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修学念佛法门才不至于走弯路

大安法师  2012/02/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如何修学念佛法门才不至于走弯路?

大安法师答:首先我们要了解念佛法门对我们的重要性,尤其对于末法的五浊恶世的众生的必要性。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学佛的目的一定要称合佛的本怀,佛的本怀就是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的知见就是超越轮回的无住、无念的那种境界,所以学佛是最终极的出世间法。当然它能够含摄世间的善法,但是人天福报不能作为我们学佛的目标,了生脱死、圆成佛果是我们学佛的目标。

建立这个目标之后,怎么达到这个目标——选择什么法门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就是我们要考量的了。那么一代时教大部分分自力、他力。通途的八万四千法门侧重在自力修戒、定、慧,断惑证真,这条道路如果晋唐之际根机利的修行人还能够解决生死问题的话,那么到了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众生,基本上这条路没有一个人能走得通的。于是就要仰靠他力法门,就是仰靠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对我们的拯救:我们只要信愿持名,感通弥陀的愿力,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拿着莲华与观音、圣众来接引我们,横超三界带业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继续修行,圆成佛果。先了解这个。所以末法众生离开念佛法门没有一个人能够出得了三界。

那么建立这么一个基本的知见之后,我们怎么样直接进入到念佛法门?念佛法门的直接进入就是要在信、愿、行下功夫。通途佛法都要讲:先见道,才能修道,才能证道。那么我们净土法门从信心开始谈见道。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现量亲证到一个法界的秘密就是《阿弥陀经》讲的二“有”:“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彼土有佛,号阿弥陀。”这两个二有是惊心动魄的信息,是释迦牟尼佛开悟的境界,然后释迦牟尼佛把自己开悟的佛知见和盘托出。如果我们有信心,相信了这个二有,就是以佛知见为自己的知见,以佛的见道作为我们的见道,然后就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不需要自己去追求开悟——我们是开悟不到这个境界的。见到这个二有不仅是一般的行人见不到,就是阿罗汉也见不到,就是等觉菩萨也见不到,这就叫“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的一个法门。所以我们要靠信心契入:相信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决定救我,相信释迦牟尼佛介绍的法门不会打妄语。他们是具足大慈悲之人,不会做损害众生的事;佛是具足一切种智者,不会说不究竟的话。所以从信心下手,然后建立我们的愿: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这个信愿建立之后就老实念佛,一天或几千声,或一万声,或三万声,或五万声,一定要老实念佛,叫做死尽偷心老实念佛。往往我们凡夫众生有个劣根性——偷心不死。念念佛心里捉摸着是不是还有更殊胜的法门:听到一个密宗的师父来了赶紧去灌灌顶啦,弄点什么呀;听那个修禅的来了,是不是当生可以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呀。他就是这山望到那山高,今天张三明天李四,搞了半天——搞了几十年一头雾水,什么利益都得不到。所以你一个真正有信心的念佛人,不仅这些他宗的善知识不能使我们动摇,就是释迦牟尼佛现前都不能让我们动摇,这才叫真正的信心。

要知道你在理上建立这个信心之后,这个法门是最究竟的,最有利益的,而且是胜异方便。就像蕅益大师他的一个概述,这是“方便中第一方便”哪,佛所施设的一切法门都是方便,在这个法门里面这是第一方便。它太简单了,太容易了,只要念这个名号:这是第一方便。但是我们也不要以为太简单的东西就太低级,不是这个样子的。而且第二句话是“了义中无上了义”,它是大乘真空妙有中道了义当中最究竟的了义,义理非常深邃。“圆顿中至极圆顿”,在圆顿当中是登峰造极的圆顿。所以它的教、行、理:这个“方便中第一方便”是行经,“了义中无上了义”是教经,“圆顿中至极圆顿”是理经。教、行、理三者都是登峰造极的,所以才能够感得十方诸佛异口同声地赞叹以及往故先贤人人趋向的这么一个利益的。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简单的是低级的。有很多人自视其高,看到这个念佛法门愚妇愚夫都能念,他就觉得:“哎呀!我应该跟他们不一样,才能显示我的高明。”他就搞错了,他是以凡夫的生灭心去观照这个事情。你站在佛的平等心来看,佛的平等心一定要找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所有人都能修行的方法,才能体现佛的大慈悲心、大平等心和他的卓越的智慧。所以大家有幸碰到这个念佛法门,千万不要这山望到那山高。如果你这样地摇来摆去,你的信愿就解决不了,信愿解决不了,你就不能感应道交,这么一个殊胜的利益就由于我们有怀疑而失之交臂,一错又错,那就“可痛惜哉,可痛惜哉”。一定要信愿坚固,一门深入老实念佛。这个佛号成佛都有余,世间的一切都能在这个佛号中完满地得到解决。一法具足一切法,这是大乘圆顿的一个教育,你不要以为它简单,简单里面包含着一切,这才是真理。这个现代的自然科学家他也承认,一个科学是否有真理性,包括这个数学方程式有没有真理性,有个判别的标准,就是审美的标准——简单,越简单的东西越有真理性,可千万不要搞得太复杂。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智谕法师《佛七讲话》

第一天 万缘放下单提佛号 今天是佛七第一天,要和大...

《观无量寿佛经》第九观:真身观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此想成已,次当更观无量...

理观让你清净,事修让你庄严

问: 师父!阿弥陀佛!师父刚讲到怎么面对如灰尘的人事...

至诚恳切专念南无阿弥陀佛

很多人对于佛教净土理念,知道但是行不到。知之匪艰,...

突发疾病去世,如何判断是否往生

问: 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

「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如何理解

问: 《坛经》中说: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如何...

三净肉可以吃吗

问: 佛教里有三净肉可不可以吃? 如瑞法师答: 那是...

【推荐】今生没有往生,下辈子就更难往生了

智者大师,你看天台宗它念佛法门多障众生念佛观,念佛...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梦里的境界,是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

问: 如果梦中出现乌云、狂风,从前方冲击过来,从上空...

忆佛念佛必定见佛

若众心生,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

具此三心者,必生彼国

上品上生者: 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

亡者有瑞相,能否判断已往生极乐

问: 我们这里有一座净土寺,成立了助念团,好多居士...

【佛教词典】道谛非苦

【道谛非苦】 p1238 瑜伽六十七卷十五页云:道非苦受等...

【佛教词典】通行

(术语)道之异名。以能通达而趣于涅槃也。...

一直起烦恼又一直放下,这样有机会突破吗

问: 我现在在修学上好像遇到了一个瓶颈,我们现在一直...

【推荐】佛说有七种布施,不用一分钱就可得大福报

一者,眼施: 常以好眼视父母师长及一切人,不以恶眼...

大安法师:冤亲债主能否临终障碍往生

问: 请教大安法师,如果没有解决好与冤亲债主的关系...

在语言上要尽量忍耐,不要骂人

佛在世的时候,我们的本师释迦牟佛,昼三时、夜三时,...

将欲望转化为修行的助缘

欲望,是世界上所有动物最原始、最基本的一种本能。人...

虚云老和尚山居诗六首

稍得清幽处。头头总自然。 一间茅草屋。半亩藕花田。 ...

清净乞食住

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一日清晨,舍...

治心的方法

以静心对治动心: 现代生活紧张快速,大多数的人都患...

我们的生命大都是历史不断的重演

佛陀说我们的生命就像是一个无止尽的水流,它不是一个...

可以给家人吃三净肉吗

问: 如果家庭里婆婆和丈夫都不信佛,吃肉,现在婆婆...

随顺因缘的求职观

有句话说:「毕业即失业」,就业问题经常是社会新鲜人...

比丘闻莲喻坚固道心

佛陀在罗阅只耆阇崛山时,一日,城中有五十位长者子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