念佛一法,这个六字洪名在我们妄念里面就像香象过河:它有力量,能够穿透过去。

虽然穿透过去,但是烦恼的背景还存在。这在善导大师那里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就是水、火二河白道喻。水河代表我们的贪欲,火河代表我们的瞋恨,在茫无边际的两河中间,你只要信愿称名,就有一条四到五寸的白道。虽然有这个白道,但是贪欲的水会浸在这个白道上,瞋恨的火会燃烧在这个白道上。但是你只要信愿称名,你不会掉进水、火二河里面去。

因为有两土世尊的护念加持。这个白道从娑婆的此岸到极乐的彼岸,它的距离很短,只有一百步。只要有佛陀的加被,你很顺利的在这个狭小的白道上到达彼岸。这就反映:我们念佛里面是伴随着烦恼,伴随着妄念,但没有关系,在你的妄想杂念里面,具有着信愿所庄严的这句名号,就能到彼岸去。

所以这就告诉我们:我们想用清净心过去,很难。清净心就意味着水、火二河干枯了。但实际上无量劫以来的这种烦恼,还是跟随着我们——内心不舍。我们阿赖耶识的善善恶恶业的种子真的像瀑流哇,激流哇!这种情况。

所以弥陀的名号就是我们生死苦海的救生圈。你抓住了这个救生圈,就能成功;抓不住,就淹没在生死苦海那种湍急的漩涡里面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全佛是心,心外无有佛为心所念

彻悟禅师说【一句阿弥陀佛,具足四句宗旨。一、以唯心...

靠这个来了生脱死太难太难

《净土十要》里面登了一个这样的例子,禅宗在江西一带...

眼前活计放不下耳

我们不能真为解脱生死而修行眼前活计放不下耳,这是一...

只有事修没有理观,你不是妄想的对手

你临终肯定有很多很多的妄想,过去打的妄相、今生打的...

在禅定中看到的三件怪事

过去有一个高僧证得了神通,有一次出门,在禅定中看到...

若顺若逆,总虚妄不实

【原文】 人能痛念生死事大,觑破一切世情,若顺若逆,...

何谓「普特切罗」

普特切罗,又名补特伽罗,是梵语 pudgala的音译,意为...

这个生死的怨贼你认识到吗

要想成佛,一切求心都得歇下来,自然相应,求是苦追求...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职业涉及杀盗淫妄酒该怎么办

问: 很多职业会涉及到杀盗淫妄酒,您认为将来从事哪种...

大安法师:破戒后如何补救

问: 破戒后,有补救的办法吗?破戒后认识到自己的错...

故乡一别久经秋,切切归心不暂留

故乡一别久经秋,切切归心不暂留。我念弥陀佛念我,天...

如何善巧开导安慰临终之病人

今为一一条陈,庶不至临时无所适从耳。 第一、善巧开导...

【佛教词典】八游行

即八正道,因八正道是圣人所游行的处所。...

【佛教词典】假问

为汾阳十八问之一。宋代之汾阳善昭禅师(947~1024)将...

把心调整像镜子一样

临命终的人往生,他必须把心调整像镜子一样,这个很重...

念头像一条流动的河

我们常常觉得念头是一段一段的,实际上不是。心像一条...

圣严法师《在家居士如何学佛》

佛学与学佛 很多人都以为佛学很不容易懂,因为专门性...

无论如何也要选「往生净土」

临命终时,我们没有办法选择是在那一个舒服的时候,无...

一个人生命的结果是看临终心念

从佛法的角度,一个人生命的结果是看临终心念的,最后...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最上乘论》

夫修道之本体,须识当身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

大安法师:生命就在呼吸间

一个修行人的出离心和对世间的贪恋心,两者是此长彼消...

准提菩萨——薄福恶业众生的大依怙

稽首皈依苏悉帝。头面顶礼七俱胝。 我今称赞大准提。惟...

舌头的妙用

广慧元琏禅师初学道的时候,依止在真觉禅师的座下参禅...

积攒往生极乐净土的资粮

为什么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中...

受戒与不受戒的差别

在家人通常说:心好就好了嘛,受什么戒嘛,不受戒与受...

罗睺罗出家记

有一次波斯匿王去见佛,因为那时佛要度罗睺罗出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