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透过无分别智远离五种过失

净界法师  2020/12/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透过无分别智远离五种过失

哪五种过失是透过无分别智可以次第远离的?

一、远离外道我执处故;二、远离未见真如菩萨分别处故;三、远离生死涅槃二边处故;四、远离唯断烦恼障生喜足处故;五、远离不顾有情利益安乐,住无余依涅槃界处故。

这个地方是说明无分别智的修学次第,由浅而深的修学次第。

无分别智第一个所破的是我执相,是远离凡夫、外道的我执的相貌。这个“我”,佛法讲这个我的意思就是常、一、主宰,它是恒常住、不变异,而且有主宰作用的。这个“执”,是说这个“我”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个“我”的想法呢?是因为对五蕴相的执取而产生一个自我。

《楞严经》说,凡夫的我执是有两种的因缘生起的:第一个是迷真起妄,第二个是执妄为真。就是说,我们的本来面目是清净本然,后来一念的妄动,迷真,迷失了清净的本性,就生起妄念,就造业,就变现了你现在的果报,你现在是一个男人的五蕴或女人的五蕴,这迷真起妄。

然后你就就着你眼前的这个小波浪,执着有一个真实的自我,是这样子来的。你先动念头,创造业力,变现一个生命体出来,然后你再认为这个生命体有一个自我。

我们修无分别智,你经常观察“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就能够把你经常在个体生命执取的这一念心,带回到你的大海的清净本性去,这个我执就会慢慢消灭掉。

第二个,远离未见真如菩萨分别处故。前面第一个是我执,这个是法执。一个未见真如的菩萨,当然指的胜解行地的菩萨,他在观察空性的时候是带相观空,夹带佛法的名相来观察真如理。我们这个时候也要把这个相慢慢地舍离掉,这个是法执。

第三个,远离生死涅槃二边处故。菩萨不但是远离心中的法相,还要远离外在的相,外境的相。包括生死的相跟涅槃的相,也要远离,安住在中道的实相。

第四个,远离唯断烦恼障生喜足处故。我们有我空观,断除了烦恼,这样子不能够生起满足,应该要从空出假,广学一切的善法来对治所知障。

第五个,远离不顾有情利益安乐,住无余依涅槃界处故。这个地方是说,你修无分别智要圆满,第五个是很重要。你不能够只是有出离心,完全不顾有情的利益安乐而安住在自己受用的涅槃,你要依大悲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用这个愿望来做生命的核心价值

我们刚开始在修无分别智时候,当然第一个要远离的就是...

功夫用得纯熟的人没有妄想

《金刚经》上有这句话,何谓须陀洹,须陀洹就是初果,...

小人乐闻君子之过

小人乐闻君子之过,君子耻闻小人之恶。 此存心厚薄之分...

吃五辛的五种过失

还有「此法为菩萨说,此法为声闻说」这部经是给谁谁谁...

支配人生的三大力量

第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 名言熏习。 这个名就是名字,言...

《在家菩萨戒浅说》之不说四众过

优婆塞戒,虽为身命,不得宣说比丘、比丘尼、优婆塞、...

培养无分别心

春天的气候多变化,昨天是风和日丽的天气,而今天却是...

同样一个东西,每个人产生的想法不同

这个妄想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念明了的心跟外境接触的...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必须觉悟的三层道理

我们在没有学佛之前,我们的内心状态是跟着感觉走,你...

生命是我们的思想变现出来的

在我们大乘佛法的生命观,《华严经》讲到应观法界性,...

【推荐】生命面临着两个抉择

你的生命面临着两个抉择: 第一个,你把你今生布施、持...

外境永远没有错

佛教把整个生命分成两部分:一个是外境,一个是内心。...

【佛教词典】允堪

(人名)宋昭庆律师允堪,钱塘人,依天台崇教大师慧思...

【佛教词典】回互

(术语)甲乙互相交杂涉入之意。如六根对于前境,能辨...

我不是为了生气才活着的

如果你问别人,你活着是为了什么?有的人会说为了快乐...

出离心与大悲心,结合起来就是菩提心

以我善乐诸因果,他苦因果尽无余,如风去来行取舍,由...

绝症现前,应从三个方面下手

得了绝症怎么办?这是所有患者急待得知、急想解决的问...

念佛人为何多是老头老太太

问: 念佛人多是老头老太太,年轻学佛人往往对禅、密...

佛陀度化众生的方法

佛陀度化众生的方法有两个: (一)机缘未至,默然待时...

宏海法师:佛陀的十大弟子们

一、舍利佛 好,阿弥陀佛! 各位与大觉世间有缘的同修...

把心念进去了吗

有朋友问,修行只要念经就可以了,另外多参加法会多去...

圣严法师《别让鬼住在心里》

人为什么怕鬼? 原因是对不可知的事物产生恐惧,害怕...

【推荐】布施他人骨髓,自己女儿得救

江西电视台一套有一档栏目叫《传奇故事》,这是一个以...

南海普陀山灵感故事三则

普陀山自从开山以来,已有一千多年,从没有听说过什么...

惟贤长老《从人生佛教到人间佛教》

一、人间佛教思想的历史沿革 (一)释迦佛的应化示现...

《古文观止》中的十大人生启迪

《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