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将欲望转化为修行的助缘

德光法师  2017/12/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将欲望转化为修行的助缘

欲望,是世界上所有动物最原始、最基本的一种本能。人类的欲望是由人的本性产生的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是从心理到生理层面的一种渴望。欲望本身没有善恶之分,关键在于如何把握:把握不好,欲望会成为罪恶的种子;把握好了,欲望则可以成为修行的助缘。

印度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过:“对欲望不理解,人就永远不能从桎梏和恐惧中解脱出来。如果你摧毁了你的欲望,可能你也摧毁了你的生活。”

欲望是人类社会产生、发展、活动的源动力,人世间的一切活动,无论是政治、经济、科技、宗教、教育等,无不是欲望驱使的结果。从这个角度讲,欲望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必须有所限定,不能绝对的满足,因为欲望会随着满足而生发出新的欲望,永无休止。如果欲望被过度的推崇与放纵,那么就会展示其破坏性的一面。

其实欲望不仅仅是凡夫才有,即便是证得初果的圣人,也难免被欲望牵制。《出曜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人,特别喜欢淫逸之事,看见女的就拔不动腿,就想去搭讪,晚上做梦会梦到其美丽的容颜,会梦到与其携手游玩。有一次他妻子生病了,身体消瘦,此时他家刚好来了一位修道之人,她就向这位道人求助,但是又不好意思。那位道人就跟她说:“没关系,如果是隐私之事,我会替你保密的,放心好了。”

妻子这才说出实情,原来她身体生病,是因为丈夫昼夜淫欲造成的。这位道人就教她一个方法,当她的丈夫再要求行淫欲之事的时候就问他:“这是初果须陀洹应行的礼法吗?”妻子如法照做,果然很有效果,丈夫听闻妻子所问后生起惭愧心,心想,我都证得初果须陀洹了,怎么可以这样呢?然后就息止淫意,专心在静处修行,很快证得二果斯陀含,又证得三果阿那含。

从此以后,丈夫就彻底断除了淫欲之事。但这样一来,妻子不高兴了,质问他:“为什么不跟我行男女之事?”

丈夫回答说:“因为我看清楚你了。”

妻子自认为没有过错,便把亲戚族人都喊来评理。

丈夫无奈,找了一个很漂亮的花瓶,里面偷偷装满大粪,密封起来,又将其涂满香水,然后告诉妻子:“如果你爱我,就把这个花瓶当做是我抱着吧!”妻子便紧紧抱着不放手,丈夫见妻子已生爱意,就一把抢过花瓶,将其敲破,里面流出大粪蛆虫。此时丈夫问道:“现在你还愿意抱着这个花瓶吗?”

妻子掩鼻逃避。这时候丈夫跟妻子说:“我看你的身体就如同这个装满垢秽的花瓶一般,从头到脚有三十六种不净,有什么好贪着的呢?”

人们之所以贪,是因为没有认清事物的本质,一旦认清楚本质自然就不会再起贪心了。人的欲望满足不了会痛苦,满足了又会感到空虚,于是终日在痛苦与空虚之间徘徊。想要不痛苦,除非不生起欲望,但这又几乎是不可能的。

很多人学佛修行,知道欲望的过患后就开始压制自己的欲望,但是反而越是压制,欲望反弹的越是厉害,不得其法。贪吃、贪睡、贪财、贪色、贪名、贪利这些是欲望,而想要清心寡欲,无欲无为,何尝不是一种欲望呢?

其实想“不起欲望”本身也是一种欲望,本质没有什么不同。佛教讲“欲为根本,生死第一”,无论执着“欲望”还是执着“不起欲望”,都没有打破根本,不能了生脱死。

欲望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管不住自己的欲望。禅宗有句话:“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念头起来没关系,但是要及时观照到自己这个念头,一旦被观照,这个念头就不会产生很大危害。

就如同家里进来一个小偷,当你发现他后,他就不敢乱偷东西,而是退出房间溜掉。

其实欲望也是如此,如果当欲望生起的时候,你能够洞察自己这个欲望,甚至去解析这个欲望,那么这个欲望很快也会像理亏的那个小偷一样悄悄溜走。

对于欲望,东西方有纵欲主义、禁欲主义、节欲主义三种不同的态度,佛教严格来说不属于上述三种其中的任何一种。

《大乘阿毗达摩经》偈云:“非染非离染,由欲得出离,了知欲无欲,悟入欲法性。”

欲望的本性既不是染污的也不是清净的,但正是因为欲的存在,才能修行得以出离。

太虚大师在《人欲之分析与治理》一文中言:“在佛法之五乘法中,人乘节欲,天乘、二乘绝欲,大乘化欲。”

大乘的化欲就是将欲望转化为修行的助缘,用善法欲替代贪欲,然后再观空:欲与生欲者是不一不异的,离开欲,那么生欲者就不是“生欲者”,离开生欲者,欲也无法单独存在。

欲与生欲者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自性是本空的。这样如理作意,就可以转贪欲为道用。希望诸位都能够掌握化欲之法,能尽快将欲望转化为修行的助缘,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在生活中修要能够「轻现世重后世」

在生活之中修,就是指生活要有重心。重心是什么?解脱...

一切业障皆由妄想而生

前面我们谈到了禅宗的历代祖师,明佛心宗,行解相应,...

法门无量当广学

佛陀在摩竭国弘法期间,频婆娑罗王在王舍城兴建了竹林...

圣严法师《建设人间净土》

要使我们所处的世界变成净土,需要靠大家的努力。不管...

寿康宝鉴之戒淫格言

※张三丰真人说:人生在天地之间,承金木水火土五行之...

修心十德

1. 若闻讥讽 心能堪忍 不管别人的嘲笑,讥讽,打骂如...

君子有九思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

常想病时则尘心渐灭,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

寿者,福之本也。福者,慧之基也。念念思警策者,慧之...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往生论注

...

十善业道之不偷盗

《地藏经》云:「若遇盗窃者,说贫穷苦楚报。」 世间上...

不顾家人生病,自己到寺院做义工有功德吗

问: 有个女孩家里父亲和弟弟生病了她不管不顾,自己...

堕落到畜牲道,都在偿还宿债

我们修学佛法这个心不能间断,不要朝三暮四,放逸懈怠...

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佛言: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

【佛教词典】鬼眼睛

禅林用语。鬼怪之眼睛。比喻不正见,或毫无价值之见解...

【佛教词典】普贤菩萨

(菩萨)又曰普贤萨埵,普贤大士。同一体也,...

常行精进,出阴界狱

【第四觉知:懈怠堕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

找对自己的位置

不少孩子会被老师说成是笨小孩,家长为他们担心,他们...

何谓十二因缘

好,阿弥陀佛,各位大家吉祥。今天呢,想跟大家说说,...

拜祖先用不用烧纸钱

问: 拜祖公到底用不用烧纸钱?请解答。 大安法师答:...

慧律心语

◆人因怕死而祈求长生不老,怕容貌改变而浓妆艳抹,因...

佛陀为什么要施设种种方便法门

佛陀的说法有三个主题:第一个,先说明说法的内容;再...

职业涉及杀盗淫妄酒该怎么办

问: 很多职业会涉及到杀盗淫妄酒,您认为将来从事哪种...

圣严法师:苦与乐只是主观的感受

行菩萨道的人,心中没有任何度众生的念头,也不计较自...

具大慈心布施,如是福利最不思议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见诸老病及...

拜《药师忏》可以替代别人忏悔

在《《药师忏》法特点四》的日记中讲了《药师忏》第四...

菜里面有蒜,把蒜挑出来,这个菜还能吃吗

问: 在外面吃饭,菜里面有蒜,不吃蒜,把蒜挑出来,这...

赞佛及说法的十种功德果报

一、赞叹佛的功德,使一切众生都能听闻(因心及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