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背娑婆而向极乐

大安法师  2016/12/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背娑婆而向极乐

无明所引。弃觉逐尘。违远真体。故名曰背。返其去路。复使归还。斯之谓向。即指背娑婆而向极乐也。《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先看这一段。现在怎么理解这个“背”?返背而向,“背”就是讲一念无明,“不觉”而有一念,这就是无明。这个无明是指根本无明,与生俱来的。“无明所引”呢,就“弃觉逐尘”,意为弃舍本觉,追逐外尘。这个尘就是指“三细六粗”,我们学法相、唯识会学到这些概念。“三细”就是由于不觉而起一念,形成了无明的三种业相,它非常微细。

第一种是无明业相。无明业相有觉和不觉、染和净这样的东西,从真如本体变成了阿赖耶。这时候阿赖耶里面还是很微细,还没有分出能所、主客体,但是已经具有了微细的变化,这叫无明业相。

第二种是能见相。在无明业相里就有一个觉明了,想看的东西,这时候就形成了一种对待,一种主客体、能所。它有妄染、能见的这种能力啊,就形成了能见相。

第三种是境界之相。当有了能见相,就有一个对待,显现境界之相,就真的看到境界了。

这就是无明的三种微细相状:业相、能见相、境界相。

“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六粗”是怎么显现出来的呢?有了境界相,就会有一种“我要了解它,我要分别它”之心,这就是“智相”。智相念念地了别、分析不断,就形成“相续相”。

相续相显现出来了,就执著它是苦是乐、是好是坏,叫“执持相”。执著的时候,就给它建立一些名相概念,假立名相概念,这叫“计名字相”。有了计名字相的时候,身口意三业就造业,叫“起业之相”。造了业就不得自在,这个业把你系缚在三界六道,不得解脱,它就有苦报之相,“业系苦相”。

这就是《法华经》讲的“穷子舍父逃逸”喻,渐渐地违背了我们的真如本觉之性,随逐虚妄的境界之尘。

这就是“背”,就是“背觉合尘”。

现在我们闻到了佛法,尤其闻到了胜妙的净土法门,要“就路还家”啊!我们是从这条路上迷失的,就不需要再找其他回归的路,就循着这条路回去。原来是向外跑,现在掉过身来向内走,这叫“就路还家”,去见自己的大慈悲父。

“就路还家”,如果是通途教法的修行,那就是先从去除粗的烦恼做起,先破“计名字相”和“执持相”,也就是破“我执”。其次是破“相续相”和“智相”,就是扫荡“法执”。

“我执”、“法执”扫荡之后,再破无明的三种阿赖耶识的细相。修行至等觉菩萨的位次,破最后一品生相无明时,即破了最后的“无明业相”,此时就朗然大觉,回归到真如自性本体了。

这就是到家了,波罗蜜多(到达彼岸)了,这就是“向”。这个“向”,在净土法门就是信愿称名。

厌离娑婆就是“背”,欣慕极乐就是“向”。

娑婆世界整个就是一个无明业相,三细六粗具足。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是涅槃的常乐我净。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在弥陀的光明愿力慈悲加持之下,破这个“三细六粗”,势如破竹,很快破尽。

首先,一往生之后就没有“我执”,因为阿弥陀佛的大愿就是让我们不要贪计身见我执的。没有“我执”,自然就没有“法执”;没有“我、法”二执,自然就能够契入到无生法忍。在念不退当中自然就能够到达一生补处位,很快能破“三细六粗”,这就是“背娑婆而向极乐”的意思。

这也就是从“迷惑颠倒”到“觉悟”的一个过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为临终昏迷者、聋人助念有用吗

问: 有人平素信愿念佛而临终中风失语,神识昏迷,此...

大安法师:信得越深,念得就越切

这句名号我们要念呢,要有一些前提:第一是信愿,第二...

念佛至诚恳切的心发不出来怎么办

问: 法师好。念佛至诚恳切的心不会发,不知道心在哪里...

持诵往生咒的功德利益

往生神咒,全称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简称往...

修净土的人是专修好,还是圆修好

问: 有法师说,净密双修的功德最大,单修净土念佛法门...

净土念佛什么时候成就呢

问: 净土是念佛往生成佛,密宗是现今成佛。请问净土...

西方极乐净土是真的存在吗

问: 西方极乐净土是真的存在吗?只有修得正果才能看...

这句名号对我们来说,就是命根子

六字洪名,昙鸾大师说是清净法身,真实智慧。清净法身...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极乐净土去此不远

没有得念佛三昧的众生,带业往生的众生,他临终感应道...

助念得力是不是就能百分之百往生

问: 近来有一助念团很有影响,据说很多生前不信佛或...

净业行人要有觉知,要在今世了脱

问: 密宗与净土都是从净门入,二者之间有何区别?是不...

时常做怪梦恶梦,用什么办法解决

问: 弟子时常做怪梦、恶梦,长久以来睡境难安,身体...

【佛教词典】取

取有四种,谓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执取诤根执...

【佛教词典】地波罗蜜

即菩萨于“十地”阶位所修波罗蜜行之檀、戒、忍辱、精...

阿弥陀佛像为何总是站着的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像总是站着的...

圣严法师《因为柔软,所以坚强》

柔软与坚强,两者看起来虽然像是对立的,但却可以同时...

你能观照的心,也是唯心所现的一个因缘

若已了知彼义无者,蛇觉虽灭,绳觉犹在。 我们前面以无...

智谕法师:清净心

今天和大家讲清净心。清净心对修道人很重要。经上说:...

念佛虽易,殊不知为真实出生死之要路

【原文】 念佛虽易,世人不知,都轻视为寻常,殊不知为...

进厕所的布施法

每次入厕之际,观自身成金色宝瓶,瓶内甘露续流。 (...

三宝门中好求福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这会儿呢,我们上到法雨寺的这个...

业障障碍我们修净土法门

一件很难理解的事:修净土一法有这么大的利益,但是很...

切莫随便呵毁僧伽

僧众这么多,当然龙蛇混杂,有圣僧也有凡僧,有持戒清...

颠倒的屠夫

宫门前,跪着一位身披兽皮的屠夫,希望能谒见阿阇世王...

开悟不一定要打坐

随着佛法的兴盛,学禅打坐的风气也越来越流行,可是,...

想了生死必须掌握正确的轨则

初学者必须由文字来做引导的,这以下举出一个实际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