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心三观和净土宗的临终正念有何关联

净界法师  2020/09/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心三观和净土宗的临终正念有何关联

净土宗是比较特别的法门。我们一般人的修行是要靠自己的力量,慢慢地慢慢地,点点滴滴,把烦恼跟业力给消灭了,然后那个果证才会出现。没有一个人说是不断惑可以证真的,都是先断惑再证真。我再讲一次,惑要断了以后,真才会出现。

所以,所有的果地功德都是要消除无始业力、清除所有的烦恼,那个果地的功德才会出现。只有净土宗很特别,它叫带业。什么叫带业?表示你这个业在。那么怎么带呢?就是说,在业力没有清除之前,烦恼没有清除之前,你却受用跟法身菩萨同样的待遇。

所以这个就不可思议了。那不可思议,当然,某种程度是因为弥陀本愿的摄受!

弥陀的准备这个我们就不谈了,佛陀当然花了很多心血了,花了无量劫来去规划净土,去创造这个名号。现在我们谈我们的责任,我们要做的这一块。

净土宗,你说它容易,它也很容易;你说它困难,其实它也不容易。因为你要把人生做一个圆满的收尾,你这个业才能带走。就是这个水流,从过去流到现在,这个水流已经流了可能百千万劫了,你无量劫轮回到现在,这个水流你要做一个收尾了。因为往生净土那是另外一个道路。

诸位!你过去所造的善业都不足以庄严净土,因为那个有漏业不可能招感极乐世界依报庄严、正报庄严、时空无尽。那跟你的业力一点都没有关系,所以你的业全部用不到,它是两个不同的跑道。

诸位!落入娑婆世界跟往生净土,是不同的世界,一个是有漏国土,一个是清净国土,你修行等于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所以,求生净土,意味着你要把娑婆世界的因缘结束,极乐世界的因缘打开,才会求生净土。

我再讲一次,如果顺着生命的水流,没有一个人会往生。就是,你要把过去无量劫来有漏的业力——到此,好,做一个收尾了!这个业要收尾。第二个,忆佛念佛,开启另外一条道路。这等于是一个跑道的大转变。

开启极乐世界这一块,我相信容易做到,反正你忆佛念佛,把极乐世界的《观经》拿出来读一读,极乐世界正报想、依报想。在心中不断地忆念十法界十如是,它的如是相、性……因、缘、果、报就出现了。极乐世界的相状一转,极乐世界的因果就出现了。开启往生的跑道,这一块不难。

最难的就是,你娑婆世界的生命怎么收尾,这不容易。诸位!我们无量劫来一直在娑婆世界待着,我们跟很多人有因缘,我们跟很多事很熟悉,不是说你说走就走。太熟悉了!其实业是没有自性,不是业不容易带走,是你的心收不起来。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其实,你心要收起来,业就收起来。但是关键是,你今天一个生死凡夫,一个有感情的人,你在娑婆世界待那么久,你说走就走?今天如果没有一念心性的清净心的安住,我看你的心不容易收起来。

你说,我的心收起来,业就收起来。没有错,是的!那你娑婆世界心怎么收起来?我们今天看所有的凡夫死亡的人,你去看现场,没有一个人心收起来的,每一个人都说,我实在不应该死,我还不想死。

是不是这样?哪一个人说,欸,太好了!我本来就要走了。有没有这种人?我看没有。就是说,为什么我们有来生?就是死亡到来的时候,你的心还在娑婆世界,所以你的心态会投生到下一生去。因为你的心是相续,所以你的业只好相续。业力相续,果报就相续。

那么,现在净土问题来了。就是说,净土宗难就难在你娑婆世界怎么收尾。你告诉我你怎么收尾?你用什么理由来收尾?

你说,我用苦谛的方式收尾。可以!但是你不用心性来收尾,你有两种可能:第一个,你没办法收尾;第二个,你用极端的方式收尾,用断灭。我恨透娑婆世界,我受够你了!你这样收尾也是可以。你用所有的不好的名言去诃责娑婆世界,但是你未来会付出代价,因为你迟早要面对因缘所生法。

所以,今天你不安住一念心性,你有两种可能:第一个,你很难收尾,你收不了手;第二个,你用断灭式的、不正常的方式收尾,那你后面就要付出代价。

所以,我们现在是怎么样既能收尾又能够不伤害我们的菩提心,未来还可以对接?我认为一念心性是最好的方式了。就是,我本来就没有生命,什么收不收尾。这样懂吗?这句话你们听得懂吗?我本来就没有生命,谁跟谁收尾!是吧?

你今天如果不站在心性,你站在因缘所生法来看人生,那就不是这个态度,那就不是本来就没有,那就本来就有了。

所以,临终的时候,我们合理地推论,我们会遇到很多很多人生的影像出现。你是站在什么角度来面对它?你要面对因缘所生法,那它就是你过去的美好回忆,你很难不掉进去的;你站在一念心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些美好回忆本来就没有的,你可以轻松地走过去。

当然,你要不安住一念心性,你恐怕走不过去了,这一关你就走不过去了。

所以说,《法华经》不但是成佛,其实对净土宗也很重要。你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来看人生,它就是一个水泡;你不站在宏观的角度,你落入水泡里面,那你这个水泡就不好处理。当水泡要破的时候,你最好是站在水泡外面来看它破。你如果自己住在水泡里面,你说水泡破的时候,你保持正念,我看很难。

正常情况,我们每一个人临终的时候,除非你修到业尽情空,合理地推论,凡夫临命终绝对不会平静的,或多或少。那你怎么走过那一关?那一关可能只有十分钟、十五分钟,你走过去阿弥陀佛就出现了。但是,如果你走不过去,那对不起,是你自己没有把业力处理好!

所以,临终的时候会有一段时间,是阿弥陀佛还没有出现之前,会出现很多很多的过去的影像,那就看你走得过走不过那个临终的关键时刻了。你能够走出心中的妄想,那当然迎接你的就是弥陀的光明;那你走不过去,那就来生再来了。这个时候一心三观对你就很重要。养兵千日,用在一朝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

首先四念处是非常重要的,四念处,就是四种,念是什么...

播放念佛机播经机,度无形众生可以吗

问: 我们佛友都在家中二十四小时播放念佛机、VCD,开...

可以打饿七来见佛吗

问: 佛法大意将某人绝食7天就见到阿弥陀佛,能否仿效...

求生西方后为何要发愿到娑婆度众生

问: 请问法师我们一心祈求生西方,但是为何又发愿要...

持戒念佛,万缘放下

今天讲:持戒念佛。 因为《观无量寿佛经》讲过,若人...

两土世尊一个遣一个接,为我们保驾护航

善导大师在给《观无量寿经》著疏的时候,对一个修净土...

【推荐】念佛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有的人念佛数目念很多,但是并没有得到信心和欢喜,为...

莲池大师《云栖净土汇语》

●开示 水陆会中普示持名念佛三昧 窃惟净土之为教也,...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透视爱情的无常

佛陀早就讲过,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是无常无常才是这个世...

放生分为三品

很多人都想去祈祈福,烧烧香、拜拜佛、放放生。佛教非...

为何念佛得悟的人寥寥无几呢

或问参禅得悟者相望于册,念佛得悟者何寥寥其未闻也?...

应病与药

人之病,有肉体之病,亦有心灵之病; 治病之药,有物...

【佛教词典】已受果种子

【已受果种子】 p0229 瑜伽二卷一页云:又种子体,无始...

【佛教词典】见道

梵语 dar?ana-mārga。又作见谛道、见谛。为修行之阶位...

自相实无,唯有遍计所执可得

自相实无,唯有遍计所执可得,是故说名遍计所执。 这个...

梦参老和尚:当你在怒气上就想一想佛

如果你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用三宝对治烦恼,或者人家...

爱欲于人犹如执炬,必有烧手之患

我们今天继续来讲四十二章经的第二十五章:欲火烧身,...

为何要去除骄傲我慢

问: 为什么不要骄傲我慢,我慢是很难远离的。请开示...

贼不偷穷人家

唐代的只林禅师,得法于荆州永泰寺的灵湍禅师。他得法...

从勤劳奋发中去打发时间

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一生也有六七十年的岁月。在这一...

蕅益大师病中念佛的感悟

蕅益祖师五十六岁,这一年卧病灵峰,整个夏天,大病发...

不要觉得人生亏欠了我们

不是说我们观了无常观、观了因缘观就能够放下,但至少...

大安法师:佛弟子是否不应该做占卜预测等事

问: 我认为佛教四众弟子,无论出家在家者,都不应做...

「涅槃」与「往生」有什么区别

问: 在佛教为什么把人死了称为往生,但是又有听说过...

得到弥陀的功德摄受以后有两个好处

明光义 ─ 复次,由无量光义,故众生生极乐,即生十方...

管好心灵才能管好一切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心动 禅宗智慧为什么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