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理解对财神的供养和礼拜

仁清法师  2017/09/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何理解对财神的供养和礼拜

「大吉祥天女神咒」,大吉祥天女咒出自大藏经化字函《金光明经》。是这样说的:「功德天为成就受持金光明者,所须资生之物而说此咒。」

佛教有财神,但是我们很多佛弟子,知道的财神都是民间的财神。观世音菩萨用慈眼,慈悲地观照娑婆世界的一切众生,她发现有很多想学佛、想修行的人,吃不饱、穿不暖,更不要说是想修行了。所以观世音菩萨当时一慈悲,流了眼泪了。一滴眼泪“啪啦”掉下来,一尊白色的、像观世音菩萨一样的,叫白财神。为什么呢?就是这种缘起,是悲心当中升起的、要为一切众生提供资具、资粮的一种缘起。所以他那一滴眼泪,化现出来的那一尊白色的,像观世音菩萨一样的白财神。

佛教当中还有一个黄财神,还有一个财宝天王。佛教当中都有他们的心咒仪规和行法。他们发愿就是为一切受苦受难的众生提供财富的。我们要正确理解,为什么供个财神他就有财呢?难道这是迷信吗?当你不明白这个原理的时候,你可能认为是迷信,当我们知道佛教的缘起法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了。

佛性当中无所不包,无所不有。佛性当中(也叫如来藏海当中)什么都有。我们是通过这种仪式,通过这种缘起,通过对财神的这种供养,来显现,来揭示我们本来具足的财富,懂这意思吗?通过这种供养仪式,通过这种仪式的修行,来开显我们佛性当中或者过去世曾经积累的、本来具足的一种财富。而这种财富是我们人世间,临时用来用的一种财物而已,是临时用的一种东西,比方说,你挣了很多钱存到银行里了。你想用的时候,你得需要拿着你的银行卡去取。拿着银行卡去取这种形式,来和你存的那个财富相应,你就取出钱来了,

你就能用了。所以我们佛教徒对财神的供养和礼拜,应该这样来理解。

还要正确的理解,所谓的福报是修行来的,不是仅仅是祈求得到的。祈求是方法。那么修行是积攒自己的福报资粮,而祈求则是一种开显自己的福报资粮的一种方法。这个作为我们佛教徒来讲,一定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佛教有对财神的供养,在这里是个题外话。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仁清法师文章列表

欲望只要一打开,就很难收回来

富在知足 什么是富?很多人都会认为有钱就是富。这个答...

福慧具足的人,做任何事都容易成就

福报代表这一生当中的经济环境,有福报的人做任何事都...

得了什么享用,先供养

我今天就讲一个字横,横就是不顺当,我们怎么把横顺当...

常行供养能为自己种下成佛善因

衣服及饮食,常以奉供养;作如是心施,是等悉成佛。─...

心强业重,得果报时那个势力就不同

讲一个例子给大家参考。佛在世时,另外一个护法叫作波...

布施供养是存钱的最佳方法

一说到供养,首先想到的是初一、十五,许多寺庙都有给...

真诚供养,受福无量

佛陀在世时,有一大富六口之家,奴婢、金银珍宝不可称...

修供养者,应忆念三宝体常遍满,无所不在

【修供养者。忆念一切佛法僧宝。体常遍满。无所不在。...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业的四种对治力

如果我们造下定、不定业,是否只能被动地感受果报呢?...

戒杀为救灾之本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今天是本寺地藏法会的第三天,我...

杀生的因很猛烈,这几种情况,特别要戒杀护生

在莲池大师的《戒杀文》里边讲到,大家过生日的时候,...

【推荐】妄谈自己证果及神通感应的严重过失

妄语戒有大妄语跟小妄语,我们先看大妄语,第一个。 【...

【佛教词典】薄伽梵

【薄伽梵】 p1402 瑜伽八十三卷十九页云:薄伽梵者:坦...

【佛教词典】正愿五种

【正愿五种】 p0504 瑜伽四十五卷十六页云:云何菩萨所...

一个「缘」字,意义甚深

在佛教里经常说未弘佛法,先结人缘。只有把这人缘结好...

梦参老和尚谈亲近的四位高僧

我走的地点多,有的人曾经跟我说:能像弘一法师、慈舟...

我慢是修行的大障碍,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已

对于慢,凡夫总认为我们的生命体、五蕴身心中有一个我...

如何判断「所知障」和「烦恼障」

问: 佛家讲,修行有所知障。我等即要靠已知、所知才...

心的觉悟

佛陀时常教育我们要活在当下,而不是沉溺于往昔回忆,...

我不施舍钱财,钱财就会舍我

【原文】 明湖州徐汝辉,富而好施。时杭州重建戒坛,所...

《六祖坛经》慧能诗偈集

第一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

大慈大悲大喜大舍

大家观自在,今天是农历九月十九日,一般民间也称这天...

这样念佛能入如来法身果海

如来微妙色身,虽在极乐,离隔十万亿刹;如来清净法身...

星云大师《佛教丛林语言规范》

前言 语言是一种艺术,运用得体,则人际关系和谐,人...

四种人的苦与乐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为比丘们开示:世间之...

用恒河水洗澡

罗阅祗国有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儿子长大后问母亲: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