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极乐世界离开了这三苦

大安法师  2022/11/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极乐世界离开了这三苦

娑婆苦乐杂,其实,苦是苦苦,逼身心故;乐是坏苦,不久住故;非苦非乐是行苦,性迁流故。

这里就把西方极乐世界的这种但受诸乐,跟娑婆世界作一个对比。他要时时扣紧两土的苦乐的鲜明对照。那么我们娑婆——现在我们处的是娑婆世界,叫堪忍,这个世间众生很苦,但是他还能够忍受,就叫堪忍。在我们这个世间众生,是由于善恶业所感召的,所以我们感召的善业就会比较乐一点,恶业多就感觉苦一点。所以有苦有乐,这是交杂在一起。

如果严格地说是乐少苦多。那么,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一般经受着三种苦。第一苦是苦苦,一看到这个苦苦,我们都觉得好像有点黄连树上挂苦胆的这样的一个样子,为什么?我们首先这个苦,我们的业报身本身就是很苦的。人之大患就在有身,有这个身体,常常经受生老病死,种种五阴炽盛的苦,而且这时候又碰到了逆境,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下岗了,好不容易有点钱被人偷了,又碰到火灾了,本身又没有钱又碰了个大病要动手术了,等等这些,就是遭受着这样的一个苦啊,所以他就会苦苦。苦得没有办法呀,他可能就跳楼了,这样的苦。

所以,他有个特点是逼身心故,对我们的身心有一种逼迫,逼恼,让你感觉到走投无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所以我们每个人在一生当中,可能都会遭遇到这些,在逆境当中啊,你真的是感觉到这种身心的逼恼,多么的无奈,这样的一个情况。

好,再就乐是坏苦。有时候我们也会碰到一些顺境哪,比较快乐啊,但是本质上它也是苦,它会变化,它不能长久。所以这种变化,它就让我们还是感觉到他的滋味不好。

再有一种是中庸之道,也不苦也不乐这样的情况。也不苦也不乐,但是它还有苦,就是行苦,就是我们的五蕴里面的行蕴,它是念念像瀑布似的在流动,性迁流故,它的体性是不会停下来的。所以为什么我们会衰老?一年一年显得衰老了,现在这个四十岁的时候不如三十岁了,三十岁不如二十岁了。现在四十岁,如果到了六十岁的时候,又看到四十岁还很健壮了,很强盛了。

但我们都在走在衰老的过程,这种时间的脚步,它不会停留下来的。所以生命当中本质的苦,这点你在不知不觉当中你就遭受到这样的一种逼恼。就好像孔子在江面上所感叹的:逝者如斯乎。那个水呀,永恒地流,消逝过去。我们生命就是这个样子,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性迁流故。

那么在这个三界来看,一般我们的欲界的众生,这三种苦都会有。如果色界的众生,他没有苦苦,因为他离开了欲望。到了这个无色界,他没有前面两苦,但是他有行苦,他就是寿命八万四千大劫,那个禅定,但是他的行苦,等到这过了之后,他还要轮转。所以三界里面都有这三苦。

相比较,西方极乐世界就离开了这三苦。他没有苦苦,因为他首先的正报的身,就是金刚那罗延身,也没有种种的逆境,没有种种逼恼身心的一些苦的事情。他没有苦苦。也没有坏苦,因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那个土是法性的土,那个人是无量寿,所以他不会变坏,国土无衰无变,人是无量寿。也没有一种迁流之苦,他都没有时间的概念,他都没有春夏秋冬昼夜的概念。所以离开这三苦。

彼土永离三苦,不同此土对苦之乐,乃名极乐。

就是离开这三苦,不像我们这个世间——娑婆世间,它的乐是有一个对待的,是在苦的这个对待当中所说的一种快乐。西方极乐快乐,是超越了苦乐对待的那种绝待的乐,所以就称为极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你心里的苦恼和困惑是谁放进去的

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说有个人总是非常苦恼,他听说佛...

【推荐】你是快乐的时间多,还是痛苦的时间多

【阿难!譬如有人,谈说酢梅,口中水出,思踏悬崖,足...

贻误今生净土机缘,未知何世再得人身

我们知道这娑婆世界的剧苦,因因果果的冤家对头碰面,...

欲为三界众生一切痛苦的根本

首先了解欲的体性、作用、分类以及欲为根本苦的原因,...

娑婆世界的苦,一刻也住不下去

原文: 娑婆之苦,不可一朝居。当通身放下,一心念佛。...

中年失子之痛--感爱别离之苦

2012年6月17日下午4点多,在河南信阳读书的小儿子的同...

雨华衣庄严,无量香普熏

雨华衣庄严,无量香普熏。 此二句,名庄严雨功德成就。...

阿那律与跋提的出家缘记

三千年前的佛陀时代,释迦王族有二位王子,一位是摩诃...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怎样理解感应道交

问: 怎样理解感应道交? 大安法师答: 感应道交是净...

如何看待缘起性空与道德训诫之间的关系

问: 如何看待佛教教义中的缘起空等教义,与世尊教导我...

怀疑是往生的最大障碍

万修万人去这句话是真实不虚的。阿弥陀佛太慈悲,太有...

念佛切不可以躁妄心先求感通

原文 窃谓座下此心,实属不可思议。然于关中用功,当以...

【佛教词典】大日经疏

凡二十卷。善无畏(637~735)讲解,一行(683~727)...

【佛教词典】乌洛迦栴檀

(植物)Uragacandana,香木名。慧苑音义下曰:乌洛迦...

现代众生的十种业障缠缚

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生有十种业障缠缚。具体讲就是:无惭...

修行跟上班不一样

假设一个人,不发广大心,也不立坚固愿,整天人家共修...

大象与小狗

佛教常有一句话劝人的话:要结好缘、结欢喜缘:但是,...

如何解决人到中年的困惑

问: 弟子的丈夫在国内一所大学某机关任职中层干部多...

害人就是害己

从前有一个愚痴的人,因为他和别人有仇,所以常常要想...

鬼道的众生有哪些呢

在中国民间,将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鬼节,要祭祀祖先...

如何看待佛教的咒语

问: 我曾在网上查过咒语的来历、定义和作用,但说法...

因果的法则

佛法所说的因果法则,是遍通一切的,就是宇宙间的万事...

「香光庄严」是有何含义

问: 请法师开示下面一段话的含义:如染香人,身有香气...

佛教徒快乐的秘诀

大乘菩萨行的安乐行,不但要自己求安乐,还要所有的众...

持戒的金刚种子,不会因为造了罪业而破坏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个比丘尼叫莲华色比丘尼,这个比...

慧律法师《空的哲学思想》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诸位法师、诸位长官、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