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遇到逆缘应先检讨反省自己

如瑞法师  2015/08/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遇到逆缘应先检讨反省自己

当新的一天开始的时候,我们心里应该充满喜悦。

尽管昨天有一些不顺心的人与事,比如说:别人骂我、打我,或给我制造逆缘等等。为什么呢?我们应该检讨反省一下自己,在与人的接触的当中,是否有对不起他人的地方。也许是我的思想不正确,却在顽固地执著于 “我”是对的。所以,造成了彼此的不愉快,并不完全是对方的责任。

佛在世的时候,发生过这样一件的事情:

佛有一位表哥,叫替萨,年龄大了才出家,出家时间很短。但他因为自己年龄大,又是佛的表哥,所以,总希望别人来恭敬自己。但他确实出家日浅,也没学到什么,别人也就不可能听他的话了,尤其年轻的出家人。于是,他总觉得大家不恭敬他,甚至有时老找他的错。为此,他就常常到佛那里去告状,哭诉。

有一次,佛见他满脸的不悦,就问他:“替萨,你为什么这么不愉快呢?”

他听了以后,马上泪又落下来了,说:“别人都和我过不去,我在他们中间都受不到恭敬。”

他说这话的时候,其他比丘看到他又到佛那里,怕他又告大众僧的状,惹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大众僧也集合来到佛陀这里。

大众僧顶礼佛陀就坐下了。佛问替萨比丘:

“你现在坐在哪里? ”

“我现在坐在大众僧的大厅里面。”

佛又问他:

“你看到大众僧来了没有? ”

“看到了。”

“你有没有起来迎接,顶礼他们呢? ”

“没有”。

“你平时有没有帮助大众僧劳作,比如说搬僧卧具等等的? ”

“我没有帮助搬。”

佛陀就说:“那就是你的不对了。你应该认识检讨自己,向大众僧求忏悔。”

他说:“这可不行,我不能向他们求忏悔。”

佛说的话,他都没有听。

大众僧就说:

“他平常在僧中,也是这样的顽固。当他犯错误的时候,大家给他提出来,他都不会接受,更不会忏悔。”

佛告诉大众僧,他不仅现在这样固执,过去生中也是这样的。

佛就讲了替萨比丘过去生中的这样一个故事:

过去,有一位苦行僧,到城里来挂单。他找到一个做陶器的作坊。因为白天做陶器,晚上不做了,有很大的房间可以住人。这位苦行僧跟作坊主人说明了自己的要求,希望留在这里过夜。作坊主人答应了。

当他安顿好时,又来了一位苦行僧,也想来这里住。作坊的主人说:“先来的那位如果同意,你就可以住了。”

先来的苦行僧答应了。这样,两位苦行僧就住在了一起。后来的这位苦行僧,威仪相具,做事谨慎。他非常感谢前来的苦行僧,能答应让他共住。临睡前,他仔细看好睡在哪里?哪是门?把应该知道的情况都看得清清楚楚,就休息了。

半夜的时候,后来的苦行僧,起来小解。他想:已经看好了,没有问题的。结果没想到,前面的那位苦行僧,不知道什么时候横着躺在门口。他不知道,天又黑。所以,出门的时候,把前来苦行僧的头发踩了。

这样一来,前来的苦行僧就不高兴了。

骂起来: “你这个假修行者,从哪里来的?把我的头发都踩了,你太可恶了!”

后来的苦行僧连连道歉:

“我一定小心!我一定小心!请你原谅。”

说完之后,就出去了。他想:出门的时候把别人的头发踩了,这次进门,一定要小心谨慎,知道他的头在那端。

第一位苦行僧却想:头发被人踩了,掉过来睡吧。

后来的苦行僧没想到前来的比丘会掉头睡,所以,进门的时候,正好一脚迈到他的脖子上。这下,又把前面的苦行僧惹火了,破口大骂起来,而且到最后,还恶狠狠地诅咒说:“你这个混帐家伙,明天太阳出来之前,让你的头裂成七瓣!”

后来的苦行僧是得道者,听了对方的诅咒,心想:不行,他这样的诅咒会落到他自己的身上的!而且,他还诅咒的在太阳出来之前,怎么办?我要用法力,让太阳不出来。

第二天,他就用法力遮住太阳,不让太阳出来。太阳不出来,国王着急了,暗天无日,怎么办?一打听,原来是比丘做的事情。所以,国王苦苦请求他一定要让太阳出来。后面的苦行僧对前来的比丘说:“你这样对你不好,现在唯一救你的办法,就是收回你的诅咒。”

国王也着急,让他忏悔,但是他就是不肯。后来的苦行僧就告诉他:“我是得道者,不会骗你的。”

他一听害怕了: “这怎么办?”

后来的苦行僧告诉他:“你把泥巴涂在头上,到河里去,要从不同的地方出没。”

于是,他照着去做了。太阳出来以后,把他头上的泥巴晒成了七瓣。

佛告诸比丘,前来的苦行僧就是现在的替萨。

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也能体会到:常常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不要一味的认为,自己就是对的。应该想一想,是否是我的想法不正确?或者我的做法有问题?我们首先应该纠正自己。不要心里老想着是别人给我制造逆缘,别人对不起我。否则,内心里,就会充满愤恨。内心里充满愤恨的人,一定会失去理智的。不理智的思想一定会导致不理智的行为。所以,佛在法句经里说:

彼骂我打我,败我劫夺我。

若人怀此意,怨恨不能熄。

彼骂我打我,败我劫夺我。

若人舍此意,怨恨自平息。

所以要平息愤怒,必须舍去对他人的怀恨。 我们在平常的生活当中,不管什么样的事情的发生,千万不能从内心里生起来对别人的怨恨心。

人的习性,一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看得起自己。我们很少去想一想:怎样去成就别人,理解别人,包容别人。其实,有时候别人打你,骂你,也会有原因的,往往都是自己有意无意的惹起他人的烦恼。

再退一步,我们如果能多想想别人对我的好处,把一切人看成自己的兄弟姐妹,乃至于父母亲。我的修行,都是为了让这些如母恩亲得到快乐。这样作念,慢慢就不会生起怨恨他人的心了。

当我们熄灭了内心的怨恨,心中就会快乐了。让我们以一颗欢悦的心,迎接一切的人和事,法喜充满的度过每一天!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宁可活得很快乐,不要赢得很痛苦

阿赖耶识就是三界九地、二十五有统统去过,哪一个人都...

跟人结怨痛苦过日,不如原谅包容过日

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古人常说:...

【推荐】品茶

一位屡遭失意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普陀山普济寺,慕名...

世间的人情冷暖瞬息万变,如何去因应它

逆境来时顺境因,人情疏处道情亲;梦中何必争人我,放...

每个遇到的人都是你的启示

爱与你相遇的每个人。每一个相遇的人都是你的启示。你...

要争气,不要生气

一九三七年,日本出兵侵略华北,在杭州经商的父亲于返...

亲近这十种善友能得利益

那么这八句我们看看,第一句亲近老成 ,就是亲近善知识...

对逆境的反应和处理方式

快乐的人与忧郁的人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对逆境的反应和...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发心与发愿是一回事吗

发心也就是发愿,只是愿更为强烈与坚决,更具有目标性...

如何护法才如理如法,才能有无量的功德

问: 请益法师。如何护法才如理如法,才能有无量的功德...

造佛像的缘起与功德利益

佛有二身,一者法身,二者色身。法身无相,体遍虚空法...

念佛时出现心魔该如何处理

问: 师父曾经碰过一个问题,可是后来在光碟里面没有...

【佛教词典】拘萨罗

(地名)又作憍萨罗Kosala,舍卫国之本名也。...

【佛教词典】清凉世界

(地名)即清凉山也。...

印光大师谈素食的推广

推广素食的方法 素食的好处诸多,学佛之人理应善巧方便...

圣严法师:如何种植福田

有一回释迦牟尼佛向一位农夫托钵,农夫却对佛陀说:「...

羡人不如慕己

羡慕或许是人的一种天性吧。就像我家的小调皮,自己有...

想离苦必须念佛

夫六道众生,无一不欲离苦得乐。尤以我人道欲求离苦之...

六自口诀

大和尚让我今天跟各位法师讲几句话,实在不敢当。不过...

大安法师:梦境的可信性高吗

问: 庄周梦蝶,是蝶入梦,抑或人梦蝶,梦境可信性高...

为什么要多念观音地藏两位菩萨的圣号

为什么在我们这个世间要多念观世音菩萨、念地藏王菩萨...

五戒的精神与实质

一、五戒的精神与实质 从培养慈悲心的观点出发,佛陀希...

简单生活,安心净土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一家国营企业上班,主要业务是对...

佛经读诵安置须知

读诵须知: 1、经典乃三世诸佛之师,如来法身舍利,亦...

不要总羡慕别人拥有什么

有一些人总是问我,为什么这个外国有,中国没有,那个...

一转念天堂地狱就在眼前

古时候的得道高僧说: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