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人心是最大污染源

圣严法师  2011/03/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四十多年前,我在上海时,听过一部电影《阿里山风云》的主题曲《高山青》,里面有两句歌词:“高山常青,绿水常流。”描写台湾阿里山的风光。在我的想象中,宝岛台湾该是到处山青水绿。但经过四、五十年,台湾环境渐渐恶化,现在阿里山的水是不是能喝,我不知道。但梨山上流下来的,可能就有问题了。因为山上垦植,用农药杀虫及施肥,虽然生产了很多水果,却因此破坏了水资源。

日前,我在台北县金山乡法鼓山,问三十多位参与禅修者:“五百年后我们再回地球访问,地球会是什么面貌?”大家说:“那时地球可能已经翻了一个身。”“地球上可能已经没有山了,连阿里山都不见了。”“人口太多把山铲平填海了。”“山上树木都不见了。”但也有一位听众说:“五百年后世界会更美好,会出人间净土。”

这种种看法、想法,恰巧会完全相反。诸位也猜猜看,五百年后地球会是什么模样?会变更坏,还是真有人间净土出现?我们今天如果不及时刹车或及时调整生活观念、生活方式,我相信,五百年后的地球,可能到处都是垃圾山,所有的人类身上,可能都会害皮肤病。

但如果我们及时回头爱护环境,人间净土是可能出现的。以佛教徒的立场而言,只要努力、只要有心,未来的灾祸,不是不可以挽救的。我希望五百年后回到地球,我们的子孙都生活在人间净土里。

今天整个世界的环境问题在于“人”,人心是最大的污染源,因为人不断增加,而且不断贪图方便。

现在人口增加速度很快,三十年后世界的人口会再翻番(如果没有大的瘟疫、灾害、战争的话);目前的环境已经这样糟了,如果再翻番,那怎么办?人口不断增加之外,还要求比以前更好、更方便的生活。要维持以前的生活水准,环境已经受不了了,何况我们要求比以前更好的生活。

我们常为了得到一时的方便,而带来以后无穷的不便,塑胶袋便是一例。以前我们买菜带菜篮,买的东西用荷叶包,荷叶是可以分解的。自从用了塑胶袋之后,是方便多了,但是用后乱丢的太方便,造成大量的垃圾,塞在臭水沟,堵在抽水站,一下雨,到处淹水。

另外,抽取地下水,地层下陷,造成下水道扭曲;再者,河床淤积,河水排不出去,一下雨便成水灾,不下雨就成旱灾,大家都倒霉。

环境保护最大的困扰在于每个人都有:“我多用一点、多方便一点,有什么关系?别人少用一点就好了。”大家也都希望“别人爱护环境,我可以破坏环境”,每个人都这样想,问题就出来了。如果大家都有法师所主张的“不要透支自然资源”的观念,心存“如果我们现在透支,将来子孙就没得用了”,那么问题就较易解决。

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还是让每个人觉得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循环的一部分,目前的环境,子孙还要用,人人能够惜福,不但不要透支,还要加给它一点存款。

有时候,晚上睡觉想到这些环境的问题,想得心里都有些害怕,想到车辆增加的速度,我们再怎么做,都赶不上其增加的速度。

例如要把空气污染的标准从严立法,业者会反对、利益团体会反对、消费者也反对,因为标准从严,价钱会高一点。但是,好不容易把标准从严一点点,假如从严三分之一,但数量增加三分之一,就又把标准从严三分之一的作用抵销掉了。垃圾也是,每六到七年,垃圾就翻番,政府再怎么盖焚化炉、垃圾场都没用,以目前的速度,等于七年后,我们的焚化炉、掩埋场都没有用了,而重新再产生和目前相同多的问题。

环保工作要从心灵做起,所谓心灵环保,就是真正彻底的从心灵深处做环保,不只是呼吁大家少用点纸、水,多种几棵树……,还要从每个人内心的观念、信仰改变起。

佛法讲因果、福报,就是心灵的环保。所谓“因果”,是指我们所做所为与将来所得到的结果有关。也许是自己的这一生,也许是下一生,也许是后代子孙,会受到果报。再从佛教信仰来看,我们一定要为未来生做准备。因此我们不仅要珍惜现有的福报,同时要为来生培养更多的福报。

培养福报的作法为何?无非是少浪费、多付出、多奉献。以用水为例子,当水不虞匮乏之时,就要节省用水,免得旱季时无法忍受缺水之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心念与疾病有何关联

问: 佛法中提到病由业生,业由心生,心念与疾病的关...

心的比喻

现在科技文明发达,电脑普遍运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电...

环境恶化的根源

第四个问题谈一下净土文化与生态平衡。为什么我们要谈...

此一心法,诸佛成道之本

觉树根株。教门头首。 此一心法。诸佛成道之本。菩萨悟...

用平常心来看待

大家都知道,很多人既无知又喜贪求,于是就会产生,无...

谁能调伏众生的心

一天,四众弟子、诸大国王、臣民在舍卫城给孤独园中,...

精神生活的富足来自独处

假如我们生活在无明中,假如我们沉迷于过去或未来,假...

我法皆空时,百病还能不皆消除吗

人生,真是百病缠身。身体上的病,从医院里所谓的内科...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圣严法师《学佛与日常生活》

晓云法师,信定法师,诸位同学,诸位居士: 今天是我...

心量要大而自我要小

做更大的事业、追求更大的荣誉、赚更多的钱,每个人都...

圣严法师《做事要用智慧加上慈悲》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在做善事、做好事,这代表着我们的社...

随顺因缘的求职观

有句话说:「毕业即失业」,就业问题经常是社会新鲜人...

【佛教词典】刹那

【刹那】 译为一念,为时间的最小单位。《华严探玄记》...

【佛教词典】刘谧

宋、元时代之儒释道三教调和论者,为三教关系史上极受...

修桥建庙的「大善人」为何会下地狱

我们到了道尹衙门里,伍道尹把我们几个人,和徐蔚如居...

常做这五件事,就会消耗掉福气

从一个人的行为上就能看出这个人是不是有福之人。常做...

一念佛名,能净身口意三业

念佛一法,切切不可看轻,乃是最简单、最圆妙之无上法...

为什么恶业众生临终十念也能往生

问:众生长久以来,造了无量的恶业。这一辈子如果没有...

我也可以为你忙

佛光禅师有一次见到克契禅僧,问道:你自从来此学禅,...

小牛救母口吞杀刀 孝心打动屠户养牛到老

能海上师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是讲到父母的恩德。同样也...

决定临终往生的力量

佛教认为人过世之后,是依四种原则决定他的去处。 一是...

难行能行的虚云老和尚

虚老是湖南省湘乡人氏,俗姓箫,父玉堂公,曾任福建省...

引发人性中的贪婪

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当时只是抱着姑且看看的心态,但...

转劫浊成净土,莫过于放生

一方面,佛教认为一切有情皆有佛性,众生平等,我们不...

做义工的功德到底有多大

义工,是一种慈悲与利行的奉献,是一种爱心和时间的布...

忙得好快乐,累得很欢喜

我常勉励人︰「忙、忙、忙,忙得好快乐;累、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