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受过菩萨戒,那个愿力会产生一种动力

净界法师  2024/02/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受过菩萨戒,那个愿力会产生一种动力

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呢?因为法性无断绝故。因为你既然整个修行,就是正念真如随顺真如嘛,那么真如是时间无尽空间无尽的嘛,它没有断绝的嘛。所以因为法性广大,所以普遍的摄受一切众生,内心是平等不二,不念我相、人相的对立的彼此,这样子菩萨才能究竟大般涅槃愿力。

菩萨为什么发愿呢?有三种理由:第一个、引生修学动力——我们看二乘人,他证得空性以后他就不动了,二乘人是这样,他从假入空这一块做完以后,他就很难从空出假,从空出假这一块不容易啊,很不容易,这个唯一的力量就是靠愿力了,你看一个禅师,他到一个很偏僻的山上去闭关,闭关了几年以后他就走下来,走下来就找他同参道友,同参道友说,哎你闭关这几年,你到顶了没有,到了顶了没有,山顶当然就是我们的真如本性,你悟到真如本性没有,他说:“我到顶了”,他说:“你到顶了,你看到什么”他说里面什么人都没有,什么都没有,那么这个禅师就问这闭关的法师说,那这么好的环境没有人干扰你,本来无一物,你要住下来才对啊,这个闭关的禅师说,我也很想住下来啊,但是西方有人不肯啊,禅师讲西方不是一个方向它是表法,你一个人怎么自利叫东方,西方就是大悲愿,说我也很想住下来啊,但是我的愿力不肯啊。它就会推动一个菩萨从空出假以利他。

我们从有相到无相,是因为苦恼的力量来推动我们,那是一种动力嘛,因为我们要离苦得乐嘛。因为有相的力量有相的因缘是躁动的嘛,是生死是痛苦,所以没有人逼近我们很自然的想要到空性去,但问题是你从假入空以后,这个空性是寂静安乐的,这个菩萨怎么会舍离寂静安乐,又来到杂染的因缘呢?这是靠菩萨的愿,发愿。所以我们在受菩萨戒的时候,你所发的愿,你今生可能感觉不出有什么差别,但是等到有一天,你到了极乐世界,你证得空性以后,你马上从空性出来,为什么?因为你在娑婆世界的时候,受过菩萨戒,那个愿力会产生一种动力,从空出假的动力,这是第一点。

第二个、确认我们修学的目标——我们能够在有限的生命当中,我们知道我们要先有一个短程目标,长程目标,究竟目标,你能够集中你所有的修学来完成你的第一个目标。比方说求生净土,然后再广学诸法,然后亲近诸佛,最后成就佛道。你要有一个确认一个目标。

第三个、突破自我设限——我们过去生所留下来的烦恼习气,你有愿力你就能够突破,菩萨为什么面对烦恼的时候无所畏惧?每一次的挫折每一次的重新站起来,那一份的坚持,就来自于菩萨的愿力——坚持!

到这个地方,已经把整个《楞严经》的理念,等于是作一个总结。《楞严经》的思想只有两句话:回光返照,正念真如。那么这个正念就是随顺真如的意思,随顺。随顺当中包括了安住力、调伏力跟坚持力三种。这三个都是随顺真如。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菩提心

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

发起菩提心的两个因缘

菩提心有本质上的差别跟作用上的差别,在本质上的差别...

邪淫乱静,损德障菩提

现在我们来说邪淫戒,邪淫指非正式夫妻间的男女关系,...

出离心与大悲心,结合起来就是菩提心

以我善乐诸因果,他苦因果尽无余,如风去来行取舍,由...

到底要不要受戒

一个人,到底要不要受戒?说:诶,我不受戒,我也可以...

发愿会让你突破自我设限

古人说发菩提心我们设定目标有三个好处,第一个我们确...

使者请佛 命终生天

过去佛陀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精舍弘法,有次结夏安居圆...

修行跟上班不一样

假设一个人,不发广大心,也不立坚固愿,整天人家共修...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福业相当,方为夫妇

很多女人总想,工作好事业好,不如嫁得好,所以总想投...

造佛塔的功德

佛塔,亦称塔婆,浮图,意译为高显处、功德聚、是佛教...

初入禅调三事的方法

其定心亦有宽急之相。定心急病相者,由坐中摄心用念,...

不读诵经典就一门深入的话,是非常危险的

问: 末法时代众生,以障深慧浅为主要特征,不知一门...

【佛教词典】冥使

冥官之使者,即閻魔卒。據大智度論卷十六載,於地獄中...

【佛教词典】鸡足山

【鸡足山】 p1422 西域记九卷三页云:莫诃河东入林野行...

【佛学漫画】生死

许多人忌讳死亡,仿佛死亡只与他人有关,而与自己无关...

净化我们的语言,减少口舌是非

俗话说:祸从口出。说话不得体,常常会伤人又伤己,引...

圣严法师《改变世界,从心安做起》

柔软与坚强,两者看起来虽然像是对立的,但却可以同时...

佛心本有

有一学僧请示盘珪禅师道:我有一个天生的毛病-气短心...

去市场买肉,该怎么做才如法

问: 师父慈悲,我这个问题还是刚才那个问题,因为没...

虚云老和尚论《西游记》

世上流传的《西游记》、《目莲传》,都是清浊不分,是...

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

我们想要超越三界的尘劳,一定要知道方法,不是盲修瞎...

闭关念佛的种种用心禁忌

关中精进,成绩不著并不可怕,可怕处在于诸邪缠身,不...

酒戒的开遮持犯有哪些

前面的四条戒,我们叫作性罪,就是杀盗淫妄,它的本质...

昏沉与睡眠的过患

能破今世后世,实乐法心,及后世生天及涅槃乐。 我们经...

打坐中如何观想

问: 打坐中如何观想? 惟贤长老答: 在打坐中要做到...

圣严法师《死亡并不可怕》

佛教认为人生有生、老、病、死等各种痛苦,一般人很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