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切众罪中,杀生最重;诸善行中,护生第一

大安法师  2015/09/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切众罪中,杀生最重;诸善行中,护生第一

佛言:世间第一恶行是以杀生为主,兼摄余恶。一切众生,皆以命为本,是故一切众罪中,杀生最重,诸善行中,护生第一。

然而上至诸天人民,下及蜎飞蠕动之类的众生,潜意识里悉有欲为众恶的冲动。这是由无明我执所自然显现的残忍性。如果没有得到圣人因果的教化,没有持戒的道力,这种造恶的冲动在业力凡夫层面,无一幸免。在这造恶的冲动中,杀生的恶业尤为显著。

力量强的虐杀弱者,被杀的弱者种下复仇的种子。或今生或来世索回命债;或弱者无奈,转而虐杀更弱者。动物界的弱肉强食,在未经圣人教化的人类中亦普遍存在。

诚如《庄子》寓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捕食蝉,没有想到黄雀正在后面等着吞噬它;而黄雀专心致志要吃螳螂的时候,没有想到树下有人正拿着弹弓要射杀它;那个人用弹弓对付黄雀的时候,没有想到守园的人正在盯着他。众生一环扣一环地转相克贼,残害杀戮,无有休止。

一切众生无有圣贤的教化,悉皆生活于野蛮状态,不知三世善恶因果规律丝毫不爽。因而不知道要修行善业,昧于善恶的标准,违逆天地好生之德,悖戾自己的良知良能。行为残忍,即能招致今生与后世的恶果,所作业不亡。临命终时,杀生的重业自然牵引到三恶道去,接受相应的惩罚。

杀害同类或异类生命的恶业,有二俱生神(同生女在右肩上书其作恶;同名男在左肩上书其作善)记录在案;又有四天善神于每月六斋日(八日、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考察人间善恶,向忉利天王禀奏;一年中有正月、五月、九月,各一日向上天汇报善恶业;还有一年有八王日(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校量善恶轻重。

真可谓祸福无门,惟人自招,如影随形,如响应声。举头三尺有神明,一一善恶行动记录在案。作恶者自然会得到报应,堕入在三恶道,受剧苦无量。辗转生到人道,或贫穷下贱,或沦为乞丐,或是孤儿寡妇,无亲无眷,或六根不具,聋盲喑哑,或愚痴暗钝,相貌丑陋,乃至或羸劣颠狂,完全不像人的一类。都是造作杀业,无可赦免的果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如何理解「鬼怕恶人」

我们出家人没有特殊因缘,也不会去招惹,人一说你就去...

《物犹如此》白话选译

一、孝亲友爱 谁无父母?谁无兄弟?动物孝亲友爱的天性...

现代人的报应,为什么来得快来得猛

因果报应,是宇宙间永远不会改变的永恒真理。不管人们...

不能只为今生做打算

由于我们的目光短浅,我们通常都看不到更远的地方,我...

莲池大师戒杀文

世人食肉,咸谓理所应然,乃恣意杀生,广积怨业,相习...

《普劝戒杀吃素挽回劫运说》白话大意

印光大师原文: 甚矣,世人习为残忍,事事以杀生为礼...

十恶五逆,都是因为这个贪心

我们要断除贪心,祖师大德作了一个偈子说:贪多业亦多...

盲人除蚊

佛陀从舍卫国至摩竭陀国行脚,到了一个村落,村中住着...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出现恐惧的时候,千万要紧抓这句佛号

我们闭关念佛,很多人就谈到,他一入关就觉得很害怕。...

净土法门为何易行难信

净宗经典反复申言:净土往生法门是极难信之法。因净土...

念佛一法,顿得成就

通途教法,一般要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断一份惑,证...

学佛的失独老人很痛苦,应该如何面对

问: 弟子跟您学佛十年,并皈依,已60岁。最近独子不幸...

【佛教词典】遍成诸行

“顿成诸行”之对称。修行菩萨,自发菩提心,至“等觉...

【佛教词典】律仪色

【律仪色】 p0857   显扬一卷十三页云:律仪色云何?...

欲爱的根源来自于这念心

过去,佛住在舍卫国只树精舍时,为所有的天人等四辈说...

圣严法师《学习观音菩萨》

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别在等待中留下遗憾

惠施曾做过梁惠王的宰相,博学善辩,是名家的代表人物...

信是修学佛法的基础

信是修学佛法的基础,如果没有信,就会遇到许多问题。...

远离挠乱道业的魔处,则往生净土指日可待

《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讲《西方合论》的第八,净处...

觉了人生宇宙万有诸法的实事真理

梵语佛陀,此云觉者,觉了人生宇宙万有诸法的实事(相...

祸福吉凶,汝自作怪

【示沈元辉曰:深潜不露,是名持戒,若浮而外,未久必...

圣严法师:不要自己障碍自己

佛教有一种「业」的观念,凡是我们的一举一动,不论经...

最不称职的御医

这个故事说的是悔悟,取自《杂譬喻经》。 古时候,有...

忆念三宝远离怖愄

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时,有一天为比丘...

惟贤长老《人生的真谛》

人生由于名利等引起烦恼、挫折,因而生出痛苦。那么,...

归依地藏菩萨,即得解脱三恶道报

【过去久远劫中,如是慈愍发恒河沙愿,广度众生。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