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印法师:受三皈依的态度

2011/05/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三皈依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我认为这必须发十种心。

第一、信仰心:信佛有大智慧,有大福德,天上天下,无能过者;是三界的导师,四生的慈父。信法是佛所说,是一切贤圣之所修学,可以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超凡入圣,是暗室的明灯,久病的良药。信僧是佛弟子,是住持佛法,教诫众生,於三宝所,深信不疑。这就叫做信仰心。

第二、希有心:诸佛出世,如灵瑞华,时乃一现;无上妙法,百千万亿劫当中难得遇上。我现在既值佛法,当生难遇之想,希有之心。佛经上说:“人离恶道,得为人难……既得为男,六根完具难;六根既具,生中国难;既生中国,值佛世难;既值佛世,遇道者难;既得遇道,兴信心难。”知道佛、法、僧三宝难得值遇,叫做希有心。

第三、欢喜心:那样难遇的佛、法、僧三宝都遇上了,况且诸根不缺,因缘具足,可以修行,依此修行将来可以离一切苦、得一切乐。如饥渴得饮食,疾病遇医药,心生欢喜,感激庆幸,这就是欢喜心 。

第四、殷重心:受三皈依时候,感觉到这是件极为重大的事,因为百千万劫已来,未曾皈依三宝,以致常在轮回生死,受种种苦。今天受三皈,便是为超凡入圣、离苦得乐,奠定了巩固的基础,这是百千万劫已来所没有经历过的事。因此对受三皈郑重将事,丝毫都不敢怠忽,这叫做殷重心。

第五、真实心:受三皈依,是为了离苦得乐,为了自他成佛,并不是为了要人家赞许,也不是为了要有其他什么作用,更不是随随便便就跟人家跑。从动机上考察,必使诚实无妄,这叫做真实心。

第六、坚固心:既受了三皈依,就要一心一意坚固受持,无论是在任何环境之下,都不得中途改信外道,也不得以无记心,忘却了三皈依。这样坚固受持,不退不失,叫做坚固心。

第七、清净心:既受三皈就是正式的佛教徒,从此应该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凡有贪、嗔、痴等种种意恶,杀、盗、邪淫等种种身恶,妄言、绮语、两古、恶口等种种口恶,都必须忏除净尽,并且还要念佛求生净土;令身心清净,没有一切障碍,这叫做清净心。

第八、智慧心:既受三皈依,实行断恶修善,念佛求生净土,已是潜通佛智,暗合道妙。如果能更追一步对於三皈依的理论,如四教六即之谈,同体别相之义,明白通畅;转凡夫、外道的知见为佛知见,适叫做智慧心。

第九、永恒心:受了三皈依,是要尽形寿来受持的。其实这还是方便的说法,受三皈依,是要尽未来际受持的。自从初受三皈依,中间经过三阿僧祗劫,直至成佛,在这样的长时期中,终不为天魔外道之所惑乱,叫做永恒心。

第十、广大心:受三皈依,不但为了自己离苦得乐、超凡入圣,更是为要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超凡入圣。所以,自己受三皈依,也要教一切众生受三皈依。这还不算,还要教一切众生都能断恶修善、念佛求生净土,究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自己发这样的广大心,也要教一切众生发广大心。这样才能够使佛种不断、法种不断、僧种不断。不过这是大菩萨的发心,初学佛的人一时恐怕很难做到,但决不可不知,也不可不随分修学。

用以上的态度,也即是发如此十心来受三皈的话,可说真正受了三皈依,算是真正的如来弟子、佛教徒。

最后,奉劝有缘读到适本小册子的读者,从此笃敬三宝、信仰三宝,做个光荣的三宝弟子,真实的佛教徒。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为何要把心与佛、众生两者并列

问: 请法师开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为何要把心与佛、...

佛心是什么

佛心是放下 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

证严法师:清静心创造清洁净土

我曾看过一篇文章这么说:人生有二种形态永远形影相随...

人类心中的那根刺

有只小鸟问它的母亲,世界上最高级的生灵是什么?母亲...

皈依三宝是离开生死苦海最好的道路

我们能够知道理体三宝里面的清净本性,那么我们生命,...

以心灯来照亮一切迷茫的人

佛教的典籍中有一个故事。持世菩萨有一天在静坐时,有...

一切都只在一念心

佛陀说,人生空幻如泡影。生命无常,什么时候会退出,...

皈依时听不懂能成就皈依吗

【疏文】 《多论》云:受三归者,先称法,后称佛者,不...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芸芸众生哪个不是为了躯壳而忙

我们凡夫都有身见,执着这个色身是我,执着得要死,身...

如何为去世的亲人祈福超拔——《地藏经》的启示

我们所处的时代可以说是一个罪业深重的时代,正是应了...

修行,是从「修不行」开始的

修行,其实是从修不行开始的。各位在炎热的夏天里还来...

净土宗发菩提心十种方法

菩提心的别相有十个。 一念佛重恩故;二念父母恩故;三...

【佛教词典】无量寿庄严经

(经名)Amitāyurvyūha-sūtra,又Sukhāvativyūha...

【佛教词典】陶渊明

(365~427)东晋江西浔阳人,字元亮,后改名为潜,世...

抑心不违教法

过去,有一位宰相过世时,儿子年纪还很小;宰相去世后...

如何静坐问答录

一、一般问题 一、没有师父指导,可不可以自己修学静...

「清珠投于浊水」与「喊破喉咙也枉然」如何理解

问: 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

怎样辨别真伪善知识

问: 初发心学佛,需要善知识引导,善知识的标准是什...

杀子求子

天下父母心古代的人都希望多福多寿、多子孙。子孙多即...

念佛怎样才可以入定呢

问: 我在生活中,以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自警...

圣严法师:如何祈福才能有福

社会由于迅速转型而隐藏了种种危机,总括来说有以下三...

把「空性」当成休息站

问: 请师父开示,为我指点迷津。比如今天一整天的尘劳...

不要去追逐修行的幻相

问: 顶礼法师!证严上人一直强调:佛弟子不要去追逐虚...

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发心,名之为小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

净慧法师:修行要抓住当下这一念

学佛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修行。修行的目的是要慢慢地使...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漫谈

我们要发忏悔心来学习《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这部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