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世间的人情冷暖瞬息万变,如何去因应它

星云大师  2018/07/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世间的人情冷暖瞬息万变,如何去因应它

逆境来时顺境因,人情疏处道情亲;梦中何必争人我,放下身心见乾坤。──古德

这是一首励志诗偈,里面说到了两个问题:

第一、遇到挫折,有心无力时怎么办?当逆境来时,要如何应对?

人生在世,不可能一辈子身处顺境,也不会一直遭逢逆境。处顺境时,应谦虚为怀,常存感恩,乐于助人;逢逆境挫折时,有智慧的人会将它视为砥砺自己进步的逆增上缘。如同佛世时,提婆达多经常毁谤、加害于佛陀,佛陀不但不以为意,反而视他为善知识,因而成就了六度万行、慈悲喜舍。有逆境,我们才懂得谨慎,才会激励我们想方法来应对,转逆境而成顺境,所以说「逆境来时顺境因」,逆境其实是顺境。

第二、世间的人情冷暖,瞬息万变,要如何去因应它呢?讲到人情,一般人都希望别人以热情来对待自己,面对冷淡的感情,就会很难过、反感。其实君子之交淡如水,「人情疏处道情亲」,世间人情本自疏淡,反而是无私无求的道情法爱,才是人生最珍贵、最真挚的感情,这样的感情更长久。因此,元末明初的妙禅师在他著述的《宝王三昧念佛直指》里,提到了十不求行:

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易生;二、处事不求无难,事无难则骄奢必起;三、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四、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愿不坚;五、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六、交情不求益吾,情益吾则亏损道义;七、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心必自矜;八、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九、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亦动;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则怨恨滋生。

这十点,表相上看来是逆境,其实是顺境,是帮助我们修养身心的逆增上缘;表面虽有很多不合乎人情义理的地方,却合乎道情法理。所以说:「梦中何必争人我,放下身心见乾坤」,如果能放下对世间的执着、迷惘,就可以见到自心清明的世界,见到生命里的朗朗乾坤!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文章列表

驾驭浪潮,在人生的风浪中前进

人的一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它就好像是大海上的波浪...

娑婆世界是苦难的世界

这个娑婆阎浮提世界,就叫堪忍。忍什么呢?忍苦,就是...

惟贤长老:人间佛教就是以做人为主

人间佛教就是太虚大师最早提出来的人生佛教。信仰佛教...

【推荐】舍不得儿女,误了她一生的大事

一、肝癌病苦,拼命念佛,水肿消掉 另外一位病人。昨天...

你有自我概念后,就看不清人生真相了

你有自我概念以后,你再也看不清楚人生的真相了,因为...

净土宗人要往生,一定要做好人生的收尾

净土宗的人要往生,一定要把人生好好地收尾。我绝对不...

人要自己行走才会真正成长

朋友老丁送儿子去省城上大学,按理说要第二天才能回来...

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来活

据说,在这世界上,每天有36.5万人诞生,有15.5万人停...

【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

【注音版】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永嘉证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

星云大师《向观世音菩萨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请您救苦救难,慈悲地垂听弟子的发露...

星云大师《为妻子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我已经是一个有家室的人了!我知道...

星云大师《如何进入佛法》

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位辅导员、各位同学: 今天是...

星云大师《相互体谅》

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不是一起吃喝,一起玩乐,一起...

【佛教词典】十一生类

(名数)金刚经曰:一卵生、二胎生、三湿生、四化生、...

【佛教词典】十住经

梵名Da?abhūmika。凡四卷。后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

生命就在呼吸之间

要思惟死亡的痛苦,才能生起修道之心。如何以念死法修...

五戒受持不住能舍戒吗

问: 弟子无意中破了五戒的酒戒和食鸡蛋。如果受持不住...

如何帮助更多的众生离苦得乐

问: 弟子目前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也想尽自己所能为佛教...

肉食文化何其残忍

在当今世界肉食文化还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长期以来,...

诵经念佛应注意之事宜

所谓佛法,并不离世间法,其目的无非在使心净心。人之...

虚云老和尚悟道因缘

虚云老和尚,字古岩,又名演彻、性彻,法号德清,俗姓...

大豆--避免饥荒的重要武器

大豆,又被称为珍珠黄、玛瑙豆;早在三千年前,已被中...

妙莲老和尚:念佛就是消业障

念佛就是消业障。大智度论上有记载:一位菩萨深惧自己...

普陀山南海观音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我们一早上来到了普陀山最负...

饱满的稻穗

佛陀常常警惕弟子,即使已经智慧圆融,更应含蓄谦虚,...

遇到任何是非,首先想到这是自己的错

作为具有正见的修行人,凡遇到任何是非,首先想到这是...

牵豕就屠,焉识乃翁之痛

《法苑珠林》里面记载。隋朝,有一家姓皇甫的,这家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