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惟贤长老《学习唯识对净土宗念佛之人的现实指导意义》

惟贤长老  2011/09/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唯识的中心是改造心地

唯识是讲什么的?唯识的中心思想是改造心地。《华严经》讲:“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心地观经》讲:“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我们的心地贪嗔痴重就形成染污现象,我们心净,内心清净,以清净心、善心就可以形成现实的和谐清净世界,万法由心生嘛。

唯识学就是阐明“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个道理的,《华严经》讲:“三界虚妄,唯识与心作。”心能造业,就有无明和业所感的这个器世界。心能转业,以净心就可以形成一种清净世界,和谐的世界。所以阿弥陀佛他有净心与愿心,就形成西方极乐世界。弥勒菩萨以净心在欲界天形成了兜率内院。将来弥勒下生,龙华三会就是五戒十善那么一个清净的世界。《瑜伽师地论》就是弥勒菩萨说的,是唯识宗的根本大论,详尽地阐述了这个世间(有情世间、器世间、圣者世间)是如何由心识建立的。

二、念佛号就是一切唯心的体现

世亲菩萨是唯识宗祖师,同时也是净土宗祖师,他写有一部《往生论》,解释这个净土的教义。《往生论》说:“此三种成就愿心庄严,略说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什么叫清净句?就是佛号。我们能够念一声佛号,就形成极乐世界的三种庄严:佛庄严具八种功德;菩萨庄严具四种功德;国土庄严具十七种功德。这个功能就这么大。心力强过一切,这就是一切唯心的道理。

过去,毛主席讲过:正确的思想指导正确的行动,有正确的行动就有正确的结果。尽管物质决定意识,但是意识的反作用那个力量强大,可以改造自己,可以改造世界。所以念佛功德相当大!以清净句形成庄严。我们的祖师讲: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念佛就是参禅,为什么这样讲呀?参禅就是恢复你的那个清净心,恢复佛心。佛心就是清净心、广大心、正直心、平等心、慈悲心。念一句佛号消除贪嗔痴,修慈悲观这就恢复了佛心。

所以念佛之人,必须懂唯识的道理,这是佛法的根本思想,学习唯识对于念佛,有着最现实的指导意义。这样,念佛就不是盲念、瞎念,念一句就有一句的功德,否则如果你心不到,哪怕你一天到晚念得再多,念得唇疲舌焦,也起不到多大作用。因为佛法是改造心灵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能创造一切,心又能认识一切,就像一个工程师一样,绘了蓝图,根据蓝图修造房子,修造了以后又要凭“心”来认识它合不合标准,这就是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道理。也就是《华严经》讲的“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这个意趣。

三、念佛与人生佛教思想一致

人生佛教是太虚大师提出来的。太虚大师是倡导唯识学的。那时我在缙云山读书,他给我们讲过唯识学,也讲过人生佛教。要改造心灵,走上佛的道路,必须把人做好。他有两首诗,一首就是:“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你要想成佛吗,先把人做好,人做好就可以成佛,这是基础。还有一首诗讲:“如果发愿学佛,先须立志做人。三皈四维淑世,八德十善严身。”这个就比较具体了,怎样学佛呀?怎样做人呀?做人的标准,三皈,要皈依三宝;四维,要懂得礼义廉耻;八德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十善就是身三“不杀、不盗、不邪淫”,口四“不妄语、不粗恶语、不离间语、不绮语”,意三“不贪、不嗔、不痴”。

太虚大师就在这首诗里提出做人的具体标准:三皈四维淑世,八德十善严身。这与净土宗的三福业相一致。净土宗经典《观无量寿经》具体指出:“念佛人要修习三种福业。”哪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此三福业,第一代表人天乘的善,第二代表声闻缘觉乘的善,第三代表大乘菩萨行的善。所以学佛,先从做人作起,这是最起码的。

在抗战时期,有一个记者问太虚大师:什么是佛教最重要的一法?什么是中国最急需的一件事?太虚大师就答,佛教最重要的一法是讲业报、讲因果。不懂业报、不相信因果这就不是佛法,学佛要懂因果。第二个问题什么是中国最急需的一件事呀?太虚大师说:“道德。”要以德化国家,国家才能太平,社会才能安定,人类才能和谐。太虚大师精通唯识学,处处讲改造心灵。心灵不改造,道德不建立,因果不彰显,这个社会就混乱了。

所以大家就要明白这个道理,学习唯识对这个念佛人的现实指导意义很大,心的力量很大。你念佛,若是能够以佛的五心“清净心、广大心、正直心、平等心、慈悲心”来念,当下就是净土,当下就是极乐!你们就要有这个心,有这个心就可以创造和谐的世界、和谐的团体、和谐的家庭,可以增加团结力、向上力、革新力,就起这个大作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何把极乐世界的莲花念出来

在宋朝有一个越国夫人,这个《净土圣贤录》有讲到。这...

如何忆念极乐的庄严以及四十八愿的功德

我们念佛,从净土宗的角度来说,他有两个,一个是念佛...

四十八大愿——(第31愿)净国照见十方愿

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

具足十信心,往生便有把握

第一相信有出生必有死亡(普天之下,从古到今,还没有...

临终接引时,阿弥陀佛现的是什么相

问: 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的时候,现的是什么...

印光大师:念佛百问

1、念佛时心多散乱,或说是年龄关系,如年老心散,不...

学《法华经》对修净土有哪些好处

《法华经》当然最重要就是理观的智慧,就是你的安住点...

一念至诚,必有所感

一念而飞一光,这是善导大师他所示现的,无论是中土还...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

发愿会让你突破自我设限

古人说发菩提心我们设定目标有三个好处,第一个我们确...

【推荐】是自己把痛苦扩大了

诸位,从明天开始我们开始我们开始引导大家修习这个道...

见性是离一切相的,没有寂静相,也没有扰动相

我们看第一个,开合宝掌来证明客人跟主人的道理。看经...

有病痛的时候,如何身苦心不苦

问: 有病痛的时候,如何身苦,心不苦? 妙境法师答:...

【佛教词典】阿罗汉果补特伽罗

阿罗汉果补特伽罗者,谓已永断有顶第九品烦恼安住彼究...

【佛教词典】主事

在禅林中,监事、维那、典坐、直岁等四职为主事之四员...

惜福与培福

人们生活是依靠财产,对于已有的财产,就谨慎保守,好...

我们来到世间,无非是个过客而已

我们来世间,不过是个过客,小住数十载就要回到老家。...

功课必须定量定时,定了一定要做到底

我经常给我们道友说,我说你念佛也好,你修行也好,你...

觉得自已业障重,应如何改变

问: 如果觉得自已业障很重,应如何改变? 宽见法师答...

两个念头,酬偿两次生死

为什么要无住呢?它的理由是说,我们一念的清净的本性...

佛教的生命观

人世间最宝贵的就是生命,佛教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禅观了解过去,净土规划未来

当我们谈现在,其实是离不开过去,也离不开未来;如果...

圣严法师:顿悟与渐悟

顿渐的问题,许多人都要误解,总以为顿教的法门与渐教...

大悲惊入火宅之门,洒甘露润于群萌

佛来到这个世间的一大事因缘就是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

参禅的入门方便

很多学佛的人,想通过参禅的方法冲破凡圣关,了脱生死...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作为修行人,在行持上必须要奉行一个原则:诚敬主敬存...

圣一法师方便开示

问答辑 问:有人说参禅是上根利智所修,净土则三根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