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个人生命的结果是看临终心念

净界法师  2014/11/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个人生命的结果是看临终心念

从佛法的角度,一个人生命的结果是看临终心念的,最后的关键就是你一生做了很多很多的事,另外,你隔壁的人他也做了很多很多的事,两个人死亡的时候,到底这两个人要去哪里?就是你最后你造了很多事情留下那个心念的痕迹,最后那个功能。这个念头从你出生以后开始给你熏习的是什么善念,你熏习的善念多,熏习的恶念多,也就是说你这辈子到底给你的内心世界塞进去什么东西?

如果我们假设我们每个人来到人世间,假设以孔夫子的标准——人之初,性本善,假设我们每一个人来的话,大家都是归零,假设今生开始归零的话,你今生造了很多事情,每件事情都熏习你的内心,你给你的内心是一个正念的力量、还是邪恶的力量,到临终的时候算总帐。所以临终的时候,古人说没办法做假的,你平常可以虚伪,你平常可以掩饰你的念头,但是临终的时候,你一点办法都没有,你的念头是善是恶你要完全的释放出来了。

所以《楞严经》上说,一个造恶业的人,他的心念是沉重的,往下坠的;一个造善业的人,他的心念是轻飘的。所以你看,如果你的生命你感到好像经常心很沉重,这就不太好了,真的不太好,你要忏悔,真的!你忏悔以后你会觉得很轻松。你那心里面那个业哦,因为罪业你看,你造的罪业,你觉得好像很奇怪,整天闷闷不乐,因为业力进入到你心中的时候,业力本身是沉重的;但是你试试看,你造了善业以后,你整个人很轻松,也没人知道,也没人赞美你,你就觉得很轻松,因为它善业进入你心中的时候是轻飘的。

那你平常可以掩饰,到临终的时候你没办法的,你如果是造了罪业,到临终的时候,你觉得心很沉重很沉重,它自然就——啪,堕下去了;造善业的人,他心很轻飘,他就浮上去了,这个一点都骗不了人的。当然,临命终的念头是你平常的造作留下的痕迹了。所以,我们生命很公平,当你出生的时候,我们都给你一个婴儿的心念,但是你用了一辈子以后,临终结果就不一样了,是吧?你怎么去操作?

你经常用这个心去造恶业,这个念头就留下很多罪业下来;你用这个心念去造善业,这个念头就留下很多善业下来,到临命终的时候再来算帐,就是这样子的,这叫成佛作祖、坠坑落堑所争只一念间,刚开始是公平的一个心念,最后回收的时候,这个念头就是千差万别。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要学会和佛的心相应

我们什么时候能证道呢?这就全在于我们的信心,在于我...

起心动念也能造业

佛在印度罗阅祗竹园中传法时,有一位国王,名叫摩达王...

临终三大要讲记(印光大师文钞选编)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

智人治心不治境,愚人治境不治心

学道别无实法,变化气质,克除习气而已。气质变,品格...

助父母往生西方

一个念佛行人,要把念佛的利益为有缘的众生,尤其是父...

幸福烦恼都缘于心

做功夫,除妄想,其实也就是我们调节自己的身心,给自...

幸与不幸是取决于自己的看法

幸福与不幸、痛苦和快乐就像是硬币的两面,不幸与痛苦...

心的四种安住方式

《金刚经》说菩萨他一生的修学只有两个重点:第一个是...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以真空妙有来调伏内心,这才是真正的阿练若

在唯识的教法当中,把胜义的道理分成四种: 第一个,世...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你的妄想的根被你拔...

勤修戒定慧 息灭贪嗔痴

勤修戒定慧。要断这个贪心,如果你想修行,如果你贪着...

茗山法师日行一善的神奇效验

慈,就是牺牲自己而施与他人之安乐;悲,就是同情他人...

【佛教词典】菩萨生地经

(经名)一卷,吴支谦译。差摩竭释种长者子问:何行疾...

【佛教词典】定水

定,指禅定;比喻坐禅时心境湛然静寂,犹如止水。盖于...

善导大师的十段精彩法语开示

《般舟赞》,善导大师有十段法语的开示,也是同样在显...

下品三生分别要住胎多久才见佛

问: 九品往生中,下品分别要住胎多久才见佛? 大安法...

这四条分钟定律,改变无数人

好好利用一分钟,与随意浪费一分钟,看似没什么区别,...

圣印法师:受三皈依的态度

三皈依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我认为这必须发十种心...

鱼王悲心救饥民

久远之前,有一群贫穷困苦的人,一心向佛,也发心布施...

【佛学漫画】是何因缘,一家八口,相继出家,同往净土

是何因缘,一家八口,相继出家,同往净土...

改一字即可避免「十后悔」

某天,有一位学僧前去请教云居道膺禅师,他问道:弟子...

饮食为止饥渴,莫贪图美味佳肴

蕅益大师在《示养德》中云:衣取蔽形,莫贪齐整;食取...

真实功德和不真实功德

真实功德相者,有二种功德:一者从有漏心生,不顺法性...

【推荐】正确的临终关怀,应该要提前做

凡修净业者,当成全人之正念,及预为眷属,示其利害。...

众生心若有垢,法身则不现故

【又问曰。若诸佛有自然业。能现一切处。利益众生。一...

失败的成功者

我偶然听说过一个小名为史帕基的男孩的故事。上学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