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身与触即如来藏性

净界法师  2024/10/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身与触即如来藏性

这个身根,是一个内处;外在的触尘——冷热涩滑,是外处。身根跟这个触接触的时候,其实它当体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我们看经文:阿难!汝常晨朝以手摩头,于意云何?此摩所知,谁为能触?能为在手?为复在头?

这个地方先标出两种处所。佛陀招呼阿难说,你平常早上起来要三摩其头。佛陀规定弟子们一起床的时候要三摩其头。因为佛在世的时候很多外道出家,出了家以后,佛陀怕他们习性不改,又修外道法,所以要他们每天起来三摩其头,告诉自己已经出家了,应该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

以我们这个手去摩头而产生一个触觉——冷热涩滑的触尘。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一下,这一段的经文跟以前是不太一样的。前面的经文讲的内处跟外处,一般来说内处都是有情,外处都是无情物。比如以这一段来说,佛陀应该举我们的身根去穿一件衣服。身根是一个有情,衣服是无情。当我们的身体跟衣服接触的时候,能感觉到冷热涩滑。但这个地方佛陀讲的譬喻,它的内处跟外处都是有明了性的东西,不管是手,不管是头,都是有了别功能的心法。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

“于意云何”,你的意思怎么样呢?当我们的手去接触我们的头的时候,这个整个摩触的过程当中,“谁为能触”,到底何者是能触呢?这个触觉是从哪里生起的呢?是从手里面生起的?是从头生起的?就是说,我们的手去摩头,会产生一种冷热涩滑的触觉。这个触觉是从哪里来?是从手边来?还是从头部来?提出这个问。

看经文:若在于手,头则无知,云何成触?若在于头,手则无用,云何名触?若各各有,则汝阿难应有二身。

这个地方有两种的破法,第一个是破二触,两种触。

“若在于手,头则无知,云何成触?”如果这个触觉是完全从手这边生起的,因为我的手去摩头嘛,产生的触觉应该从手出来,那么这样子有一个问题:“头则无知,云何成触?”这个触觉是完全从手里面生起的,那么头变成完全没有明了的作用。而事实上头是有明了作用的,那表示你的手跟头没有完全接触。因为头是有明了性的嘛,而你的手去接触头的时候,所有的感觉只有从手里面生起,那表示你没有真正的接触,所以不能构成触。

如果说这个触觉是完全从头部生起的,那么手就完全没有作用了。事实上手也是有感觉的,所以也表示头部跟手也没有真正接触。因为手是有知觉,而你的知觉只有从头部生起,可见你的头跟手没有接触。

“若各各有,则汝阿难,应有二身。”说是接触的过程当中,手也产生一个触,头也产生一个触,整个摩触的过程产生两个触觉,那阿难尊者你应该两个身体,以后你要成两个佛才对呀。你的手去摩你的头产生两个感觉,那你应该是两个身体,这是不合道理的。所以二触是不成就的。

我们看一触也不能成就:若头与手一触所生,则手与头当为一体。若一体者,触则无成,若二体者,触谁为在?在能非所,在所非能,不应虚空与汝成触。

当我们的头跟手接触的时候,这两个都是有明了性,相互接触的过程当中,假设它们两个共同产生一个触觉,那这样子手跟头就应该相合为一体才对呀。你们两个既然能够产生一个触觉,那头跟手是一体的。假设头跟手是一体的,那就不能构成触的定义,因为触必须有能所,能跟所是不一样才对。现在你这个头跟手是一体的,就不能产生交互作用,那这个触的定义就不能成立。

说是头跟手是两个体,那么这样子的话,“触谁为在?”你生一个触觉,他也生一个触觉,这两个又是一个自体的,那么到底这个触觉是从哪里来?“在能非所,在所非能。”在能摩的手就不是在所摩的头,在所摩的头就不在能摩的手。你不应该说虚空——一个空空荡荡的虚空,跟你产生一个触吧?所以说一个触也不能成立,因为手跟头都有知觉,怎么可能会合成一个触呢?不可能。

《楞严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菩萨为何不应住色布施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 为什么讲忍辱,一...

【推荐】心的五种归纳

佛教把我们的心归纳为肉团、缘虑、集起、含藏、真如五...

把心带回到心性时,应该怎么修

当我们把心带回到心性的时候,应该怎么修呢?全修在性...

一心念佛就在即心即佛

离相是谈空,离一切相,当下是要即一切法的。宗门下的...

心性上的体悟对学佛人有什么重要性

问: 请师父谈谈关于心性上的体悟对一个学佛人的重要...

不要跟着感受走

在我们生命当中最麻烦的就是感受的问题,感受问题。那...

改形易道,这个是生命的真相

这个「吾」和「身」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认知到...

生病生得越厉害,这时候更要念佛

这是对女弟子意安的开示: 念佛却病。 可见这个意安在...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祖师大德放生事迹及开示

流水长者子 金光明经上记载着,释迦牟尼佛行菩萨道六...

饮酒而不加节制,德行会越来越差

【莫饮过量之酒。】 这个莫字,就是劝我们这些事不可以...

宏海法师:蕅益大师法语

(第一讲) 阿弥陀佛!各位实修群里面的诸位法师慈悲,...

人生是业力说了算

你要我们这种一天到晚,在三界里面打滚的人直接内观真...

【佛教词典】菩萨六种学事

【菩萨六种学事】 p1130 瑜伽七十八卷六页云:世尊!如...

【佛教词典】普遍寻思

【普遍寻思】 p1186 杂集论十卷十一页云:普遍寻思者:...

打坐的基本方法

打坐时首先要选择僻静的地方,远离愦闹和纷扰,在家可...

慧律法师:往生被(陀罗尼被)的使用方法

往生被又名陀罗尼被。其来源非出自《大藏经》,而系明...

背诵《华严经》口放光明

根据《续高僧传》记载,魏武陵王东下以后,令他的弟弟...

有病痛的时候,如何身苦心不苦

问: 有病痛的时候,如何身苦,心不苦? 妙境法师答:...

弥陀名号就是生死苦海的救生圈

这里特别要知道,靠自力和靠佛力的这种差异。通途法门...

把人生看做一次旅行

《红楼梦》里的开篇偈语说道:人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功...

蕅益大师论出家

蕅益大师,吴县(江苏)木渎人,俗姓钟。字蕅益,号八...

圣严法师《生一棵树的气》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人在扫院子,一边扫,一边抬头看看...

梦参老和尚:能听闻佛法都是有福报的

这个世界将近有六十亿人口,究竟皈依三宝的有多少?这...

惜福长寿,奢侈短命

从前有两位太学生,同年同月同日同个时辰出生,又同年...

所有的法门都是成佛的资粮

其实从佛的角度,没有人天乘、二乘,只有成佛之道,只...

入定和睡着有什么区别

问: 顶礼法师。弟子在静坐念佛时,没念多久就有睡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