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皈依时听不懂能成就皈依吗

道宣大师  2024/03/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皈依时听不懂能成就皈依吗

【疏文】

《多论》云:受三归者,先称法,后称佛者,不成。若无所晓知,说不次第者,自不得罪,成受三归;若有所解,故倒说者,得罪,不成。

问:佛亦是法,法亦是佛,僧亦是法,正是一法,有何差别?

答:虽有一义,相有差别。以三宝而言,无师大智一切功德是佛宝,尽谛涅槃无为是法宝,声闻学、无学功德智慧是僧宝。

又问:称于佛法不称僧者,乃至互少得成归不?答:不成受也。

《善见》云:若师教言佛,弟子不正而言弗者,成受三归;若俱弗,则不成受。若师教言佛,弟子答言尔,或不出声,或语不具,皆不成归。或言音不同,如伧、吴两俗不相解者,应教其义,如是不杀,弟子答言解而能持,亦得受戒。

《多论》问:得从三师各受一归不?答:不得。

对趣者。五趣为言,皆得受也,除报重者。自余山间空远轻系地狱,皆成三归,除不解者。

《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济缘记》卷十

【大意】

《多论》说:受三皈时,先称皈依法,再称皈依佛,次序颠倒了,三皈是不成就的。(这里要区分一下),假若内心迷糊,对三宝的次第不了解,才说颠倒了,这样不会得罪,三皈依是成就的;假若内心对于三皈次第清楚,故意颠倒称名,会得一个罪,三皈依不成就。

问:佛也是法,法也是佛,僧也是法,理体三宝的体就一个(即彰显的无为涅槃之理),纵然前面讲皈依次序有所颠倒,又有什么妨碍呢?

答:佛、法、僧的体虽是一个(约理体三宝没有差别),从三宝的相上还是有差别。佛成就的五分法身称为佛宝;灭谛涅槃无为之理是法宝;学、无学所显现的功德智慧称为僧宝。因为这些相上的差别,所以受三皈时,顺序不能颠倒,应按次第来称名。

又问:三皈依时,只称皈依佛、皈依法,不称皈依僧;或者只称皈依佛、皈依僧,不称皈依法等,这样交互减少的称名,皈依能够成就么?答:三皈依是不成就的。

《善见》云:如果师父教的发音是皈依佛(fo),弟子发音称皈依弗(fu),三皈依是成就的(师父和弟子都明白皈依对象是诸佛,仅仅是发音不同);如果师父和弟子的发音都是皈依弗(fu),三皈依是不成就的(师父和弟子都不明白皈依对象是诸佛,并且发音也错了)。假若师父念的是“皈依佛”,弟子只是答“尔”、或者不出声音、或者把“三皈依”念的不完整,这些情形的皈依都不成就。或者语言不同,如伧、吴两个地方的语言互相听不懂,假使通过师父提前教导,能让弟子清楚明白其中的含义,三皈依也是成就的。

《多论》问:可不可以从三位出家师父那里,分别受一皈呢?答:不能。因为人和法都不同,所以三皈依不成就。

人、天、地狱、饿鬼、畜生五趣(五趣都有阿修罗)都可以受三皈依,除了无间地狱的众生;其余在山林间、空旷远处、轻系地狱的众生也能受三皈依,除了不能知解法师言语的众生。

【注】

《多论》云:问曰:“若受三皈,或时先称法宝、后称佛者,成三皈不?” 答曰:“若无所晓知说不次第者,自不得罪,得成三皈。若有所解故倒说者,得突吉罗,亦不成三皈。”引自《萨婆多毗尼毗婆沙》,见《大正藏》。

又问:“若称佛及法不称僧者,成三皈否?若称法、僧不称佛宝,成三皈否?”引自《萨婆多毗尼毗婆沙》,见《大正藏》。

《善见》云:“若师教皈依佛,弟子答言尔,或语不出口,或逐语不具足,皆不成受三皈。”引自《善见律毗婆沙》,见《大正藏》。

《多论》问:“三皈正得从一人受,复得从三人各得受一皈否?答:不得。”引自《佛说目连问戒律中五百轻重事》,见《大正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丛林寺院清规大全

一、何为丛林? 丛林,指僧众聚居的寺院,尤指禅宗寺院...

居士讲法、僧人居住居士家如法吗

问: 末法时期白衣上坐,讲僧团过失,谤僧。王翠明女居...

上香是不是越多越灵,红色和黄色哪种好

问: 师父,上香是不是越多越灵,红色和黄色上哪种会...

早课诵楞严十小咒,晚课诵地藏经,这样如法吗

问: 早课诵楞严咒,十小咒,晚课诵地藏本愿经,有的人...

因布施而起的贪爱执着

布施如果附带不合理的条件,是可以不接受的。这是为了...

如何获得佛法正见

佛教各乘各宗都把得到正见作为修行最重要的前提。如《...

木鱼有什么含义呢

在佛教寺院的佛事活动中,木鱼是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

寺院道场的十九种法事法会

法事是寺院道场重要行事之一。在所举办的法事当中,有...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没有先学戒,定慧也是无法生起的

《济缘》云:今越次而学,行既失次,入道无由。 这一段...

念佛为什么要发菩提心

我们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啊?诸位可以想一个问题:如果你...

对修行人来说,疾病是恩赐而不是惩罚

有一天,阿难尊者顶礼佛后,觉察到佛身体有恙。阿难尊...

妄想加上业力,才会产生轮回的力量

行。行是造作义。即依过去之无明烦恼,发动身语意三业...

【佛教词典】法界有八十七法

【法界有八十七法】 p0764   瑜伽三卷十四页云:略说...

【佛教词典】二法心善解脱诸阿罗汉内自所证

【二法心善解脱诸阿罗汉内自所证】 p0049   瑜伽十三...

人生世间,险难甚多,淫欲邪见是其大宗

人生世间,险难甚多,淫欲、邪见,是其大宗。汝家道颇...

惟贤长老《学习唯识对净土宗念佛之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唯识的中心是改造心地 唯识是讲什么的?唯识的中...

【净土圣贤录漫画】身患重疾无痛苦,端坐莲华往生去

往生圣贤传--朱氏...

极乐净土,人人不再设防的世界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之第三十九愿:受乐同于漏尽愿 第三...

你有这么一念心,就能使你度过一切苦难

有一个道友问我,说我曾经讲过假使热铁轮,于汝顶上旋...

看似赢了,但却输了

一对年轻的夫妇正在所租的小套房里为着添购新家具的事...

达摩大师四行观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佛学常见辞汇(十九画-卅三画)

十九画 【劝门】 劝诫二门之一。见劝诫条。 【劝诫】...

修行人在这个时候很容易着魔

过去有一位和尚道友,他学画画,他的画本来就不怎么好...

弘法利生需要剿灭个人的私欲

摧灭嫉心,不忌胜故。专乐求法,心无厌足。常欲广说,...

圣严法师:佛教徒应以怎样的态度来赚钱?

有人问起,做生意不能说实话,所谓老王卖瓜,自吹自夸...

佛教的弘法人才太少了

中国的宗教市场非常非常的广大,很多的居士包括潜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