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念与疾病有何关联

2014/07/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佛法中提到病由业生,业由心生,心念与疾病的关联为何?要如何善调身心?

中台禅寺答:所谓‘过去因,现在果;现在因,未来果’,我们此世报身的美丑、胖瘦、高矮及健康与否,皆是由于过去所造种种善恶业感召而来的结果;过去心中常存善念,积极行布施、利他之事,不杀、护生,这一生就能感得相貌庄严、健康的报身,反之,过去生每每随顺心中恶念,杀生、造诸恶业,这一生就感得多病的色身。

所以面对疾病,我们一方面要忏悔过去所造的种种恶业,一方面要勉励自己从因当中努力,积极地修善断恶。就佛法的角度而言,众生为什么会生病?因为众生心中有种种烦恼和邪见,归纳起来就是贪、嗔、痴三毒。一般人觉得疑惑,贪、嗔、痴的恶念真能使我们的身体生病吗?现今许多医学研究证明:心理确实会影响身体。身体与心理本来就是互相关连的,心理如果经常保持愉悦,身体自然就感觉轻快;心中若是充满烦恼,由烦恼产生出来的毒素,就会使生理受到不良的影响,因此,如果不懂得用善法来转化烦恼,日积月累,就会产生病痛。

从佛法的角度来看,要想治身体的病,根本上必须从这念心治起。凡夫心中都有贪、嗔、痴三毒,若能将三毒转化,心就得清凉;心清凉了,身体自然安定、健康、自在。

以嗔毒为例,盛怒中的人只要发起脾气,面孔马上一会儿青、一会儿红、一会儿白,起嗔心时,身体产生会产生有害的毒素,有些人大发脾气,可能会引起中风、休克。所以,只要一发脾气,生理马上就会产生负面的反应,这就是病,只是一般人没有觉察而已。

在清朝,曾经有一位姓陈的老先生,以农为业。他的邻居是地方上有钱有势的王员外,这位员外养了很多牛、羊。牛羊经常来践踏陈老先生的庄稼,吃他的农作物。陈老先生为了这事到处去投诉,结果都是徒劳无功。因为王员外有钱有势,人缘很广,所以无论告到什么地方,官司始终是打输。陈老头因而心生仇恨,产生了恶毒的心念,发愿将来要变成一条蛇,要把王员外全家人通通都咬死。由于他经常这么想,一、二年之后,忽然生病了,他知道自己快要死了,于是请了一位木匠来做棺材,并且要求木匠在头上的那一片棺材木板留一个洞。

木匠师傅觉得很奇怪:‘我做了这么久的棺材,从来没有做过这种棺材!为什么要在头上留个洞?你要告诉我,我才做;你不告诉我,我绝对不做。’陈老先生便告诉他:‘这个王员外欺人太甚!我这一生拿他没办法,我发誓死了以后一定要报仇、要雪恨!我要变成一条毒蛇,从棺材洞里面钻出来,把王员外家里的人通通送到西天去。’由于木匠师傅和王员外有一些关系,所以就把这个消息告诉王员外。

王员外知道了之后,非常震惊地说:‘糟糕了,这陈老头要是真正变成一条毒蛇,把我全家咬死,那实在是不得了!’于是马上请木匠师傅当和事佬,跟陈老先生谈条件。陈老先生的条件就是要求王员外向他道歉,并且要以加倍的钱财赔偿他的损失。王员外因为怕死的缘故,所以通通答应了,双方终于达成和解。说也奇怪,两人和解以后,陈老先生的病就好了。

人的嗔心就是一种毒素,这种毒素不但对自己无益,也会连带伤害别人。嗔心经常会引发人与人之间的仇恨,如果不懂得运用慈悲来转化嗔恨之心,往往会造成玉石俱焚的后果;从佛法的角度来看,这种仇恨有时不只一世,甚至会牵连好几世。而不仅是嗔心会引发如此严重的后果,贪心、痴心也是造成身体种种疾病的根本来源。

一切离不开我们的心,心清净了,身体自然无病;最低限度,在日常生活上,使心能得到平静、得到安定,我们身体也就不会感染很多病。如果更进一步能够知道学佛、持戒、诵经、打坐,很多业障病也可以转化掉。佛法是治我们的心病,心病治好了,身体的病自然而然也会由于心中平静、安乐,跟着改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一句佛号创造生命奇迹

宗实老和尚是黑龙江省大庆市人。九年前的剧烈心绞痛,...

蕅益大师:大病初起求生净土(六首)

一、 阎浮百苦镇煎熬 赖有摩提路匪遥 六字洪名真法界...

临终时冤亲债主为何不会化作阿弥陀佛形象

问: 临终时,怨家债主为什么不会化作阿弥陀佛的形象...

智谕法师:开智慧

清净心是智慧种,一般人误会,认为多读诵可以生智慧,...

闭关念佛的种种用心禁忌

关中精进,成绩不著并不可怕,可怕处在于诸邪缠身,不...

极乐世界要修到什么果位,才需要回到娑婆

问: 请师父慈悲开示回入娑婆度有情是什么相状?我们那...

真正令我们受尽折磨的,是自己内在的魔王

在佛陀的教言里,经常会提到四魔中的天魔。通常,人们...

佛教的十法界观

法界,是世界的别称;所不同的世界是有限的称呼,法界...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把这十种障碍转成助道因缘

十不求行:一念身不求无病,二处世不求无难,三究心不...

身与触即如来藏性

这个身根,是一个内处;外在的触尘冷热涩滑,是外处。...

把了生脱死当作头等大事

有两种世间法,有两种出世间法。一种出世间法是为了利...

修净土人的三种力量

第一个弥陀大愿力,就是佛力不可思议,你对弥陀本愿的...

【佛教词典】无喻

【无喻】 p1042 集异门论十卷七页云:无喻者:谓所说语...

【佛教词典】无著果

(术语)阿罗汉果之古译。出三藏记集一曰:旧经无著果...

怎样才算具足了信愿

问: 请师父慈悲开示,怎样才算具足了信愿? 宏海法师...

一门深入专修,不要夹杂

除了正助二行之外,修其他的善,善行,都称为杂行。杂...

抄写佛经也是殊胜的修行法门

人世间的一切身、口、意诸般行止,都可以用来作修炼的...

因最初多闻之力而成就菩提

问: 祖佛大意,贵在心行;采义徇文,只益戏论。所以文...

【推荐】要有能接受批评的雅量

在职场上,难免遇到因为行事风格不同、立场有异,而有...

最短的路,未必就最快

有一天,一个小职员正在赶着去上班,这天他的公司有一...

在外道多的地方怎样修行

汝处外道多,汝既生正信,凡所言所行,当勿与彼同,则...

凡夫的一念心被两种障碍所缠绕

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缠,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愿如来...

你真的确定自己是对的吗

曾经有个男人必须离家一段很长的时间,在他离开前,并...

《无量寿经》十二次翻译带来的启示

《无量寿经》在大乘佛典当中的独特地位,尤其是十二次...

开着念佛机,让佛号种在八识田中

随着科技电子产品的发展,念佛机的品种越来越多,在多...

梦到底从哪里来呢

在说梦之前,我们先要说一下众生都具有的八种识:眼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