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信是修学佛法的基础

明一法师  2012/04/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信是修学佛法的基础,如果没有信,就会遇到许多问题。

比如,关于2012年,许多人因为受社会传言的影响,总是纠缠着想弄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或者是遇到了什么不如意的事情就往2012上靠,实没有比这更没谱的事了。

遇到这样的人,可以问问他对于出车祸的人,当天算不算世界末日?因为这一天对于当事人来就是世界末日。接着问他,那你出门还坐车吗?他们常常是思考一下之后慢慢地也就笑起来了。所以,该干嘛还干嘛去,祖师的话叫“吃茶去!”

还有一些执着的人问做了什么什么梦,是不是预兆什么什么事。好好解释,劝他放下,往往是没有用的,那就可以问他是不是希望有事?如果不想有事,就赶紧放下,用“不理”的方式来处理。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样的话,佛陀早就告诫我们了。而且还在我们日常的课诵里面,真的熟得不能再熟了。可是我们就是这样无动于衷,一边说着信佛陀所说,一边疑神疑鬼地问这问哪。生活中的小事还好点,遇到生活和工作上的大困难的时候就不知所措了。

这样的人应该坚定对佛的信心,要坚定到绝对的相信。如果还有一丝半毫的疑虑那就放弃好了。因为,你自己的心里都不相信希望能够实现,别人又怎么能帮助你啊。有求必应,实际上就是在于你自己有坚定的信心,只有你自己有坚信希望能够实现,才有可能有求必应。

比如一个公司出了很大的大问题,甚至是面临破产的时候。我们就要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这个办法一定是自己要有决对信心能起到作用的办法,要是自己对这个办法还有疑虑,那还不如趁早申请破产以免带来更大的损失。

因为只有你自己有了坚定的信心,你才会全力以赴地去成办这件事情。你才会想方设法,去寻找机会和帮助来解决眼前的问题;你才会努力、认真、专注地去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你才会不遗余力地去广开门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你才会按照自己的这个办法去解决问题。

对待生活中的小事情也是一样,你自己都不知道希望的结果是什么,你怎么去努力、去实现?希望天上掉馅饼也不现实啊。所以,我们不能半信半疑地去做佛事;我们不能半信半疑去实现我们的想法;我们不能半信半疑地去了生脱死;我们不能半信半疑地去……

在自己的精力实在不够的时候可以寻找外力的帮助,银行的借贷、朋友的赊借、劳动力的借用……很多很多寻求外力帮助的办法。乃至到做点佛事祈祷求愿都是有帮事情成办的方法。所以,你自己需要全力以赴去寻找,去努力,去认真,去专注。只有这样具有坚定的信念,你才有可能实现你的希望。

所以,要想成功必须具备足够的信心。没有坚定的信心是达不成你的希望的。世间的事情是如此,我们修行也是如此。我们修行想要有进步,想要将来了生脱死,更需要足够的信心来成办。否则,修行了生死这件事情离我们就会很远,甚至,有可能就跟我们无缘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一定要让学佛成为快乐的事

实际我个人24岁出家到现在60岁,我们师父们也可以见证...

林清玄:感动杀手的学佛作家

30岁前,林清玄已是报社一级主管,文学创作也得遍大奖...

莫做十种奇怪的学佛人

1、贪心学佛,心常望报 有的人学佛的目的、动机和行为...

修福从恭敬三宝开始

问: 请问法师,弟子刚刚皈依,应当如何理解三宝的功德...

莲池海会相与期,去去莫迟疑

一、反对下的学佛更有福报 曾经有学长告诉我,他学佛的...

居士信佛不能破坏了家庭的和乐

居士,虽然皈依了三宝,但他仍是在家的俗人,既是俗人...

一人学佛,带动全家转运

爸爸和两个弟弟经常出状况,我不是替他们还赌债,就是...

为何不享受一天佛陀的日子

今天就算讲到死去活来,你仍然不悟!因为不悟的人,说...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轮金刚陀罗尼...

跳出轮回的苦

在这个三界轮回,最好的是天,再么人,再么阿修罗,阿...

念死无常

大家知道,一切有为法都是生灭无常的自性。经上说:呜...

极乐的五尘境界,就是弥陀的三身四德

关于积集智慧的资粮,本经讲到有二种因缘:第一个是有...

怎样忏悔才能消除自己的业力

问: 数年前我因车祸伤身,现在行走还是不便,我虽已...

【佛教词典】大戒

(术语)大小乘之具足戒,对于五戒,十戒等。谓之大。...

【佛教词典】恭敬

【恭敬】 p0949   大毗婆沙论二十九卷十九页云:云何...

金色僧人代受刀灾,父母由此深信佛法

原文: 唐抚州刺史妇祖氏,皈敬地藏大士,信心真切,惟...

佛教徒的化妆与美容

早上醒来我会用智慧水洗涤脸,让贪嗔的油垢不再污染本...

【推荐】五戒的制戒因缘

五戒是佛教的根本戒条,需要全体佛教信徒都必须遵守。...

修行之秘诀--一向专志

一向专志是有成就的菩萨之修行秘诀。大乘经典讲阿鞞跋...

大安法师:内心有挂念,无法一心念佛怎么办

问: 我是一个初学佛的人,应该放下万缘念佛,但总是...

「无常」即是「无我」

一、无常是苦 佛法的基本观念是苦,因为无常所以是苦。...

【佛学漫画】弘一法师

弘一大师的故事...

如何理解《金刚经》的「无」与《无量寿经》的「有」

问: 我修净土宗念佛,但一日初闻《金刚经》后,虽然...

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

《大报恩经》里面,善友太子到海中取如意宝,要满众生...

人身到底「难得」到什么程度呢

佛教里有一句大家都听惯了的话:人身难得。到底难得到...

惟贤长老《净土教的圆融、顿悟及其影响》

佛教传入中国,自后汉至魏晋南北朝,有关净土的经典翻...

如果研究过唯识,你就不敢去伤害任何一个众生

万法唯识,万是代名词,表示很多、很多无量无边的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