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是教我们开发佛性,而不是强调个性

道证法师  2014/11/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是教我们开发佛性,而不是强调个性

有一些人虽然学佛很久,但是时常都还强调自己的个性是怎样,自己一向都习惯怎样怎样,都不习惯如何如何。

什么叫做个性呢?

就是我们无始以来培养出来的种种习惯性(习气),有种种执着的性质。佛是教我们开发佛性(觉性),不是教我们培养个性、强调个性;佛是教我们放下我们的烦恼习气,不是教我们培养种种执着的习惯;

要开发佛性,必须放下我们的烦恼执着,佛性才开发得出来,也就是要随时放下自己的个性,放下和佛不一样的知见。

常强调自己习惯如何、不习惯如何的人,不但日常生活和人格格不入,常会拂逆人意、违菩提门,也不能契入佛智、开发佛性,因为被个性、习惯绑住了,就像一块冰,失去了流水、云彩的柔软自在,不但不能「随方就圆」流动,也容易碰碎。

强调个性,增长「我执」,违反菩提心。《无量寿经》告诉我们:要往生西方,必须「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菩提心讲起来很抽象,好像所有的佛教徒都时常讲到「菩提心」这个名词。但是菩提心到底是什么?自己到底是否已发了呢?自己也不知道。

我们要了解自己是不是已发菩提心,可以按照祖师教给我们的原则来检查,我们的心念和行为是随顺菩提心,或者违反菩提心呢?

简单讲:如果恭敬众生为大众设想、为别人设想、尊重别人、供养别人,为人服务就是随顺菩提心。反过来讲如果比较顾自己,强调自己个性、习惯、利害,希望别人要尊重我、按照我的意思,希望别人都为我服务,尊重自己的意见、胜过尊重众生的意见,甚至希望众生都为我牺牲、供养我,这就是违反菩提,也就是违反菩提门的心态。

当我们顺菩提门的时候,自然「我执」的烦恼就会放下,自然和往生西方的条件会相应;如果违反菩提门,就是在增长「我执」的烦恼,在培养我们自私的执着,这就和往生西方不相应,六道轮回必定「榜上有名」。

敬重他人,放下私心,便是随顺了菩提心。平常懂得尊重别人,对人有恭敬心,慈悲的人,时常比较容易和佛相应,为什么呢?因为要对人真诚恭敬必须要放下自己「骄慢的烦恼」才能够做得到,要放下「我执」才能够做得到。所以尊重别人的时候就是放下自己,对自己执着较轻,也就是「我执」的病比较轻。

看重自己的意见个性、注重自己习惯的人,就是对自己看得重,私心强,也就是「我执」的烦恼较重,这是病较重、业障重、轮回的危险性大,并不是好现象。一旦注重自己,自然就会比较轻慢众生,轻视怠慢众生,当然没办法好好度众生,这就违反了菩提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愿。

检讨目常生活中的「菩提心」—往生信愿

我们曾经说过:日常生活都是在考我们往生西方信愿的应用题。我们日常生活中种种的想法、行为、习惯到底是顺菩提心或者违菩提心,自己要时常观照反省, 如果是违菩提心的思想和作法是绝对和佛不相应的,也不值得去坚持培养。

我们要随时注意修正调整,才不会违背我们要「往生西方」的愿,才不会辜负我们这一辈子,弄得「枉死娑婆」!如果是对我们往生西方有帮助的好习惯,才值得坚持用心去培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道证法师文章列表

把生命主宰权放弃,轮回就拿你没办法

我执它的引起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这个我执的情况有...

「无我」的定义及其意义

无我是佛教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佛教判断真理的标准,也...

【佛学漫画】我是谁

【佛学漫画】我是谁...

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

我们想要超越三界的尘劳,一定要知道方法,不是盲修瞎...

你要常常这样想,我相就没有了

自在是思惟修得来的,思惟修就是观,你这样做就是观自...

念完《地藏经》,要给一切众生回向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能作如...

如何靠自己?健全自己?

一般人都是心向外求,一心只希望别人帮我,只要求国家...

自我意识太强的人,要离开娑婆世界很难的

你自我意识太强的人,你要离开娑婆世界很难的。因为你...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死亡到来之前,你用什么心态来念佛

佛号虽然有救拔你的力量,但是你临终的时候,是否能保...

莫道为恶不报,只因时节未到

世有邪见之人,不知因果,有同时因果、现生因果、隔世...

凡夫外道对缘起的五种邪见

于阿赖耶识中,若愚第一缘起,或有分别自性为因,或有...

布袋和尚笑痴度世歌

无心话儿无心来,痴痴呆呆看世态, 是非曲直无须分,...

【佛教词典】行益

(杂语)禅语。行者行食,益者益食。见禅林象器笺十二...

【佛教词典】五戒二十五神

五戒各有五神,合共二十五神,以保护受持五戒的人。...

佛教徒能否养宠物

对于佛教徒能否养宠物这个话题,有很多人都可能思考过...

戒之在色赋

【原文】 荡荡情天。昏昏欲界。智慧都迷。痴呆难卖。亦...

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皆得解脱

观世音菩萨,现今极乐世界一生即可续补佛位的大菩萨。...

苦以折伏,乐以摄受,令起厌离

于是无苦乐中,示苦示乐。苦以折伏,乐以摄受。折则激...

星云大师《佛教青年成功立业之道1》

各位同学: 大家都是佛教的青年,一个佛教青年就应该...

劝进行者念佛消灾

又须劝父母、兄弟、姊妹、妻室、儿女、乡党、亲友,同...

现代人的心灵荒芜

自有历史记载以来,人类一直为追寻美好、幸福生活而不...

星云大师:供养的用心

随着佛教盛行,信仰佛教的人口普及,信徒的恭敬心也增...

在八种因缘下布施,将获得殊胜功德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向比丘们开示:如...

高僧得观音菩萨劝导,精勤修行净土法门

慧日法师,俗姓辛,东莱人(今山东掖县)。唐中宗时(...

用功的入门方法

办道的先决条件深信因果 无论什么人。尤其想用功办道...

原来不打妄想是非常快乐的

未到地定跟初禅相貌的差别,这以下讲的很清楚:谓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