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十种逆境为道场》译文

大安法师  2011/12/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原文】

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恼,以病苦为良药。

二、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骄奢起,必欺压一切。体难本妄,难亦奚伤?以患难为解脱。

三、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学躐等,必未得谓得。解障无根,即障自寂,以障碍为逍遥。

四、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愿不坚。愿不坚,必未证谓证。究魔无根,魔何能娆?以群魔为法侣。

五、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志轻慢,必称我有能。成事随业,事不由能,以事难为安乐。

六、交情不求益我。情益我,则亏失道义。亏道义,必见人之非。察情有因,情乃依缘,以弊交为资粮。

七、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内心自矜。内自矜,必执我之是。观人妄为,人但酬报,以逆人为园林。

八、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意有图,必华名欲扬。明德无性,德亦非实,以施德为弃屣。

九、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必动。痴心动,必恶利毁己。世利本空,利莫妄求,以疏利为富贵。

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则人我未忘。存人我,必怨恨滋生。忍抑为谦,抑何伤我?以受抑为行门。

如是居碍反通,求通反碍。于此障碍,皆成妙境。……是以如来于障碍中得菩提道。

——妙叶《宝王三昧念佛直指》

【译文】

第一、思惟身体不求没有疾病。身体没有疾病,贪欲就会生起。贪欲生起,必定会破毁戒律,退失道心。了知疾病本性空幻,疾病便不构成恼害,因此以病苦为良药。

第二、处世不求没有患难。世间没有患难,骄奢之心就必定会生起。骄奢心生起,必定会欺压一切。了达患难本自虚妄,患难又何能伤害?因此以患难为解脱。

第三、参究心性不求没有障碍。究心没有障碍,所学道业就会躁进躐等。躁进躐等必定会没有得到法益而自称得到法益。明白障碍本来无根,障碍就自然寂没,因此以障碍为逍遥。

第四、立行不求没有魔障。积累功行没有魔障,誓愿就不会坚固。誓愿不坚固,必定未证道果而自称证得道果。推究魔性无根,魔何能扰乱?因此以群魔为法侣。

第五、谋事不求容易成功。事情容易成功,就会志存轻忽骄慢。志意轻忽骄慢,必定会夸耀我多有能耐。考量事情的成败,都是随宿业而决定,成功并非取决于能力,因此以办事艰难为安乐。

第六、人际交情不求有益于自己。交情有益于自己,就会亏欠道义。道义亏欠,必会常见他人的不是。察知交情厚薄总有前因,交情亲疏乃依缘而起,因此以亏己利他的交情为资粮。

第七、与人交往不求随顺适应自己。他人随顺适应自己,就容易引发傲慢心。内心傲慢,必定会执著我的正确。观察为人处世,种种虚妄行为,难以理喻,人人只是在酬还宿业果报,因此以冤家对头为功德园林。

第八、布施行德不要求回报。行善希望回报,就会意有图谋。意有图谋,必定会求取虚名。明了布施无自性,福德亦无实性,因此以布施之德为可被丢弃的旧鞋子。

第九、见利不求沾润分成。想要利益分成,痴心就必定蠢动。痴心蠢动必定争夺财利,毁损己德。了知世间利益空幻,利益切莫妄求,因此以疏淡利益为富贵。

第十、被人冤屈不求申明。申明冤屈,则人我未能忘怀。心存人我,必定会滋生怨恨。安忍冤屈为己谦德,冤屈又何能伤害我?因此以受冤屈为修行。

这样身居障碍之境反而通达,企求通达反而障碍重重。如能智慧观照,这十大障碍便都能成为修道妙境。……所以,一切诸佛如来于障碍中证得菩提道果。

【按】

十大碍行极具佛法精髓,真金不怕火炼,钢刀不拒石磨,吾人当智慧观照,先令身心居于种种障碍之中,则众魔诸恶障碍之境,正是成就我等道业之逆增上缘。愿深味而力行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做自己的主人翁》

儿童、青少年是我们社会、国家的未来主人翁。这是一句...

可以同时修多个法门吗

问: 师父,一个修行人可否同时修几个法门?其实,很...

单持佛号力量小,兼持咒语力量大,这是怎么回事

问: 顶礼法师,也有一种说法,单持佛号力量小,兼持咒...

自律管好自己,慎独切莫放逸

我年轻时有一次前去看望一位老和尚,他房间的墙上贴着...

广钦老和尚的考试,您能及格吗

练就忍辱不动心 我的两位剃度恩师,是跟随上广下钦老和...

【推荐】古人的修身箴言

教子的金科玉律 父母同负教育子女责任,今我寄旅京华,...

梦参老和尚讲《修行》

第一讲 学三皈依 诸位道友!时间过得很快,我离开这里...

怎样去调伏这一念心

佛法的修学,跟我们一般世间做的学问,在过程当中有一...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四土圆融速成佛果

依天台从断惑的程度来分,十方刹土有四种:凡圣同居土...

如何修学念佛法门才不至于走弯路

问: 如何修学念佛法门才不至于走弯路? 大安法师答:...

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

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此...

念佛切不可以躁妄心先求感通

原文 窃谓座下此心,实属不可思议。然于关中用功,当以...

【佛教词典】二十二根

【二十二根】 此是促进增上作用的二十二种法。即:眼、...

【佛教词典】三衍

(名数)衍者梵语衍那Yāna之略,译为乘。三衍者,声闻...

带着前世记忆的一品高官

清朝初年有一位记得前世经历,深受顺治、康熙皇帝赏识...

斌宗法师《我人生死之由来》

前言 学佛主要在求离苦得乐,生死之苦冠于一切,同时...

大安法师:极乐世界是物质世界还是心灵世界

《大乘起信论》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我们...

为什么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

我们看丁七的普等三昧愿。 这一段我们讲到本尊的功德。...

念佛相应的秘诀

一念相应一念佛,体现了净土法门的一个本质特点:以佛...

自己的一座佛堂

在路上遇到一位陌生人, 自称是我的读者, 他说: 听说林...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善良的人心胸坦荡,没有私心杂念,不会欺天瞒地,也不...

出家犹如脱海险喻

过去,有位智光长者请佛陀为大众宣说出家与在家之胜劣...

先明白念佛的目的,你就知道如何念佛

怎么念佛 以净土念佛法门为归,以持名为中心,持名念佛...

诚实是随顺法性的善行

佛言:其四恶者,世间人民,不念修善。转相教令,共为...

惟贤长老《三皈的广大意义》

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两足尊;皈依...

圣严法师《让孩子走自己的路》

问:台湾人小孩越生越少,父母的期望也越高,许多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