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念佛行人,须敦伦尽分

大安法师  2024/12/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念佛行人,须敦伦尽分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分。不计他对我之尽分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能于家庭,及与社会,尽谊尽分,是名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以其心与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若虽常念佛,心不依道,或于父母、兄弟、妻室、儿女、朋友、乡党,不能尽分,则心与佛背,便难往生。以自心发生障碍,佛亦无由垂慈接引也。

印光法师《一函遍复

一个念佛行人,于世间法,首当“孝养父母”(净业三福第一福,即世间福)。所谓“百行孝为先”,孝,是建立我们道德人格的重要基础,父母对我们最有恩德,所以净业行人一定要做到孝道,知恩报恩;“奉事师长”,世间的师长教给我们做人的道德准则和技艺,出世间的师长教给我们佛法,这些都是对我们有恩德的人,所以,恭敬、奉事师长,也是我们必须做到的。

“慈心不杀”,要培养慈悲心,不杀生。这里印祖对慈心不杀的诠释,就是要吃长素。你能够吃长素,就从根本上不杀生了。如果不能吃长素,就吃花素。在十斋日或者六斋日吃素,叫吃花素。

还有一种人,连花素都很难吃,离不开荤腥菜。对于这种人,即便你断不了荤腥,但最好不要亲自去杀,你就吃三净肉,到农贸市场买现成的来吃,在家里不要杀生。这是对慈心不杀的一个劝导。

“修十善业”,这就要规范我们的身口意三业。

身业有三:一是不要去杀生;二是不要去偷盗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家不给你,你不要自己去拿,即不与取;三是不邪淫,一夫一妻(遵守法律允许的婚姻关系)可以,除此之外都属于邪淫的范围,不能去做。

口业有四:一是不能讲妄语,妄语包括小妄语和大妄语。小妄语是指见言不见,不见言见,所说见闻觉知都不真实。大妄语是指没有证到圣果,却说自己证到圣果,这种妄语千万不能去造。二是不绮语,绮语属于那些浮华的语言,诲淫诲盗的语言,不能去说;三是不两舌,两舌即指挑拨离间在东家说西家的事情,西家说东家的事情,挑拨关系;四是不恶口,恶口是指说那些粗恶的语言,如刀如剑,伤害人的语言,这些不能去说。

意业就是要防止邪念出来,贪欲的念头、瞋恚的念头、愚痴的念头,这三种念头要防止。这是修十善业。

在世间的五伦关系当中,要尽到伦常之分:即,作为父亲,对子女要仁慈;作为子女,对父母要孝顺;作为兄长,对弟弟要友爱;作为弟弟,对兄长要恭敬;作为丈夫,对妻子要和谐;作为妻子,对丈夫要柔顺;作为主人,对仆人要仁爱;作为仆人,对主人要忠心耿耿。这就是各有自己的角色,这些角色有你相应的道德上的职责、义务,所以要把自己的角色意识做好,这是伦常关系。

在人际关系中,不要去计较别人对我是不是尽分?别人对我是不是恭敬?你先须要求自己,对别人要恭敬,你尽到自己的名分,别人是否尽分你都要忍耐。所以,一个念佛人只要能在家庭尽自己的分,能够在社会单位尽自己的分,这就叫“善人”。

一个念佛行人如果能做到“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和“伦常”,本身你就在弘扬佛法,人家觉得这个人是道德君子,是一个大善人,这都是因为他是一个念佛人。如果这些你都做不到,你就说你是念佛人,人家都要指指点点,说:“你看看他是念佛的,念佛的人是这样子,太糟糕了,这个念佛不能去念。”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以身弘法,反之,如果做不好,你就在以身谤法。

善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只要念这句名号,临命终时决定能够蒙佛接引往生。何以故?由于他这一念的善心能跟佛心相合,所以能够感通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现前接引他往生。

如果一个念佛人,虽然每天嘴里念着佛号,但是心和道不相符,心不依道(道就是慈悲心,就是利益他人的心),你在伦常关系当中也会做得不到位。所以在父母、兄弟、妻室、儿女、朋友、乡党之间不能尽到自己的义务,不能尽到自己的一份职责,不能尽到自己的忠恕之道。那么这样的心就跟佛心相违背,就很难感通佛力。佛力感通不了,就很难往生。

阿弥陀佛的慈悲愿海是平等救度一切众生。佛心是平等的,但如果你能与佛感通的心发生了障碍,无法与佛力感通,那么,即使佛的大悲愿力再大,也没有办法在你的身上体现出来了。临命终时,你也就只能按照自己的业力去轮转,不能蒙佛接引了。所以,一个念佛行人要敦伦尽分,心与道合、心与佛的愿力合,他才能够蒙佛接引,横超三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守护六根

今天讲守护六根。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守护就是不叫...

小怒数到十,大怒数到千

聪明的一休是很招人喜欢的,喜欢他的中国人可能有好几...

苦难的源头

鱼篮 捕鱼的人在河中设置只能进、不能出的竹篮,旁边放...

道香应自苦修来,法远禅师的修行故事

写这个故事之前,踌躇了一下,因为这种故事不一定有人...

用什么心态来修学,才会比较圆满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阿难尊者发了愿以后...

修行禅定,保持呼吸的畅通是关键

我每次讲呼吸的时候都讲到,呼吸就是我们生命的源泉。...

这两个念头,让你最快速增长福慧

佛法有两个目的,第一是修福,第二是修慧,即福慧双修...

星云大师《残缺就是美》

每次看到残障人士,我总是想起家乡那个踽踽独行的小女...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处处谦卑,驾驭傲慢

卑以自牧是出自《周易》谦卦里的一句话,印祖也常常引...

极乐世界是报土还是化土呢

问: 极乐世界是报土还是化土?三辈九品是真实说还是方...

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发心,名之为小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

烧香没有固定时间,请问这样是否不好

问: 我没有皈依,但我这十几年来,每天只要在家,一...

【佛教词典】尽形寿药不作法具足七罪

戒本疏·三十舍堕法:“尽形寿药,若加法者,无过形义...

【佛教词典】圆心

指求涅槃圆果之心。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大五四·二三...

做供养要具备这三个条件

做供养要具足三个要点:第一,福田清净;第二,意乐清...

从痛苦中觉悟,往生的力量才能坚定

佛陀出世以后,先讲生死流转的果报。我们前面讲人天乘...

出家是为了什么

问: 我很想出家,又想留在家,应何去何从? 证严法师...

略说四谛--苦集灭道

苦谛 即三界六道之苦报。此苦报包括有情及有情所依处,...

诵经时读错读漏字是否要背因果

问: 在诵经时,读错读漏字是否要背因果? 大安法师答...

你跟着妄想走,如何能感应道交呢

念一句佛号可以灭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那我们如何念一...

但能如是直下顿了,不为三世所拘系

自达摩大师到中国,唯说一心唯传一法,以佛传佛不说余...

最终都要归于一把灰

一个亲戚去世了,我们送她到殡仪馆火化。我对火化的环...

信愿的力量要敌过贪恋尘劳的爱力

只要将猛,不怕贼强。若果希求心切,系念心专,则贪恋...

四弘誓愿该如何理解

问: 什么是自性?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

佛誓断众生贪欲之因缘

世间狂逸之甚,莫过于贪欲,因此应当勤断贪欲烦恼。 《...

省庵大师:四念处颂

四念处颂(并叙) 佛垂涅槃,嘱诸比丘,依四念处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