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得人身感天福的行为规范

大安法师  2023/05/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得人身感天福的行为规范

人天福有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得人身、感天福的一些行为规范。

首先从孝养父母来看,作为一个人的道德人格的基础,要有孝道,孝道也表明一个人知恩报德的基本的道德心理。为什么要行孝道?因为在这个世间上,对你最有恩德的是父母,父母是世间福田之最。孝养父母最基本的条件,要赡养父母,保持父母的物质、衣食不愁。

这个“养”还包括让父母生欢喜心,顺着父母的心。早、晚都要去问寒问暖,父母没有说之前,就得要满足父母的心理上的需求。进一步,还能够光宗耀祖,成就一番世间的事业。那最高的孝顺是要孝顺父母的佛性,顺父母的佛性,养父母的法身慧命。只有佛教才赋予了孝的更高的内涵,就是要令父母出离三界的轮回,让父母能圆成佛道。这就是莲池大师说的,“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父母双亲得以离开三界的尘埃,作为子女的孝道才算真正成就了。

所以佛教作为印度出现的一种宗教,它能来到中国,能够生根、开花、结果,被震旦国人所接受,这跟佛教重视孝道,跟儒家的“百善孝为先”这个理念能够接通,有很大的关系。孝永远是一个法界的真理,做人的起码的道德规范,违悖孝道就是恶法。

奉事师长。这个“师长”有世间的师长,就是教我们知识技能的,小学、中学、大学的这些老师们,还有出世间教我们佛法的师长,称为善知识或者和尚阿阇黎。对这些师长都得要有恭敬心,奉事;要有弟子之相;要代师之劳,像大地一样的心,要有仆人那样的心;要舍我慢,一切都要请示师长才去做。对师长,不要去说他的过失。经典当中讲,说一个和尚阿阇黎的过失,要堕到地狱里面的。尊师重道,这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传统,也是法界的真理。

第三是慈心不杀。要有仁慈之心,不杀害任何的生命。一切众生都是贪生怕死的,把生命看得至高无上,要有恕道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慈悲心是成佛的种子,在戒律当中是把不杀生戒是放在首位的。众生内心就有这种残忍性,倚强凌弱,掠夺其他生命为己所用的劣根性。

为什么自古以来会有这么多的战争?人际之间会有这么多的摩擦?这些都是来自于相生相杀的杀业所招感的。世界的和平是建立在有仁慈之心,不杀生的基础上。佛弟子为表达仁慈之心,不仅不去杀生,甚至要坚持吃素,间接的杀生都不可以。

再就是修十善业。十善业称为是总持如大地,一切世间和出世间的功德善法都由十善业所生长。转轮圣王御世,以十善业道治理国家。十善业就是身三、口四、意三。身三: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四: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意三:不贪、不瞋、不痴。这是从止善的意义上,不要去做这些恶行。

进一步,十善业道从积极行善的角度来看,不仅不杀生,而且去放生;不仅不偷盗,而且去布施;不仅不邪淫,而且修清净梵行;不说妄语,是说诚实语、质直语、和诤语、柔软语;意念当中要有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

《无量寿经》谈到,居家以十善业道规范身口意三业,能够去随分随力地念佛,乃至一昼夜的执持名号,阿弥陀佛都会接引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在经济危机下你可以过得很简单

有人预测我们可能会进入一个萧条时期,这个时期如果慢...

【推荐】只要你愿意念佛,你就不需要修福报了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

每个人都应要有惜福的心

一个人活在世上,不管家境的贫富,也不管地位的高低,...

印经可得五种福报

印造经典:以印造佛所讲一切利益人天教典,以及圣贤大...

范仲淹行善积德,换来八百年子孙福报

北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989 ~...

净业行人为何要读诵大乘经典

《观经》中佛为何提出净业行人要读诵大乘经典?因为念...

了脱生死超凡入圣才是真命好

那天,和信法师独对坐谈说道,信法师谈到世间一切福泽...

你是属于刚强傲慢型,还是调柔寂静型

你看一个人,他完全不修无常观无我观,他在佛教界里面...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念观音菩萨圣号为何便能离欲

问:《普门品》中云: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

真实功德和不真实功德

真实功德相者,有二种功德:一者从有漏心生,不顺法性...

大安法师:科技与宗教的关系

问: 请法师开示科技与宗教的关系,确切地说,与佛教...

为什么要忏悔业障

问: 什么是忏悔?为什么要忏悔业障? 大安法师答:...

【佛教词典】汾阳三诀

即宋代临济宗汾阳善昭禅师为指导学人所设立之三种机法...

【佛教词典】如如境

(术语)如如之理体为如如智所契之境者。...

动物死亡时是否也要经历四大分离之苦

问: 昆虫之类的小动物在死亡时是否也要经历四大分离...

舍秘诀而耕空言,弃神丹而服狂药,岂不大可哀哉

疏文:有生而悟无生,故云入有得空。生属凡夫,而因生...

以金做马桶夜壶,太不知自重

原文: 真性在未证前,随恶缘则成烦恼,而仍不变。随善...

地藏占察木轮简要修持规则

凡是想要占察木轮,首先必须熟读《占察善恶业报经》经...

佛教移民学

一、移民佛国回老家 佛陀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三界...

圣严法师《人在福中不知福》

有位大少奶奶在嫁入豪门前,虽然也曾经考虑到彼此门不...

随喜是增长自己功德最便宜的事

随喜功德,随喜一切众生、随喜一切诸佛菩萨,愿一切众...

一个人太顺利,未必是好事情

一个菩萨的心,跟大家劝勉一句话:我们的心不能太脆弱...

修行要养成有定课的习惯

我的希望是大家要逐渐养成有定课的习惯。但一开始也不...

助念对往生西方起什么作用

问: 助念对于往生西方到底起什么作用? 本源法师答:...

透过无分别智远离五种过失

哪五种过失是透过无分别智可以次第远离的? 一、远离外...

【推荐】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的事迹点滴

各位长老,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善信朋友们: 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