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转五浊而成清泰

大安法师  2022/08/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转五浊而成清泰

【疏文】

上言灵明湛寂之体,本无清浊向背,毕竟平等,惟是一心。今谓约生灭门,以不如实知真如法一故,不觉心起而有其念,则无明所覆,失本流末,浑乱真体,故名曰浊。如澄泥沙,复使净洁,斯之谓清。即指转五浊而成清泰也。

上面详明讨论的灵明湛寂,寂照不二,光寿交融之体性,乃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清净本然,本无清浊向背,凡圣是非之分别。以从本以来,离诸名相,等同一味,唯一真如妙净宝觉。

今赞誉此阿弥陀经妙德,乃是约生灭门说。只因我等凡夫,不了真如体性,平等一相一味,即此不知,即是根本无明。由明立所,觉明为咎,于无相中生起幻相,于无分别中妄生分别执着,则此妙明真性而为根本无明所覆盖,故而失却故乡明月,舍父逃逸,客走他乡,竛竮流浪。

所谓以依寂照不二之真如法故,有于无明(无明依真如而起)。以有无明染法因故,即返熏真如。以熏习故,则有妄心,而变为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有二种义,一者觉义,二者不觉义。不觉心起而有其念,现妄境界。以有妄境界染法缘故,即熏习妄心,令其贪恋执着,造种种业,生死不断,受于一切身心等苦。

此“失本流末” 即谓失却真性,流入三细六粗,众生之轮回境(无明业相,能见相,境界相为三细;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业系苦相为六粗)。

我等众生为此无明所引,起惑造业,浑乱光寿真体。诚如《楞严经》所喻:“譬如清水(喻真性),清洁本然。……有世间人,取彼土尘(喻无明惑业),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汩然,名之为浊。”即以投土于水而喻五浊之相。

佛一代时教,开显八万四千法门,悉为“澄浊而清”所施设。如澄泥沙,复使清洁。

《楞严经》云:“如澄浊水,贮于静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沉,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明相精纯,一切变现不为烦恼,皆合涅槃清净妙德。”

蕅益大师释曰:“还以澄浊得清而喻修证之相。静器者,即喻本不生灭圆湛之性。如澄浊水,须贮静器,欲破五阴,须观(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本如来藏也。静深不动,喻观行力深也。沙土自澄,喻相见二分不复相织,圆伏五住烦恼而粗垢(见思惑)任运先落也。

清水现前,喻真谛理明,亦复相似见三谛理(真谛、俗谛与中谛)也,初伏客尘烦恼,正明断界内见思,伏界外无明也。去泥纯水,喻断界外别惑(尘沙惑与无明惑),从圆初住分断,乃至妙觉究竟断尽,故曰名为永断根本无明也。若至明相精纯,则成佛界无上法性五阴。虽复同流九界,变现一切善恶无记有漏无漏诸五阴法,而皆是巧用性恶法门,不被恶法所用,故云不为烦恼。了知性恶即是性善,全用即体,十界无非常乐我净,故云皆合涅槃清净妙德也。”(《楞严经文句》卷四)。

此为通途佛法,凭自力断惑证真,转五浊而成清泰之必由途径,是为难行道。

然净土持名妙法,无藉劬劳修证,但持名号,即可澄浊而清,转五浊为五清,奇特胜妙,超出思议第一方便。

诚如蕅益大师开示:“只此信愿庄严一声阿弥陀佛,转劫浊为清净海会,转见浊为无量光,转烦恼浊为常寂光,转众生浊为莲华化生,转命浊为无量寿。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弥陀要解》)冀诸净业同仁,三复斯言,铭之五内,拳拳服膺,信解笃行,自可获致“澄浊而清”之奇勋,得佛髻中宝珠之特赏。

《弥陀疏钞》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只要有清净心,念诵外道经典也能往生吗

问: 我们听说往生的关键是清净心,只要心清净,哪怕是...

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

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 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

虽属惑业凡夫,亦可承佛慈力带业往生

观汝所说,足知汝虽看《文钞》、《嘉言录》,依旧绝不...

阿弥陀佛今天就来接引,我们会作何反应

一、一个设问 如果阿弥陀佛今天就现身来接我们往生极乐...

星云法师:不要让阿弥陀佛代替我们报恩

佛教道场往往对发心捐献的信徒说:「功德无量!将来阿...

星云大师见闻的一则念佛感应故事

当我执笔写此文时,心中涌起无限的惭愧,我应该向诸佛...

《无量寿经》的五种原译本

一、《佛说无量寿经》 曹魏康僧铠 译 二、《大宝积经无...

一句名号成佛有余,何况世间的福德利益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由弥陀悲智愿心称性缘起,乃法...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专修净业,自得心开

念佛之人,不可涉于禅家参究一路。以参究者,均不注重...

佛教的规矩是否是有男尊女卑的现象

男身具七宝。女身有五漏。何名七宝。一有志气之宝。到...

四依法之「依法不依人」

大家来东林寺,大部分是有向道之心的,不是求五欲享受...

修人天善与往生净土有何关系

问: 修人天的善,对于我们培养往生净土的福德资粮,...

【佛教词典】真无漏智

真正无漏的智慧,即佛菩萨的智慧。二乘人虽然也有无漏...

【佛教词典】迷悟因果

谓迷与悟各自有其因果。就四谛法而言,迷妄之因为集谛...

圣严法师《温柔对待亲爱的人》

对待家人,我们习惯成自然地不懂礼貌,不会温柔,不是...

道证法师预知时至,回归弥陀愿海

信愿坚固,勇猛精进。跨越忧恼,净心画佛 在病苦中,师...

发心大的人,福德就厚重

《感应钞》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江西有个姓舒的教书先生...

梦参老和尚:修行的资粮

道的时候要有助道因缘,什么是助道因缘呢? 你修道的...

不要为了小利而改变目标

过去有个人在门前种了两棵果树,两年后结了果子,其中...

总觉得往生很容易,平时念佛就不是很精进

问: 弟子总觉得往生很容易,只要具足信愿就可以,所以...

《十种逆境为道场》译文

【原文】 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

生命的根源在哪里

我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应该要先建立二种大乘的正见,...

念佛念到什么样的境界才有把握往生

问: 念佛念到什么样的境界才有把握往生?念佛有追求...

每逢佳节更要精进用功回向众生

世间有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佛弟子应该每逢佳节...

梵志丧女 焉知非福

一天,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为弟子们开示时,有位...

无力救度菜场的许多物命,该怎么办

问: 在菜场面对许多物命,自己无力救度,当如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