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助念时应三班相续佛声不断

大安法师  2022/12/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助念时应三班相续佛声不断

三班相续,佛声不断。病人力能念,则随之小声念;不能念,则摄耳谛听,心无二念,自可与佛相应矣。念佛声不可太高,高则伤气,难以持久;亦不可太低,以致病人听不明白。不可太快,亦不可太缓。太快则病人不能随,即听亦难明了;太缓则气接不上,亦难得益。须不高不低,不缓不急,字字分明,句句清楚。令病者,字字句句,入耳经心,斯易得力。念佛法器,惟用引磬,其它一切,概不宜用。引磬声清,听之令人心地清净。木鱼声浊,故不宜用于临终助念。又宜念四字佛号。初起时,念几句六字,以后专念「阿弥陀佛」四字,不念「南无」,以字少易念。病人或随之念,或摄心听,皆省心力。家中眷属如此念,外请善友亦如此念,人多人少,均如此念。不可一起念,歇歇又念,致令病人,佛念间断。若值饭时,当换班吃,勿断佛声。

临终三大要

三班相续,念佛的声音不间断。病人如果还能够跟着念,就随着助念的声音,他自己小声念;如果力气不够,不能念,这个病人可以摄耳谛听。心里跟着念,那心里被这个佛号所摄住,就心无二念。如果不听佛号,不用佛号摄心,那还是妄想纷飞的。心无二念,自然就可以跟阿弥陀佛的名号光明、愿力相应,相应就能够成办往生的这桩大事。

念佛的声音不宜太高,声音念得很高昂,好像都念到云霄里面去了,会伤气,难以持久。但也不能太低,低了病人听不清楚。不可太快,也不可太慢。太快了,这个病人跟不上,听不清楚;太慢了,这个气又接不上来,也难以得到利益。佛号要不高不低,不缓不急,中庸之道。尤其要站在病人的立场去看,一定还是要略为慢一点,他才能够听得字字分明,句句清楚,字字句句这个佛号都经过他的耳根听进去,入到他的心里去,这样才能够得力。

助念团对这个佛号的节奏、速度快慢是要经过训练的,不经过训练,拉个队伍就上去,常常就会高和快。我有时候参加一些助念,就发现很快。念起来很难持久,自己都觉得很累。所以一定要慢下来。慢下来,念的人也不会辛苦,他能长久。就好像我们东林佛号,正因为缓慢,二十四小时念下来没有关系;如果念得很高、很快,二十四小时是念不下来的,嗓门都会沙哑。所以对这个快慢高低问题是要研究的,一般以低沉缓慢为主,可能入到病人的心里效果会好一点。

再就是念佛时候的法器,唯用引磬,其他的一概不用。不要什么铃鼓、木鱼,什么都上,像一个演奏乐团一样的,这个时候不是演奏、表演的时候。就是一把引磬,其他的一概不用。为什么只用引磬?引磬的音声是金属的声音,比较清越、清净、有穿透力,听了之后,令人心地清净,也能够让他在昏迷状态或者禅定状态……,这种引磬的声音能够穿得进去。有些大修行人如果入定了,要让他出定,那常常就是用引磬来让他出定。木鱼的声音比较浑浊,一般引磬和木鱼是配合着用的,清浊,阴阳,是能够导致平衡的。平时还是引磬和木鱼同时用,但唯临命终时助念,只用引磬。木鱼不宜用在临终助念的这个场合。

再就是关于六字和四字的问题,印祖裁定,宜念四字佛号。刚开始可以念几句六字佛号,但以后就专念“阿弥陀佛”四字,而且在音节的加重方面,还应该注重这个“阿”字。那念四字,不念“南无”,就是由于字少容易念。考虑到病人在那种临终的时候,心力很怯弱,六根、精神在涣散的时候,不要让他听的字句很多。为什么佛号才功德更大?如果你跟他诵《地藏经》,诵得那么长,他是很难摄受的。念的字数少,他摄心听得清楚,那念的人也省力气,听的人也省力气。所以念四字。

家中眷属这样来念,如果家中眷属不够,从外面请了一些莲友参与,也这样来念。无论人多还是人少,均以此方法来念。在这里要注意,不可以出现一种情况:大家一起念,念了大家再休息一下,休息好了再来念。这就佛号间断了。这里,一个原则就是佛号不要间断。就是到了吃饭的时候,也应当换班去吃,不要全都一窝蜂地跑了。如果念了很长时间,肚子很饿,一看到饭食来了,眼睛发亮,都跑了,把病人撂在那里了,那不行。所以换班吃,佛号不断。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转念念佛,直到妄想消灭,佛号独存

这个佛号的操作,是在一个什么情况之下操作? 我们在两...

有人障碍我们念佛,还应该顺从吗

问: 请问法师,如果有人障碍我们念佛,还应该顺从吗...

忆佛念佛,自得心开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我们栽培往生的力量,必须要不可破坏

佛陀这种权实二法的操作是怎么回事呢?是唯佛与佛乃能...

散心称名,能否除罪?能否往生?

问:散心称名,亦除罪否。 说这散心能不能除罪呢?你说...

念佛为什么要兼修禅观

为什么念佛要兼修禅观?就是为了改变你的心态!因为你...

是心力带动佛力,还是佛力带动心力

诸位!我们这样想,当我们念佛的时候,有两种力量:一...

阿弥陀佛临终接引的佛力加持

佛能度一切众生,但是他不能度无缘之人。我们说佛不度...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为什么你觉得净土之法那么难信

在这个以科技和经济为主流的当代社会,佛教无可避免地...

我们为什么要发菩提心

那菩提心怎么发得出来呢?不是凭空就能发出来的。菩提...

念佛法门了生死之易

唯念佛法门,全仗阿弥陀佛大慈悲愿力,若具真信切愿,...

大安法师:讲预测和问灾难是否正修

问: 我们有些同修很喜欢大谈感应,或讲些预知,问灾...

【佛教词典】一百一十城

(名数)善财童子以福城为起点,次第南行而求善知识之...

【佛教词典】三苦

苦苦、坏苦、行苦。苦苦是世人即有生死之身,已经够苦...

这一句佛号是方便,也是究竟

这个息灭贪瞋痴,它很重要的,诸位要有一个很正确的观...

从敲门声看出你的修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伯特赫拉别恩曾提出过一个公式:信...

无我浅谈

一切法都是依因缘和合而生,缘散而灭,相对的,彼此相...

持戒与作善,功德果报天壤之别

戒法跟善法的差别。这是论它的性质,要是讨论它所成就...

【推荐】心的五种归纳

佛教把我们的心归纳为肉团、缘虑、集起、含藏、真如五...

破斋酬业的故事

破斋酬业,这是《现果随录》里面记载的,也是安士居士...

善良才是最好的护身符

有这样两个故事: 一说某地一辆班车开往甲城,路遇4名...

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在哪里

学佛,第一个叫破除我执,要懂得这个身体不是实有的,...

新春的供养

今天讲的内容都关系到我们怎样做人,怎样修行,怎样务...

李炳南老居士《常礼举要》

(一)居家 一、为人子不晏(晚)起,衣被自己整理,晨...

贪婪欲已取代了感恩之心

乞丐:能不能给我一百块钱? 路人:我只有八十块钱。...

「人无我」与「法无我」

一切法无我,我人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第一是一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