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

大安法师  2023/02/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

首先四念处是非常重要的,四念处,就是四种,念是什么?念是指我们能观察的智慧。处,是指所观察的境,就叫以智观境为念处。佛在临涅槃的时候回答阿难尊者,佛灭度之后依什么来住?就是依四念处为住。四念处才能够把这个出世间的道心把它生发出来,所以历代的菩萨祖师大德说,如果修行不以四念处的智慧来做指导的话,它都会流于世间法。

四念处就是解决我们凡夫的四种颠倒。身念处,观身不净。我们众生都是有身见,执著自己的身体的干净,观身不净,要对这个身产生厌离。观受是苦。我们的觉受,无论是苦苦、坏苦、行苦,它究竟都是苦,没有一点快乐。那众生颠倒啊,这个苦的地方他即乐,所以要观受是苦。观心无常。我们这个八识的妄心没有它的真实性,念念无常。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一切心法、色法,种种法,它没有主宰义,没有自在义。那么这是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做四种四念处的观想,有一种苦空无常无我的这样一个智慧。

那在净土的菩萨,这些往生者,他这个四念处就有他的特定的内涵。他观身,身念处,他要观自己已经是净土莲花诞生的身体,他是清净的,他是正觉的,他是清虚之身无极之体的,金刚那罗延身,所以他就不同于娑婆世界的不净。受念处,西方净土的这种众生往生者的觉受,他就是纯一快乐,没有一切苦恼的逼迫,法性的觉受。心念处,净土的往生者的心,他已经远离了我和我执,真实常住,所以他有涅槃的常性,跟此土的生灭无常的心是不一样的。

法念处,净土的众生观察他的五阴色受想行识,这样的法他有一个我。这个我不是因缘的我,他是一个法性的这样的我,自在为我,不同于我们这个世间诸法、因缘法的无我。所以这有他的内涵的不同。

那么四正勤,四正勤就是断恶修善。四种正,就是趋向正道的勤勉的修持,就有点像正精进。我们说断恶,已生的恶法,就是已经生起的恶法要让他阻断,没有生出的恶法要让他不生起来。这是断恶的两种。

修善,还没有生起的善根善法要让它缘生出来,已经生起的善根善法要让它念念增长。就好像我们发菩提心,好不容易发了一个上成佛道、下化众生、劝进行者的心,这个心就是已经生起来,如果没有生起来,你要生起来,怎么生起来?要缘佛法的尊贵,要缘众生的苦难,要缘一切众生父母之想,要缘这些能生起这样的善法。

善法生起来之后,他又可能碰到种种自己的障碍,他人的障碍,容易退转,这时候要冲破这些障碍,让它增长。这是在我们这个此土修四正勤。如果到了西方净土,他这个在阿弥陀佛的慈悲的加持之下他就好办了,只有善没有恶,圆证三不退,念念流入萨婆若海,他在每个念头当中都跟一切种智相应,他真正是做到了四正勤。

四如意足,又叫四种神足,就是能够发神通,能够使我们心愿能够满足,就叫如意足。欲如意足,欲如意足就是我们的,欲就是一种期望,愿望能够得到如意、满足,比如我们修念佛法门,念念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得到满足了,阿弥陀佛让我们往生。精进如意足,就是常常会有一些懈怠放逸阻断我们的精进行为,我们修如意足,让我们这种行持,每天每天都能够进展,不至于退转。净土的三种不退就已经是能够让我们精进如意足。心如意足,心如意足就是念,心就是念的意思。我们发的这个菩提大愿,念念不舍,最终能够让它成就。思如意足,思惟如意足,思惟就是智慧,我们通过修行深入到佛的智慧、佛的知见,转凡夫的知见为佛的知见,任运地使我们开发智慧光明,得到如意满足。这叫四如意足。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修净土的人如何静坐

问: 专修净土的人静坐时,吸阿弥,呼陀佛,还是不管...

净界法师:净土教观学苑开示

我们大家谈一谈净土宗的一些基本观念。 我想净土宗在我...

散心念佛与至心念佛,两者功德大相悬殊

听说居士您念佛已久, 不知是否曾经注意深信, 切愿, 求...

散念佛号要做回向吗

问: 对平时的散念佛要做回向吗?应如何正确回向发愿...

星云大师《几个最有效的念佛法门》

一、要欢欢喜喜的念 念佛目的在求生西方极乐,我们要...

常修梵行,为了临终一念

特别要注意临命终的时候,那个时候的愿非常重要,那个...

不往生到极乐世界,只有祸害没有利益

佛陀又叫舍利弗尊者说道,我看到只要一心念佛,就可以...

以净土法门作为自己安心立命之所

业缘就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受业力所牵引,有种种的因...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从「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来深信佛力

从理上相信,这就是要相信三种力量。《般舟三昧经》跋...

【推荐】如果你有信心,往生净土是极容易的

你只要有信心,肯登船到西岸去,没有一个不能往生的。...

【推荐】追求见佛、追求功夫成片,容易出问题

我们念佛行人常常会犯一个问题,就是他念佛就很想见佛...

阿弥陀佛护持行人不遭魔障

对这一点我们会非常地感慨,因为身处五浊恶世,我们众...

【佛教词典】别理随缘

指天台别教所谈之缘起说。为北宋天台宗大德四明知礼所...

【佛教词典】自在王

(杂名)大日如来之尊称也。金刚顶大教王经上曰:薄伽...

观想的供养能否得到真实的福报

很多学佛修行的人,初学佛的时候总是有所求的,或是希...

白衣观音的灵验故事

在中国,人们常常以白衣来辨认观音菩萨,在塑像的规则...

内心充满对佛的信心,便能往生忉利天

心是所有法的先导,心是所有造作的主脑,一切都是心所...

沉默的美好

已是许久没有读书了,只因心总被琐碎的烦恼充溢,没有...

圣严法师《珍惜因缘》

从禅的立场来解释,生命是时间加上空间的活动,在时间...

圣贤处事,惟宽惟厚

弘一律师他老人家在晚年曾经讲过一篇《改过实验谈》,...

知命认命,是改命的前提

佛教的思想是因缘观,先知命而后认命。很多人一学佛就...

善导大师--临睡观念佛法

净土人,凡欲入观及临睡时,一心合掌,正面西向,若坐...

有修行了,自然会有人护持你

以前去太平岩寺听课,有个比丘尼法师开示,他说他常常...

身体力行的明惠法师

古时,深山的一座寺院里,有位明惠法师,品德与道业都...

一个人会破戒,前兆就是放逸

十五、放逸者。于染不防,于净不修,肆纵流荡为性;障...

佛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用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用得好的,哪有那么快?今天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