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苦难的源头

2017/07/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苦难的源头

鱼篮

捕鱼的人在河中设置只能进、不能出的竹篮,旁边放一些水草,引诱鱼儿前来藏身。鱼儿们争先恐后地游了进去,以为找到了安全的避难所,而不知道自己已经进了篮中。

爱河中的竹篮也是这样。人们只知道无病无患的时候家舍平安,妻子儿女可作依靠,悠悠忽忽地过日子,不知道觉醒。一旦阎王爷将篮子提起,最亲爱的人一个个离去,心中怎么不恼恨?但恼恨又有什么用呢?

蚕茧

蚕作蚕茧,上下左右缠绕,吐尽腹中所有才大功告成,以为从此可以常住其中、安然无恙了。却不知道自己的苦心经营,不过是自缠自缚。它以所吐的丝自卫,却不知人们恰恰以它所吐的丝杀它,千千万万的痴虫都被投入沸水之中!但蚕却将作茧之法子孙相传,子子孙孙都被投入沸水中。没有比这更凄惨的事了!

我们人类也束缚在家茧之中,一辈子苦苦经营,为妻子儿女谋衣谋食,费尽心机,结下许多冤仇。家业刚刚有所成就,自己就束缚在其中了。

千千万万的痴人,谁能免得了业因果报?然而人们又把这个方法子孙相传,子子孙孙都要遭受报应,竟无人觉醒。真是没有比这更奇怪的了!所以,《四十二章经》说:“人系于妻子宅舍,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

灯蛾扑火

灯蛾死于火焰,其实并非死于火焰,而是死于它的妄见。人怜悯它,将它驱走,但它必乘人不备,重新投入火中。它以为自己肯定没错,因此一往无前,死而后已。

那些爱财色、爱名利、爱赌博的人,也因为他们眼中只见到财色名利,因此一往无前,至死方休。这些人为什么不以灯蛾为鉴呢?

讨半文钱

从前有个商人,借给别人半文钱。那人很久都没来还,他决定前去讨债。路上有条大河,雇船过河花了两文钱。到了那人家,没见到人。回来过河,又花了两文钱。为了讨回半文钱而花掉四文钱,而且来回路上疲劳困乏,债务甚少,损失甚多,结果招来别人的嘲笑。

世人也是这样,为了世间的蝇头小利,损失了佛法的无上大利,现生招来恶名,后世堕入三途。

《安士全书·西归直指》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最根本的世间善法

太虚法师讲过一句话:人成即佛成。说的是:我们在人世...

人生旅途要随缘

生命是一个缘生的历程。有过去的因,还得有现在的缘才...

会说话的两头瞒,不会说话的两头传

信者,在佛家讲就是不妄语--不说虚妄语、说话真实有...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下品中生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

反思我们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众生

等到临死的时候,你一生所造的恶业,都到了秋后算账的...

不善之家,正殃在身余殃在孙

用世间狭劣的眼光去看,就把善这一个字看得太轻缓,认...

皈依三宝让我们找到吉祥幸福的人生

我们为什么要皈依?佛,他完全觉悟了,他能觉悟我们,...

真心廓彻灵通,与诸佛了无有异

原文: 夫心者,即寂即照,不生不灭,廓彻灵通,圆融活...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轮金刚陀罗尼...

自私最差劲了,要找机会奉献

乔布斯有句话,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我们今天把乔布...

无始以来造无量业,云何临终十念即得往生

问: 众生无始以来,造无量业。今生一形不逢善知识,又...

三皈依时应该要这样观想

第一遍的皈依拜下去,要这么观想: 观想对十方世界十法...

为什么说佛教徒是快乐者

《联合早报》03年转载了路透社的消息说,佛教徒脑部扫...

【佛教词典】禅肆

指官府所立之禅宗寺院。据续高僧传卷十六僧稠传载,北...

【佛教词典】无碍解道

巴利名 Patisambhidā-magga。音译波致参毗陀。为巴利...

破戒的过患

持戒的功德不可思议,但是破戒的过患也很可怕,因此我...

文殊菩萨的141愿,教我们在生活中善用其心

文殊菩萨一百四十一愿,出自《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为什么要到寺院呢?有这三个原因

事钞云:凡入寺之行,与俗人作入道之缘。建立寺者,开...

父母对儿女的爱

有一个婆罗门娶一个太太很美,非常的美,但是家境很贫...

出家有年龄限制吗

问: 出家有年龄限制吗? 体恒法师答: 出家就是脱离...

星云大师《究竟的财富》

发财,是一般人共同的愿望。大家都希望发财,但是假如...

圣严法师:人心是最大污染源

四十多年前,我在上海时,听过一部电影《阿里山风云》...

有了阿赖耶识,才能够建立十法界染净因果的相续

【若与如理作意相应生时,此闻所熏意识,与彼熏习,久...

有佛法就有办法

在我这一生中,俗家父母生养我的色身,固然劬劬劳苦,...

禅堂的法器与仪规

五家钟板 中国禅宗在六祖之后,形成了五家七派的弘法模...

不要老是认为自己业障深重

过去有一个医学的杂志,讲出一个公案。它说,有一个妈...

修行人应如何看待所见境界

接手书,知日诵精勤,欣慰无似。所言黑影,非佛菩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