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必须觉悟的三层道理

净界法师  2013/06/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必须觉悟的三层道理

我们在没有学佛之前,我们的内心状态是跟着感觉走,你的心跟环境接触的时候,你想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完全是活在直觉当中的,就是心随妄转。

你今天遇到什么人事、你突然间有什么想法,这个想法就带着你去做什么事,你是没有办法作主的,你心随妄转,由妄想来作主。我们学佛以后,开始明白道理,这个佛法道理的观照有三层:

第一个是因果的道理。

就是每一个人生命当中,他的果报体是有差别的:你看这个人他看起来很有福报、财富很多,但是他多病;这个人身体很健康,但是贫穷:就是说每一个人的果报是各式各样。这个差别,不是自然产生的、也不是上帝创造的,以佛法来说是有它的因缘──诸法因缘生。

什么是因缘呢?简单的讲就是业力,所以我们讲:万般都是业,半点不由人。

这个因果道理的意思就是说,它是一个隔世的招感,不是今生的。你今生的果报,是前生造作的业所创造的;那你得到这个果报,你又造一个业,这个业又创造你来生的果报。所以,前生的你创造了今生的你,今生的你又创造来生的你,这个就是佛法说的三世因果。那这个三世因果,就构成一个无量生命的水流,也就是说,生命的相续,来自于因果的相续。

所以我们刚开始观照生命的真相,第一个就是看到因果的道理,这因果的道理告诉我们应该要避免造恶,因为你不想要痛苦,你就不应该造罪业;而且你喜欢有安乐、希望有安乐的资具出现,你就应该修善。所以对因果道理的了解,强迫我们去反省自己、去断恶修善,而这断恶修善的动力,来自于对真理的理解,所以我们刚开始的觉悟是觉悟因果。

第二个是觉悟空性。

如果我们的了解只是在因果的有相分别,我们会感到心是非常躁动不安的,因为你都是在善恶的对立、得失当中打转;所以我们了解因果以后,开始修习我空观,观察生命的本质是无常生灭的,在生灭当中没有一个真实不变的自我,所谓的生灭变异,虚伪无主。

比如说:你前生是一只蚂蚁,今生变成一个人。你前生做蚂蚁的时候,你前生有蚂蚁的色身外表、有蚂蚁的心态;由于这个业力的熏习,你今生变成一个人的色身、人的心态:这二个果报体,我们看不出有什么东西是不变的,完全改变了,因为前生的你跟今生的你是完全不同的。

你前生做蚂蚁的时候,是很卑贱的,整天就是工作;你今生做人的时候,有不同的想法:所以,我们不应该在生命的流动当中,有一个恒常住、不变异的自我──这是我们心中的妄想,是错误的。所以我们透过无常、无我智慧的观察,知道生命的本质是刹那刹那生灭的,在整个生灭变化当中,没有一个不变化的东西,没有。这个时候,我们观察到我空真理的时候,我们内心开始产生一种寂静的力量,这个时候就慢慢趋向于涅槃的境界。这是我们应该了解的第二层真理,就是空性的真理。

因果的道理是有相的,空性的道理是无相的,在大乘佛法来说都是偏一边的,所以我们第三个要了解的是真如的道理──中道的实相。

我们开始了解到,其实整个法界的缘起,是我们一念心所创造的,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们内心的本性是空性的,但是它一动就是十法界的因缘,这个时候我们观察到整个生命,在我们内心当中,是观察现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你看到整个生命的流动,每一个点都是即空、即假、即中,这个时候,你就同时观照到有相的因果跟无相的空性,这样子我们就开始趋向于真空妙有、妙有真空的菩萨道。

这个就是在整个佛法当中,我们必须觉悟的三层道理:业果的道理、空性的道理、真如的道理,这个就是佛法不共外道的地方。外道也做慈善事业、佛弟子也做慈善事业,外道做慈善事业只是仰仗一分的信心,我们在信心当中,还多一层智慧,这个就是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和黑王的醒悟

《大乘方便经》上卷中,载有一则和黑王因母亲生病而受...

当下即是觉悟的道场

道场不在别的地方,就在此时,就在此地,就在此心。在...

去除比较计较,回归平等自性

有一个学僧道岫,虽然精于禅道的修持,但始终不能契悟...

用觉悟奉献来提升我们人生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今天,我们相聚洗心禅寺,这是缘...

为什么要移民到极乐净土

我们了解净土总要,首先要了解净土是怎么生起来的,秽...

什么是戏论

这个戏论层次很广,凡夫对修行人,凡夫是戏论;修行人...

你没有发菩提心,悟不了的

你没有发菩提心,悟不了,为什么? 你连这个娑婆世界的...

修悟的六原则

凡利根、信心勇猛的人,修行肯做工夫,事障易除,理障...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推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这个地方讲到多欲为苦,就是讲我们对欲望越执着,就会...

不能只为今生做打算

由于我们的目光短浅,我们通常都看不到更远的地方,我...

为什么只靠佛号,就能把弥陀功德转到我的功德

此则与阿弥种种庄严作增上本质,带起众生自心种种庄严...

沸汤施食

【原文】 有自称西域沙门,作焰口①施食法师者,其洒净...

【佛教词典】学

(一)指实地修行实践。亦即研究真理,以断妄惑。即修习...

【佛教词典】如幻

(譬喻)大品经十喻之一。西俗多工伎,以种种法现出无...

比丘供塔得佛授记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过去有佛出现于世,名为...

愿罪业悉消灭

我们一生都是为了身见,为了享乐为了这些东西,一生为...

南怀瑾的「子午觉」

现代医学常识告诉我们,为保持正常体力,成年人平均睡...

受过三皈五戒的人,为何还会受鬼神的骚扰

问: 受过三皈五戒的人是有护法神隐形保佑的,为何还...

初入佛门要学哪些佛经

问: 初触佛门,想先学《地藏经》,再学《楞严经》,...

菩萨应云何慰喻有病的菩萨

壬三、文殊问疾相(三番问答)(分三科)癸一、问疾体...

净土诸祖师对「信」的阐述

净土法门以仰仗弥陀愿力往生安养为本质内涵,所以深信...

如何看待算命一说

问: 一个人的生辰八字给两个会算命的居士算,却算出...

梦参老和尚: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一心求佛智 专精无异念 华严经...

这样赚钱花钱必能增加福报

佛陀告诉我们,佛法是难行之法,难行还是要行。佛陀对...

欲生净土不得怕死

千万不可怕死,怕死则仍不能不死,反致了无生西之分矣...

佛教你看前世因缘

有一天,佛告诉阿难:我看天地万物,各自都有他们的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