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苦以折伏,乐以摄受,令起厌离

大安法师  2023/11/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苦以折伏,乐以摄受,令起厌离

于是无苦乐中,示苦示乐。苦以折伏,乐以摄受。折则激其顽迷,而令起厌离。摄则扬其懈怠,而俾生欣乐。然后久在泥涂,始嫌污秽;乍闻净妙,浚起愿求。此大火聚,彼清凉池。炎烧众生,不得不避此而趋彼矣。方便度生,法自应尔。生彼国已,见佛闻法,得无生忍,方悟此心本来平等。

莲祖于此段疏文中,深刻揭示出净土法门施设折摄二门的必要性。以根本智观照,诸法实相之理无生无灭,不垢不净,无苦无乐,不立一尘。然以方便智观照度生之事,宜应施设度脱迷执凡夫之善巧方便,从折摄厌欣二门契入。以此土八苦,乃至无量困苦,来转化凡夫对世间五欲六尘的顽固迷执,俾令其于三界火宅生起深刻的厌离。以彼土无量乐事,鼓扬凡夫弃舍懈怠放逸、因循苟且之惯习,使令其于安养莲邦生起欣慕乐往、精进念佛之胜心。此一念厌欣心生起,当下即可蒙阿弥陀佛愿力光明摄取不舍,成办往生之大事,可谓百千万劫稀有难逢之一时。

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乃吾人无明妄心中闪烁的智慧光明。旷劫以来,吾人通身在三界污浊泥涂打滚,此时始生嫌弃污秽之念。幸接极乐家信,得知故乡清净妙乐,慈母倚门相望,浪子顿生踊跃,母子相忆,庆快平生。深知此土大火聚,三毒烦恼之火炎烧慧命,险象环生。彼土清凉池,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把手同行道业,寿乐无极。我等众生得晓此两土真相,有谁不赶紧脱离此暗冥苦宅,而趋向彼光明胜境呢?

《观经》的发起序,便是由厌苦欣净之缘而生起。国太夫人韦提希,遭遇亲生儿子阿阇世的杀父禁母之恶逆,顿然真心厌舍苦娑婆,举身投地,号泣向佛:“唯愿世尊,为我广说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并于释尊光台现国中,别选所求:“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韦提希夫人由此厌欣缘,不唯成就了自己与五百宫女往生极乐之净业,亦令我等末法常没众生得闻释尊所宣说的净土法门。由此胜缘,生信发愿持名,亦得径登极乐。

释迦弥陀两土世尊,以其方便智,施设折摄厌欣之二门,乃四悉檀(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之胜妙运用。佛以慈善根力,随应所度众生之根机,法尔自然,理宜如是,并无一丝作意谋划。我等众生闻信此方便中第一方便之妙法,信愿称名,临命终时,仰蒙阿弥陀佛垂慈接引,往生极乐净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闻佛说法,证得无生法忍,作阿鞞跋致菩萨。伊时,方可了悟现前一念心性,即本有真心,圆觉普照,寂灭无二。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一切法性平等不坏。亲见本来面目,安享故乡风月。证知,由契机之世界悉檀(厌欣折摄,勉令往生),抵达契理之第一义谛悉檀(净土大光明藏,速成佛道)。两土世尊之悲智,净土法门之圆妙,对于我等生死凡夫之大恩大德,虽父母天地,不足以喻其高广深厚。

最后,援引莲宗十一祖省庵大师偈颂:“尽说厌欣为障道,谁知净业善资成。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何处安居能徙宅,谁人无事肯登程。铁围山外莲华国,掣断情缰始放行。”(《劝修净土诗》)冀诸同仁,仰遵祖训,共勉策进云耳。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生死业力凡夫如何才能发大愿

问: 阿弥陀佛在因地里广发四十八大愿时,已是大菩萨...

爱恨亲疏,这样的爱是一种交易

对亲友不能太执著 亲朋好友是因为各种因缘的积聚,在即...

古人最初发心,真为生死大事

古人最初发心,真正为生死大事,决志出离,故割爱辞亲...

法布施以劝修净土为最胜

有些做弘法利生、劝进行者工作的人,他常有个观念:一...

念佛法门的关键在哪里

佛陀宣说神咒以后,佛陀没有亲自去救阿难尊者,佛陀命...

阿弥陀佛就在我们身边

在几年的学佛修行路上,我曾经见闻过一些身边念佛人的...

四十八大愿——(第32愿)严饰超诸天人

设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

判断众生是否往生,唯一标准是头顶热吗

问: 判断众生是否生西,唯一标准或标志是头顶热对吗?...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极乐世界是人们在困苦中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吗

问: 西方极乐的金碧辉煌和不轮回,是不是2000多年前人...

大安法师:修行的高低是看德行

修行的高低看德行,不在于外在的东西,无论是哪毕业的...

莫被邪见和狂慧所误

有一种人,虽然他有一点智慧,但不是真正的智慧。或者...

不念佛则获罪无量

请看下面。第三十八段: 不念佛则获罪无量 由于菩萨有...

【佛教词典】化仪顿

(术语)顿教二种之一。禅源诸诠三曰:佛初成道,为宿...

【佛教词典】四种修道

【四种修道】 p0434 瑜伽九十二卷六页云:为得未得明与...

因果业报

有一位婆罗门长者,家财万贯,只有一个儿子,年满二十...

「法会」的原意究竟是什么

谈起佛教的共修活动,法会算是许多人认识佛教的入门砖...

吾人反省十二问

人,必须时刻躬身自省,才能过修德进业。以下十二个问...

把每一天看成生命里的最后一天

很多时候,我们都不认为我们的生命一直处于倒记时中,...

一心三观和净土宗的临终正念有何关联

净土宗是比较特别的法门。我们一般人的修行是要靠自己...

不要老挂起那讨债的面孔

佛讲一切法无相,尤其在《金刚经》中,明确讲无我相,...

一匹马带来的慈悲与忏悔

阿拉伯有位甲生意人,他有一匹非常健壮的马,一天当中...

弘一大师开示写字的方法

一、 这一次所要讲的,是这里几位学生的意思要我来讲关...

什么是居士

居士意为家长、家主、长者、或有财产、或居家之士。原...

这把泥土,甩在心中的烦恼上

我们一念心性循业发现。清净本然,但是受业力的熏习啊...

学佛就是把心顾好

假使心没有顾好,任它自赞毁他,就会堕三恶趣中。什么...

念阿弥陀佛的利益

莲池大师曰: 专持阿弥陀佛名号,优胜持往生咒;亦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