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句佛号圆融四法界

大安法师  2019/09/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句佛号圆融四法界

一句弥陀,圆融法界。觌体全真,交罗无碍。——彻悟大师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圆融的法界。什么叫法界?根据现象和本体的关系,华严宗概述为四法界。

第一种是事法界。这里的“法”是指万法,依据不同的分类,有色法、心法,无为法、有为法,圣贤法、凡夫法等;“界”就是界别、分界。诸法各有自体,且分界不同,从而构成了千差万别的现象界,称为事法界。

第二种是理法界。纷纭复杂的诸法,从本体上来看,都是一真如性,理上是平等一味的,是不二的。

第三种是理事无碍法界。森罗万象的现象界与本体界,是有机的一体,是不二的。理和事相即相入,圆融无碍,这是理事无碍法界。

第四种是事事无碍法界。现象界的一切法可以互为作用,相渗互即,主伴圆融。事事无碍法界是契入到不二状态中呈现的实相,这不是凡夫业力所能感召的。无碍就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比如说无量寿、无量光。由于是无量光,因而横遍十方,意味着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等于往生到十方刹土。这就是一土即一切土,一切土即一土。

由于是无量寿,因而竖穷三际,阿弥陀佛就是法界藏佛,极乐世界就是法界藏土,见到阿弥陀佛就等于见到了十方一切诸佛。这就是一佛即一切佛,一切佛即一切佛。

在事事无碍法界中,时间和空间也超越了。从时间上来说,一念可以延拓为无量劫,无量劫可以浓缩为一念,这叫念劫圆融;从空间来说,大小、广狭也被超越了,能够圆融无碍。比如,须弥山入到芥子里,须弥山没有缩小,芥子没有放大,可以相融互即。

《佛说无量寿经》讲,极乐世界声闻、菩萨的手掌能够安立十方无量刹土。一个手掌是一个很狭小的空间,但却能够容纳广阔的十方无量刹土。

而且在事事无碍的状态中,任何一法界都可以作主,其他的法界为伴,主伴圆融。一切法互为一体,叫相即;一切法互相辅助、无碍,这叫相入。相即相入,重重无尽。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事事无碍就称为法界的缘起。这句“阿弥陀佛”佛号,能对四种法界都圆融无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绝食求往生这样可以吗

问: 有一位女居士,因为婚姻失败,十分痛苦,不想活...

广钦老和尚指导如何内心用功磨好剃头刀

有一天,在建筑工程正忙,工程车、建筑工人都来准备做...

【推荐】念佛能否往生,但问自心,不必他求

一心可现十法界 一切境界都是从心所现。一心可现十法界...

修净土最忌讳夹杂

大凡修净土人,最忌是夹杂。何谓夹杂?即是又讽经,又...

愚夫愚妇没做利他之事,为何也能往生

问: 《净土圣贤录》中的许多事例,愚夫愚妇等念佛,并...

如不念佛,每日造作获罪无量

菩萨谓查母曰:汝何不勤勤念佛?答曰:因添儿孙,时常...

大安法师:述而不作话念佛

记者: 我们这些众生是迷惑颠倒、无明障重、有很多的...

大安法师《执持佛号,秘诀神丹》

南无阿弥陀佛!诸位大德法师,诸位居士同修: 今晚我...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深心誓出爱欲海,念佛顿断生死流

人身难得而易失,三途时长而苦重。 深心誓出爱欲海,念...

想要接触到这个光明,就一定要念佛

阿弥陀佛是无限量、无边际,要对治我们的心和我们凡夫...

相信了弥陀的功德,才能把名号执持住

相信了阿弥陀佛的名号的功德,他才会去执持啊!执就是...

善导大师超越其他祖师,这种说法对吗

问: 听有些法师说,善导大师是开宗立教的祖师,是祖...

【佛教词典】灰河地狱

(界名)十六游增地狱之一。...

【佛教词典】慧方

(一)(629~695)唐代僧。牛头宗第三祖。润州(江苏)...

修行中遇到障碍该如何克服

问: 在修行当中遇到障碍,如何克服? 大安法师答:...

反闻闻自性与反闻闻妄想

我师兄弟,他问海公一个问题问得很好,他说:反闻闻自...

欲爱的根源来自于这念心

过去,佛住在舍卫国只树精舍时,为所有的天人等四辈说...

本分的钱都受不住,意外的财能守住吗

人人都讲发财,所以炒股,发财来得快嘛。可也别忘了赔...

在家居士的50个注意事项

无戒不能修佛,修佛不能不持戒;世俗万事皆然,无戒无...

祸福吉凶,汝自作怪

【示沈元辉曰:深潜不露,是名持戒,若浮而外,未久必...

我们最坏的毛病,就是爱说别人的坏事情

我们最坏的毛病,就是爱说别人的坏事情,看别人有一点...

星云大师《佛教的时空观》

第一篇时间(剎那不算短 劫波不算长) 1 前言 晋朝田园...

世间的四种布施与供佛无异

出自《佛说处处经》 佛欲度世去。诸比丘白佛言。诸在世...

先超越妄想,才有办法放下主宰

一个有志气的修行人,一定追求临终的感应道交。临终的...

释迦牟尼佛名号的含义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为我国广大...

净业行人的遗嘱样本

XXX、XXX、XXX,我的亲人们、孩子们: 今天我趁着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