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你没有发菩提心,悟不了的

梦参老和尚  2020/07/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你没有发菩提心,悟不了的

你没有发菩提心,悟不了,为什么?

你连这个娑婆世界的事厌离心还没有,你能离开娑婆世界吗?我们经常念 “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我们大陆上的历代祖师有省庵大师《发菩提心文》、莲池大师发菩提心文(《西方发愿文》)……发菩提心文很多,很笼统。不笼统应该怎样呢?如果大家学习斯里兰卡的《清净道论》,清净道、菩提道,走菩提道、发菩提心的时候,你要入普贤行愿,你必须得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觉悟的心。

觉悟的心包括有几种层次:

第一个,必须对娑婆世界厌离,生厌离心。

有了厌离心了,对娑婆世界心不贪念、意不颠倒。厌离得越究竟,你成就越大。不管你修哪一法门,生极乐世界,你不厌离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的肉又想吃,男女关系你又想得到,又想开大公司、发大财,还能去到极乐世界?那真是做梦了!把这些全放下,得有厌离心。你自己厌离不行啊,还有这么多六亲眷属,还有这么多众生啊。

第二个,大悲心。怜悯众生,行菩萨道,我要度他们。

我不能因为这种苦难我一个人走了,不行,我得把众生都度了,把这些道理给他们都讲清楚,让他们都明白。但是,这个大悲心啊,容易产生“爱见大悲”——跟我有感情的、跟我说话投得来的、跟我有关系的呀,这个不能有关系户。有关系户是不行的,平等大悲。这个大悲心得有智慧。

第三个,是般若心。

以智慧指导大悲,以大悲心厌离世间,使众生生厌离心。你给他们做榜样,你也离、让他们也离,离啊离,都离了,离娑婆而生极乐。生了极乐世界,把极乐世界和娑婆世界划开了。实际,你生了极乐世界,也就是娑婆世界。

学《华严经》呢,把这个极乐世界里的种种光明瑞相,上头二十层华藏世界,毗卢遮那说的,他这个法身、他所教化的区域,第十三层,叫华藏世界。凡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的、所有说的世界、所有的无量诸佛,都在十三层华藏世界。

有一次,阿难尊者他听到了,他就问释迦牟尼佛,因为他对佛什么话都说的,他毫不拘束的。他说:世尊啊,你在因地大概发愿不清净啊,为什么你这世界这么脏、这么坏、苦难这么多?你说的极乐世界、琉璃光世界、不动世界,那么多世界为什么都很好?

佛没有答复他,文殊师利就答复他了:你说什么?你看到的,我看到的世界就不是这样的。佛用足点大地,马上这个世界变成了华藏世界。这个就是众生的业!

如果这个娑婆世界的苦难,释迦牟尼佛不来发大悲心,咱们怎么离苦呢?都到极乐世界了,谁来度我们呢?你到极乐世界去,马上得请回来!

“不违安养,回入娑婆世界。”你得发这个愿,生得更快一点。

“啊,我们上海龙华寺很舒服。”我们那个道友维那师父说:“住这儿比我们住山里舒服多了,我们就在这儿住着好了。”这能行吗?没有这个缘。我们今天讲这个“华”、“严”,还得有这个“因”。

你是什么因,你就结什么果。那你得找好因。发菩提心,就是因,将来成佛,结菩提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如何才能成佛

徒儿:我天天打坐、读经、磕头,这样努力能成佛吗?...

慧律法师:佛教是彻底觉悟的人生观

简单来说:佛教就是彻底觉悟的人生观,是彻底觉悟,而...

勿言一念轻微,勿谓虚愿无益

勿言一念轻微,勿谓虚愿无益;心真则事实,愿广则行深...

常不轻菩萨

这位菩萨遇见比丘、比丘尼,或者遇见优婆塞、优婆夷时...

受过菩萨戒,那个愿力会产生一种动力

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呢?因为法性无断绝故。因为你既然整...

发了菩提心后,要赶紧积集这两种资粮

什么是「资粮位」菩萨的相貌?就是这个「资粮位」的菩...

一念清净心为何会堕入到三界轮回

汝诸子等,先因游戏,来入火宅。 这个是根本无明。我们...

常想地狱苦,道念由此生

我们如何才能使菩提心不退呢?我们应如佛所说:「常想...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用普贤十大愿来念佛

和尚慈悲,诸位执事慈悲,大众师父慈悲,请坐下。今天...

这样去观想才能减少痛苦

佛教导说:要经常思惟,现在我们生存的现实和周围环境...

你死的次数越多,你越了不了

怎么样不死呢?学佛,成了道了,得了解脱道,就不死了...

在业障重的时候,应先读诵大乘经典

用我们的心修行,一心。我们无论念哪部经,都告诉你一...

【佛教词典】五十六亿七千万岁

(名数)释迦佛入灭至弥勒佛出世之年数也。菩萨处胎经...

【佛教词典】四意趣

梵语 catvāro ''''bhiprāyāh。谓佛之说法中,有四意...

念佛行人,须敦伦尽分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

人应该存福报,胜过存钱

人应该储存的是福报,有福报,走到哪里都有的吃,做什...

宁搅千江水,莫动道人心

禅堂中死一般的寂静,寂静得似乎空无一人,只有守关的...

如何摆脱死亡的恐惧

我在东林寺接待一些居士,包括一些社会人士,都是来问...

生死关头不迷惑

在觉的能力处于选择新的使用工具的关口的时候,完全要...

四谛

1、苦谛。 苦是受逼迫苦恼之意,主要指三界生死轮回的...

纵遇善知识,遇而不识,当面错过

纵遇善知识,但以耳为目,遇而不识,当面错过。 这个也...

父母不在身边,应如何尽孝

问: 剩男剩女的今天,很多父母用孝道绑架婚恋,导致...

一切都有定数吗?如果不一定,那佛如何预知呢

问: 诸佛菩萨皆有五眼六通,能知过去、未来、现在之事...

「四不」原则健全我们的人生

我这一生周游世界,云水行脚,到过不少地方,但在今天...

圣严法师《情绪从哪里来》

在混乱、紧张匆忙的时代里,人的情绪时时刻刻都在浮动...

贫人菩萨因精进勇猛故,先成就佛果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看到有些僧众身心懈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