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所有的法门都是成佛的资粮

净界法师  2017/12/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所有的法门都是成佛的资粮

其实从佛的角度,没有人天乘、二乘,只有成佛之道,只有一条路,只是有人在成就一佛乘当中稍作休息而已。为什么有二乘、三乘呢?这是佛陀一时的方便,以暂时的假名字,用人天乘的名字,用二乘的名字,暂时满足众生的需求。

《法华经》举一个例子说明什么叫作开权显实。他说,有一个很贫穷的农村,大家的日子都过不下去了。一个有智慧的大商主说:“诸位!我们不能继续在这边待下去。再待下去,我们代代子孙都身受贫穷。”村民说:“那怎么办呢?”他说:“我带你们到一个非常富裕的地方去,叫宝所,里面有很多的珍宝,很多可爱的境界,享受无穷的快乐。”

村民有点怀疑:会有这个地方吗?他说:“我刚从那个地方回来。”大家说:“那好吧。”就把东西整理一下,带了简单的行装跟着大商主前进了。走了三百由旬,历经艰险,经过种种的磨难,还没走到。大家已经累了,就说:“商主啊,我们没法走下去了,干脆回去算了。日子虽觉得难过,就过吧,我们没有体力了。”走了三百由旬就想要退转了。

商主说:“咱们不要回去,前面就有一个休息站,大家休息一下,有吃有喝的,好不好?”欸,那好啊!就去休息了。休息够以后,大家自然会要求商主说:“我们现在体力有了,心情改变了,是不是再往前走?”他说:“好啊!”大家就跟着商主继续把两百由旬走完,最后走了五百由旬。

《法华经》中佛陀讲了很多故事、譬喻,是要说明一个生死凡夫要他发菩提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这句话他讲不出来。那没关系,现在先别考虑众生,先考虑自己离苦得乐,先用快乐来引导他。你现在修五戒十善,能够建立一个来生的快乐。欸,他做得到,先把自己顾好吧,所以佛陀是“但以假名字”。佛陀在成佛之道中,施设了很多的休息站,只要你追寻佛陀,不会永远在休息站的,没有一个人会如此。

你看《法华经》后面讲的,没有一个人会永远待下去的。事实上没有真正的阿罗汉,佛陀敢讲空性让你入涅槃,就有办法把你带出来,要不然后遗症不是太大了吗?佛陀今天讲无常的道理,暂时让你入涅槃,但是无常的道理也会把你带出来。因为“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佛陀的法门,这个车乘只有一个终点站叫做“佛道”。

所以,阿罗汉到末端时,他坐不住了。法华会上,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他们本来好乐空性,到了法华会上大家都坐不住啦,觉得好像应该做点什么事情才对。佛陀说,欸,机会到了,该讲《法华经》了,该把他的善根启动起来了。所以佛陀在讲法时,会掩盖他究竟的目标,把这个法一时的方便先显现出来。但事实上,十方诸佛说的法,只有一个目标叫做“成佛”。这种概念对我们是很重要的。

就是说,在读《法华经》之前,我们认为法力不可思议。“你修的是五戒十善,就是人天种性”——从法门来判定一个人的种性,这个方法是错的。到了佛陀开权显实以后,心是真实的。就是说你发了菩提心,你在这边扫地,就是佛道的资粮;你发了菩提心,布施一个善法,也是佛道的资粮。心力来带动法力了。在《法华经》之前,佛陀并没有明显地说明出来,只说心能够带动法。我们以前会认为,法会影响到我们的心。

但是开权显实以后我们才知道,其实法门是善巧的。当建立了大乘圆顿的菩提心、空正见时,所有的法门都是成佛的资粮。但是你可以从现在的需求,选择善巧方便,但是不失其究竟的目标。

这个是《法华经》成佛的因地。要能够掌握善巧,又能够掌握究竟的目标,是成佛最快速的方法。这是佛陀讲到因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造佛像有什么功德

造佛像是一个因缘,就是本经这个地方说的更以异方便,...

法华会上为何会有五千人退席

这段经文,几乎所有的古德都是扣住两个重点在解释:第...

找到成佛的因地

马祖道一禅师,出家以后很喜欢打坐。他刚出家,什么事...

念阿弥陀佛能得到十方诸佛护念加持

念佛不可思议的功德之利前面已经介绍了很多,比如横超...

闻行《法华经》,往生安养刹

原文: 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中,若有女人,闻是经典,...

理观智慧所带动的六个阶段

这个理观的智慧所带动的有六个阶段。 一、理即佛。一切...

学《法华经》生生世世都受益

丙一、莲华二义: 一、出水义,出离污泥浊水故。 二、...

人们都以为成佛是件难事,其实并不难

普通人都以为成佛是件难事,其实并不难。佛和众生都是...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往生论注

...

【推荐】如何修持地藏法门

地藏法门的经典有三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简称...

像死人一样做功夫

歇下狂心,歇即菩提 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修行要勇于对治自己的习气

一个人身患疾病,首先要及时确诊并实施有效治疗,学佛...

心要与法相应

曾经有位修行者,去参学一个很有名的道场。那里住着很...

【佛教词典】宝处三昧

(术语)释迦世尊之三昧也,世尊住此三昧而化现天部八...

【佛教词典】修定三障

据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四载,修禅定时有三种障碍,能...

大安法师:念佛不能走极端

我们念佛一定要有一种平实的心,不能去走极端。 我们...

真学佛者视一切众生为父母

新都王自安居士,有子应辰,幼业儒,一日思生死事大,...

天乘四种禅定之二禅

二禅,亦名定生喜乐地,谓行者厌患初禅觉、观之浑浊内...

为何有时修善反而痛苦会加剧呢

这个地方问题来了,因果是隔代受报的,比方说,有些人...

圣严法师《永远的功课》

每个人对于自己的优缺点都必须有充分的了解,对自己的...

在家佛弟子如何尽善尽美完成孝道

问: 在家佛弟子如何尽善尽美完成孝道? 大安法师答:...

净土尽摄利钝诸根,悉皆度脱者

序文 六、尽摄利钝诸根悉皆度脱者,诸余法门,高之则下...

禅门里的「大死大活」与「悬崖撒手,绝后再苏」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是修行,最痛苦的事可能也是修行。为...

以什么样的心态听法,能得到最大利益

宗喀巴大师讲一个偈颂说: 佛非水洗众生罪, 亦非手拔...

强盗弟子

一天晚上,七里禅师正诵经时,一个强盗破门而入,手持...

出家人必须能节俭,乃能安其淡泊之生活

雪窦寺寺训:俭勤诚公 今夜召集诸位职事茶话,特拈四字...

吃动物的肉,迟早要还的

业障越来越重,智慧就越来越薄,福报就越来越浅。于是...